TAKAO 599 MUSEUM

高尾山的奇珍异宝

Plants

高尾山位于暖温带和冷温带气候的交界处,因此两种气候带的植物在此混杂生长。山中野生植物种类繁多,随着四季变换,游客可观赏到各类花朵的缤纷芳姿。高尾山中已确认的植物种类多达1600余种,数量与英国全国的野生植物种类相匹敌。在高尾山首次发现的植物亦是种类丰富,包括高尾紫罗兰及高尾糙毛蓝刺头等在内,约60种之多。

  • 莓叶萎陵菜 蔷薇科
    莓叶萎陵菜
    莓叶萎陵菜 蔷薇科
    生长于山间草地等光照条件良好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
    全株长有较粗的绒毛。植株在地面上生长的样子酷似坐着一只雉鸟的草席,因此在日文中得名“雉鸟席”。
    在长长的茎秆顶端开出黄色花朵,花下生出侧枝,侧枝上进而继续陆续开出数多小花。从根部长出的根生叶(长于根部附近的叶片)是由5~9片小叶(由多片叶组合而成的复叶中的单片叶)为1组组成的复叶。
    最上端的3片叶最大,长约3cm。小叶呈椭圆形,叶缘有粗大的锯齿。
    花凋谢后可长到约50cm,并结出果实,果实表面有大量小型种子。

    ●花期 4月中旬~5月中旬
    ●植株高 约5~20cm
    ●分布  稻荷山、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蛇莓 蔷薇科
    蛇莓
    蛇莓 蔷薇科
    生长于田间地头及潮湿草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匍匐茎在地面上蔓延生长,从节处长出根系来繁殖。
    因叶片枯萎后也会陆续不断地长出新叶,因此为四季常绿植物。得名蛇莓,是因为蛇会食用其果实,或蛇莓生长的地方经常有蛇出没。也被称为毒草莓,但实际上并没有毒性。不过蛇莓并不含大量水分和糖分,食之无味。
    叶呈黄绿色,3片小叶(由多片叶组合而成的复叶中的单片叶)构成一片复叶。小叶长约2~3.5cm,呈椭圆形,叶缘有细小的锯齿。
    叶腋下长出花茎(不长叶子而只开花的茎),花茎顶端开出黄色的花,1次1朵。花的直径约1.2~1.5cm,有5片花瓣。

    ●花期 3~5月
    ●植株高 约5cm
    ●分布  高尾山1~3号路、5号路、稻荷山、里高尾
  • 小唢呐草 虎耳草科
    小唢呐草
    小唢呐草 虎耳草科
    生长在岩石林间、溪流水边等潮湿地带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可通过纤匐枝(贴地匍匐生长的枝条)繁殖,多见群生。
    小唢呐草是在日本分布 最为广泛的虎耳草科唢呐草品种,因为成熟后的果实形状类似喇叭状乐器唢呐,故得名。
    花的直径在1cm左右,颜色呈淡黄绿色或紫红色。在茎秆上部开花,一次约10朵。花萼呈五角星形,花瓣呈鱼骨状伸出,形态十分奇特。
    根生叶(长于根部附近的叶片)有较长叶柄,长约2~5cm。有较浅的5裂,叶根部呈心形。叶两面生有白色较长绒毛,叶缘有不规则的锯齿。果实成熟后开裂,释放出细小的种子。

    ●花期 3月下旬~5月上旬
    ●植株高 约10~20cm
    ●分布  高尾山1号路、里高尾
  • 互叶金腰 虎耳草科
    互叶金腰
    互叶金腰 虎耳草科
    生长在林间溪流、沿河地带等潮湿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茎水平生长,从节处生出根系繁殖,多见群生。
    开花后结果,果实成熟开裂后酷似瞳孔收缩时的猫眼,因此在日文中得名“猫眼草”。茎顶端大量开花,一次在10朵左右。花的直径约2mm,没有花瓣,只有4片花萼和环绕在周围的苞叶(由花基的叶片分化而来的叶子),花萼和苞叶呈鲜艳的黄绿色,宛如花瓣。互叶金腰的近缘植物一般都有8条雄蕊,但互叶金腰只有4条,可通过雄蕊数量加以区分。
    叶长约0.5~2cm,叶对生。呈广卵形或椭圆形,叶缘有圆润的锯齿。

    ●花期 4月~5月
    ●植株高 5~20cm
    ●分布  高尾山1号路、4号路、6号路、里高尾
  • 花猫眼 虎耳草科
    花猫眼
    花猫眼 虎耳草科
    生长在林间溪流、沿河的岩石地带等潮湿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是互叶金腰(日文中称:猫眼草”的近缘植物,该类植物的花朵多为不起眼的小花,而该品种的花朵异常漂亮,因此在日文中得名“花猫眼草”。茎秆垂直生长,顶端开花,花直径约5mm,一次开2~3朵。
    虽没有花瓣,但是有4片圆润的花萼,如同花瓣般朝上展开。从中伸出8条雄蕊,雄蕊顶端红色,红白相映十分显眼。叶呈扇形,圆润,长约5~8mm,颜色为深绿色,叶缘有不锋利的锯齿。
    花凋谢后从根部朝四周长出茎秆以繁殖。茎秆上有稀疏的绒毛。

    ●花期 3月中旬~4月中旬
    ●植株高 约5~10cm
    ●分布  高尾山1号路、6号路、蛇瀑布、里高尾
  • 日本金腰 虎耳草科
    日本金腰
    日本金腰 虎耳草科
    生长在林间溪流等潮湿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比互叶金腰更早开花。花的直径约5mm,4片花萼形似花瓣,呈黄绿色。花萼根部泛黄色,虽然不艳丽却也十分动人。
    开花时花萼水平伸展,但花凋谢后变为垂直生长。植株形态和互叶金腰相似,但叶的生长方式不同,可通过这点加以区别。互叶金腰的叶片为2片对生,而日本金腰为互生。
    叶长约1~3cm,呈肾形(前端尖锐的心形)。开花后花茎(不长叶子而只开花的茎)的根部长出紫色珠芽(含有营养的多肉质芽,呈球状),珠芽上有绒毛。

    ●花期 3月~4月
    ●植株高 约10~20cm
    ●分布  高尾山3号路、6号路、蛇瀑布、里高尾
  • 虎耳草 虎耳草科
    虎耳草
    虎耳草 虎耳草科
    生长在湿润岩石上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冬季即使被大雪覆盖也不会枯萎,因此在日文中得名“雪下”。
    花色为白色,有5片花瓣。下部的2片较长,约1~2cm,呈下垂状。上部3片偏小,有深红色的斑点。花茎(不长叶子而只开花的茎)上生有细腺毛,上面开满大量圆锥状的小花,酷似圣诞树上的装饰。
    叶长约3~6cm,呈圆肾形,有较长的叶柄。叶柄直接从根部长出,叶表面为暗绿色,沿叶脉有白色叶纹。背面为暗紫色,生有大量茶褐色的绒毛。叶质较厚,触感柔软。
    自古以来在民间作为治疗烧伤的中草药,也可以食用。

    ●花期 5月下旬~6月下旬
    ●植株高 20~50cm
    ●分布  高尾山1号路、6号路、蛇瀑布、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Yogorenekonome 虎耳草科
    Yogorenekonome
    Yogorenekonome 虎耳草科
    生长在林间水边等潮湿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
    叶片呈深绿色,有灰色的叶纹。叶纹如同沾在叶片上的灰尘,因此在日文中得名“污猫眼”(意为弄脏了的互叶金腰)。
    花的直径约3~4mm,4片暗红色直立生长的组织看似花瓣实为花萼,十分特别。花萼内有红色的雄蕊,雄蕊下有黄色的苞叶(由花基的叶片分化而来的叶子)。雄蕊的数量多为4根,与大多数互叶金腰相同。花凋谢后从根部长出茎秆,朝四周伸展,上面生有大叶片。被认为是“岩牡丹”(别名深山猫眼草)的变种,虽然都生长在相同的环境中,但“岩牡丹”的花萼为黄绿色,雄蕊为黄色,可以通过这些特点加以区别。

    ●花期 3月下旬~4月中旬
    ●植株高 约5~15cm
    ●分布  高尾山1号路、5~6号路、蛇瀑布、稻荷山、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白花碎米荠 十字花科
    白花碎米荠
    白花碎米荠 十字花科
    生长于潮湿的山地,为二年生(秋天发芽、越冬,次年开花)草本植物。
    在高尾山的溪流沿岸,随处可见。
    因常聚集簇生,所以格外引人注目。
    直径1cm左右的十字型白花,聚集于茎的顶端开放。
    叶为羽状复叶,像鸟的翅膀一样,附于茎的两侧。
    叶如瞳孔般的椭圆形,边缘有大的锯齿。
    特点是叶柄根部的茎像耳朵一样包裹突起,这成为区别于其他开白花的碎米荠属同类的标记。
    另有「蓼之湖昆仑草」(日文)的别名。
    名字源于最初发现于枥木县日光温泉涌出地--「蓼之湖」。

    ●季节 4月中旬~5月下旬
    ●株高 30~50cm
    ●分布区域 里高尾、南高尾
  • 圆叶碎米荠 十字花科
    圆叶碎米荠
    圆叶碎米荠 十字花科
    生长于山地林下潮湿地的二年生草本植物。
    与溪流沿岸常见的白花碎米荠(昆仑草)不同,它生长在山林中。
    叶子形状与同类的其它植物相比几乎为圆形,因此得名圆叶碎米荠。
    在十字花科中,只有它的叶子是圆的。
    特点是整体白色,附有细密的柔毛,这成为区别同类碎米荠的标志。
    叶子为羽状复叶,5~7片小叶成一出,附着于短短的花茎上。
    边缘有圆滑的锯齿。
    花呈白色,4瓣花叶看起来好象十字形。
    直径6mm左右,星星点点附着于花茎的顶端。
    所谓konron(昆仑),是把白花喻为中国昆仑山上的白雪之意。

    ●季节 4月中旬~5月下旬
    ●株高 10~20cm
    ●分布区域 里高尾
  • 山葵 十字花科
    山葵
    山葵 十字花科
    生长于近溪流湿地的石砾地带,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是早春花卉中的一员。
    叶子枯萎后,叶柄根部膨胀增大,常残留在植物的根部,这与百合的鳞茎(称作百合根的部分,实际是充满养分的肉厚的叶)非常相像,因此得名百合山葵(日文)。
    看上去好像山葵变小了,而山葵的茎,相对直立来说,却更宽泛地在地面上匍匐延伸。
    茎顶端群聚1cm大小的白十字花。
    叶为心形,有凹凸的锯齿。
    叶根大的茎叶都很小。
    叶和根茎(像根一样的地下茎),隐约与山葵一样具辛辣味。

    ●季节 3月中旬~4月下旬
    ●株高 10~30cm
    ●分布区域 1~6号路、稲荷山、蛇泷、里高尾、南高尾、北高尾
  • 白屈菜 罂粟科
    白屈菜
    白屈菜 罂粟科
    丛生于山坡或草地等阳光充足的地方,为二年生草本植物。
    茎部一经折断就会流出橘黄色的乳汁,故得名「雄黄草」。
    相传以前还用它来治疗过皮肤病,故又称之为「疥癣疮肿之王」。
    叶与茎上疏生白色柔毛,远远望去白茫茫的一片。
    长茎顶端,序开数朵直径2~3cm的黄色小花。
    从根部生出的基生叶,像株茎一样曲折上攀,手摸上去,十分柔软。
    茎生叶,形状与羽毛极为相似。
    罂粟类多为含生物碱的有毒植物,白屈菜亦如此。
    误食会引起呕吐或腹痛,应十分注意。

    ●季节 5月~7月
    ●株高  30~80cm
    ●分布区域 1号路、4~6号路、稻荷山、里高尾、北高尾
  • 伏生紫堇 罂粟科
    伏生紫堇
    伏生紫堇 罂粟科
    生长于山地原野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多见于光照条件良好林中空地。于延胡索相似,但花朵形状更细,花柄根部有苞叶,苞叶上没有锯齿状的缺口,可通过这些特点加以区别。在日本伊势地区的方言中,称堇菜为“太郎坊”,而伏生紫堇就被称为“次郎坊”。古时孩子们经常卷着花朵细长的花锯玩耍,对这种植物十分熟悉,因此也得了这个酷似人名的名字。
    花呈管状,长约1.5cm。颜色从紫红色到紫罗兰色,甚至还有白色的品种。地下茎粗大,从地下茎上生出数条枝干。叶片有叶柄,呈鹅卵形,3片一组生长。

    ●花期 4月上旬~4月下旬
    ●植株高 约10~20cm
    ●分布  里高尾、北高尾
  • 黄堇 罂粟科
    黄堇
    黄堇 罂粟科
    生长于林间路边等光照条件良好地区及采伐后空地的二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发芽后越冬,第二年开花结果的植物)。在日本自古被称为“深山黄堇”,但在普通山坡也十分常见。茎杆生有侧枝,侧枝上开满黄花,十分显眼。
    和刻叶紫堇相比,除了花色不同外,其余特征几乎相同,全株有毒。4月左右从植株中心生出茎干,管状枝条的顶端开出大量唇型花朵,花长约2cm。叶片绿色,如涂了一层粉般泛白,也有泛红色等其他颜色的品种。触感柔软,有细密的裂痕。揉搓叶片的话,会释放一种类似橡胶味的特殊臭味。花凋谢后结果,果实长约3cm,形如念珠。

    ●花期 4月上旬~5月中旬
    ●植株高 约20~40cm
    ●分布  高尾山1~3号路、5号路、蛇瀑布、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刻叶紫堇 罂粟科
    刻叶紫堇
    刻叶紫堇 罂粟科
    生长于山地林间等光照条件良好地带的二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发芽后越冬,第二年开花结果的植物),分布十分广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植物。日语中的“华蔓”是一种模仿花轮制作而成的佛教用具,用于装饰佛坛,由于刻叶紫堇的花朵形似“华蔓”,因此在日文中得名“紫华蔓”。全株柔软,植株受伤后略有臭味。根生叶(长于根部附近的叶片)贴地生长,冬季不脱落。春季时茎干生长,顶端大量开花,花长约1.5cm。花色呈紫红色,与延胡索、伏生紫堇十分相似。但刻叶紫堇的叶片如胡萝卜叶般有细密的裂痕,可通过叶片加以区分。全株有毒,误食后会引起呕吐。高尾山中的薄翅白蝶幼虫以该植物的叶片为食。

    ●花期 4月上旬~5月中旬
    ●植株高 约20~50cm
    ●分布 高尾山1号路、3号路、南高尾、布、稻荷山、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线裂齿瓣延胡索 罂粟科
    线裂齿瓣延胡索
    线裂齿瓣延胡索 罂粟科
    生长于山野光透度高的林缘或林间,多年生草本植物。
    常见于高尾山的溪流岸边等湿地。
    早春时节开花,形状极似尖尖的帽子。
    花为红紫色或蓝紫色,长约2cm。
    海拔越高或越往北去,花色越发偏蓝。
    苞片(花柄根部的叶子衍生而来)先端深裂,裂片细而长尖,这是与极为相似的伏生紫堇相区别的特征。
    叶子为3出复叶,3枚一出,长于长柄上,形状像鸟爪,具3粗齿。
    隐藏于土中的小块茎,是被称为「延胡索」的中药,具有缓解疼痛和痉挛的功效。

    ●季节 3月下旬~4月中旬
    ●株高  10~20cm
    ●分布区域 里高尾 北高尾
  • 多裂荷青花 罂粟科
    多裂荷青花
    多裂荷青花 罂粟科
    生长在山地林间等潮湿地带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多见群生,同时成片开出黄色花多,非常醒目。花的形态类似蔷薇科的棣棠树(日文名:山吹)的花朵,因此在日文中得名“山吹草”,也有“草山吹”的别名。
    花的直径在5cm左右,有4片花瓣,而棣棠树的花为5片。全株柔软,如果茎部受伤,会流出黄色汁液。从根部生长出的根生叶(长于根部附近的叶片)有较长叶柄,上有5片或7片小叶。叶片呈鹅卵形或椭圆形,叶缘有细小的锯齿。
    茎干上部有3片叶。开花后结果,果实细长,约3cm,进入夏季后地面以上的植株会枯萎。

    ●花期 4月下旬~5月中旬
    ●植株高 约30~40cm
    ●分布  南高尾
  • 淫羊藿 小檗科
    淫羊藿
    淫羊藿 小檗科
    生长在山地林间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因为花的形状酷似船锚,因此在日文中得名“锚草”。花的直径约2cm,呈淡紫红色,在茎秆顶端开花,有4片花瓣,且有较长花锯(花瓣后的袋状组织)。花锯长约1.5~2cm,用于储存花蜜。叶长约3~8cm,呈变形的鹅卵形。叶缘有尖刺状锯齿,叶柄前端分为3条,各自进而再次3分,因此又被称为三枝九叶草。地下茎水平生长,并生有须根。
    古时其根部曾被作为壮阳药使用。花枯萎后结出豆荚般的果实。种子上生有被称为种阜(一般是指种子发芽孔附近的柔软小突起)的白色脂肪块,是蚂蚁喜爱的食物,依靠蚂蚁进行传播。

    ●花期 4月中旬~5月中旬
    ●植株高 约20~40cm
    ●分布  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多被银莲花 毛茛科
    多被银莲花
    多被银莲花 毛茛科
    早春时节,多见于光照好的山林或草地等处,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属于迎春花的一种,深为人们熟悉。
    也常见于溪流沿岸的落叶林缘处。
    此花白色,直径为3~4cm左右,在阳光下,单朵绽开于茎的顶端。
    关东地区多见此花,因只开一朵花,所以命名为「東一華」(日文)。
    看似花瓣的萼片,内侧略带紫色。叶为3出复叶,小小的叶片,3枚为一出,长约2~3cm,叶端近圆形。
    特点是柔软、下垂。它与早春时在同一个地方盛开的「菊咲一華」(日文) 十分相似,只是它的叶缘具缺刻状圆齿,这是区分开它们的明显特征。

    ●季节 3月下旬~4月中旬
    ●株高  10~15cm
    ●分布区域 里高尾、南高尾
  • 一轮草(日文) 毛茛科
    一轮草(日文)
    一轮草(日文) 毛茛科
    生长于光照好的山地林缘或溪流边的草地等湿润的地方。
    多年生草本植物。
    一株茎的顶端绽放一朵硕大的白花,由此得名「一轮草」(日文)。
    有时也花开二朵,叫「鹅掌草」(日文称「二轮草」)二者极易混淆,分辨特征在于一轮草叶子长有细小的裂痕,花朵较大,花的直径约4cm,较惹人注目。
    萼片5~6枚,像花瓣一样绽开,大多开白色花,也有内侧带淡紫色的,故亦有「里红一花」(日文)之称。
    茎的中部延伸出细长的柄,柄端长有3片叶子。
    叶片特点是具有细小的全裂齿痕,呈锯齿状。

    ●季节 4月中旬~5月中旬
    ●株高  15~20cm
    ●分布区域 里高尾、南高尾
  • 毛茛 毛茛科
    毛茛
    毛茛 毛茛科
    生长于光照好的山野路边。
    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名字源于其根部生出的基生叶,状如「马蹄形」,虽然也有持不同看法的,认为实际上根本不像。
    基生叶细长的柄上,长有三角形或五角形的叶子,略似人的手掌撑开的形状。
    最近,也常被叫作毛茛。
    花的直径为2cm,5瓣儿亮黄色的小花朵向上绽开。
    明显特征是茎和叶柄上向外竖生白色细长毛。
    含有毒成分,需注意误食会引起中毒。
    哪怕是接触到一点汁液,也会引起皮肤红肿。

    ●季节 4月~5月
    ●株高  30~60cm
    ●分布区域 5号路、稻荷山、奥高尾
  • 菊咲一華(日文) 毛茛科
    菊咲一華(日文)
    菊咲一華(日文) 毛茛科
    生长于树林或溪流岸边的湿润的地方,多年生草本植物。
    在高尾山为数不多,花期与多被银莲花相同。
    因花型与菊花十分相似,故得名「菊咲一華」(日文)。
    花的直径为3cm,因单朵开放,另有「菊咲一轮草」(日文)的别称。
    花柄上开有花朵的地方,生有细嫩的柔毛。
    萼片从白色到深紫色,各种各样,如同花瓣一般。在东京,野生的「菊咲一華」,多为白色。
    此花只有在晴天时才绽放。
    叶片为3出复叶,深裂,边缘具缺刻状圆齿,平铺在花朵的下方。

    ●季节 3月下旬~4月中旬
    ●株高  10~15cm
    ●分布区域 里高尾
  • 東国鯖之尾(日文) 毛茛科
    東国鯖之尾(日文)
    東国鯖之尾(日文) 毛茛科
    生长于山地溪流沿岸的道旁或林缘等潮湿的地方,多年生草本植物。
    整株柔软无毛。
    花谢以后,结一对绿色细长的果实。
    据说形状好像青花鱼的尾巴,多见于关东地区,所以取名「東国鯖之尾」(日文)。
    花的直径为6~8mm,呈淡米色。
    形状似花瓣的萼片内侧,长有军扇形状的黄色花瓣。
    叶子呈淡绿色,根部长有数支基生叶。
    茎生小叶,3~5片成对生长。形状似团扇,叶缘具尖锯齿。
    到了夏天,根部长有花苞状的闭锁花。

    ●季节4月上旬~5月上旬
    ●株高  10~15cm
    ●分布区域 里高尾 南高尾
  • 鹅掌草 毛茛科
    鹅掌草
    鹅掌草 毛茛科
    生长于光照好的山地林缘或林间、溪流岸边的草地等处。
    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一根茎上开两朵白花,因此得名「二轮草」(日文),实际上开一朵或三朵花的也很常见。
    喜阴凉湿润地,常簇生于水边林间。
    新绿时节,白茫茫一片铺满地面,美不胜收。
    花的直径约2cm,绽放在叶子间的2根花柄的顶端。
    比「一轮草」(日文)小很多。
    5瓣萼片看上去像花瓣一样,主要为白色,也有淡红色或绿色的。
    更有9瓣萼片的,变化多姿。
    特点是,在茎的中间长出3枚无柄叶。

    ●季节 4月上旬~5月上旬
    ●株高  15~20cm
    ●分布区域 1号路、6号路、蛇泷、里高尾、奥高尾、南高尾、北高尾
  • 天葵 毛茛科
    天葵
    天葵 毛茛科
    生长于山麓道旁、草地、石垣缝隙等光照充足的地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日文)称其为“姫烏頭”(小附子),因叶子形状与附子极为相似,只是株柱较短,因此称其为“小附子”。
    摇曳纤细的花茎顶端,开着白里透红的小花。
    花的直径为5mm左右,特点是花朵低垂朝下,宛如鞠躬行礼一般。
    如同花瓣一样的萼片内侧,黄色的花瓣呈筒状排列着。
    根部生出的附在细长柄上的基生叶,紧贴地面,匍匐延伸。
    茎生叶上,密生细小的柔毛。
    花谢以后,茎直立,结出果实,一旦果实成熟,便纵向裂开,种子随风飘散。

    ●季节 3月下旬~5月上旬
    ●株高  10~20cm
    ●分布区域 里高尾 南高尾
  • Miyamahakobe 石竹科
    Miyamahakobe
    Miyamahakobe 石竹科
    生长在沿河一带、林间树阴等潮湿背阴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属于繁缕的近缘植物,并且属于花较大的种类。白色的花朝上开放,因此十分显眼。
    花的直径约1~1.5cm,从叶根出长出花柄,花柄上开出一朵花。有5片花瓣,而每片花瓣又有2裂,因此看上去有10片花瓣。
    花基处的花萼尖锐,外侧有白色长毛。叶长约1~3.5cm,呈广卵形,酷似扑克牌中黑桃的形状。叶背面沿着叶脉生有绒毛。茎下端的叶片有较长的叶柄。其特点为茎杆上生有2列绒毛,在地面上匍匐生长。

    ●花期 4月下旬~6月下旬
    ●植株高 约20~30cm
    ●分布  里高尾
  • 大叶马兜铃 马兜铃科
    大叶马兜铃
    大叶马兜铃 马兜铃科
    生长于山林中的藤本植物。
    缠绕在低树上开花,形状宛如一支萨克斯管乐器,别具风格。
    因叶子比马兜铃大,故得此名。
    花黄色,没有花瓣,萼片筒状,内侧有紫色条纹。
    叶宽8~15cm左右,状如心形,有厚度,里面略微发白,长有柔软的毛,但表面的毛以后会褪掉,含有毒成分,但有一种叫做麝凤蝶的蝴蝶幼虫,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外敌侵害,会吃掉这种叶子,以抵御外敌。
    秋天,果实成熟变黑,开裂时可看到内藏满满的籽实。

    ●季节 5月上旬~5月下旬
    ●株高  木质藤本
    ●分布区域 北高尾
  • Asarum tamaense 马兜铃科
    Asarum tamaense
    Asarum tamaense 马兜铃科
    生长在丘陵乃至山林中的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
    因发现于多摩丘陵,故得名「多摩寒葵」(日文)。
    分布于位处西限的高尾山,数量很少,属珍贵稀有植物。
    略厚的叶子,有皮革一样的光泽,叶脉下凹。
    叶近似于椭圆呈心形,约5~10cm。
    有长长的叶柄,根部开出直径约4cm的暗紫色花瓣。
    由于花柄埋在土中,看上去如同花掉落在地面上一样。
    花朵常被落叶覆盖,不易被人发现。

    ●季节 4月中旬~5月中旬
    ●株高  约10cm
    ●分布区域 iroha
  • 双叶细辛 马兜铃科
    双叶细辛
    双叶细辛 马兜铃科
    常见于山地林缘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匍匐在地面上丛生延伸。
    从茎的前端生出长长的叶柄,上附2片心形对生叶。
    德川家徽的设计,便源于这3片叶子。
    并且,它们还被用于京都贺茂神社的葵节上,更有「贺茂葵」的别称。
    叶4~8cm左右,两面长有白色的短毛。
    状如钟铃,1.5cm左右的花朵,低垂向下绽开。
    特点是没有花瓣,花萼向外翻卷。
    颜色为紫褐色,外侧白色。
    因只在叶的根部开1朵花,深掩于叶子下面,很难发现。

    ●季节 4月上旬~5月中旬
    ●株高 8~15cm
    ●分布区域 里高尾
  • 楼梯草 荨麻科
    楼梯草
    楼梯草 荨麻科
    丛生于溪流沿岸的路边、坡地和湿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因多生于类似蟒蛇(大的蛇)栖息的地方,亦称之为蟒蛇草(日文),更因茎上含有大量的水分,又叫「片葉」或「山菜」,并且作为深受欢迎的山野菜之一,广为人知。
    茎带有红色,附着左右不对称的叶子。
    叶4~10cm左右,端部长尾状,呈椭圆形。
    两面有绒毛,边缘具很大的锯齿。
    雌雄异株,从叶根处伸出短花柄,浅黄绿色的小花聚集在花柄上,争相开放。
    雄花开在花柄的顶端,雌花开在叶的根部。
    秋天,储存了丰富养分的芽,结出球状「珠芽」。

    ●季节 4月下旬~6月上旬
    ●株高 20~30cm
    ●分布区域 1号路、3~4号路、6号路、里高尾
  • 花点草 荨麻科
    花点草
    花点草 荨麻科
    山间林荫下遍地丛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早春伊始,带有淡紫色的纤细小花便竞相绽放。
    花朵纤小、不引人注意,若不贴近看,几乎很难发现它已绽开。
    很多植物,为了邀昆虫传播花粉,都极力地展示自己的花姿,而花点草却不依赖昆虫,仅借助和风就可以传播花粉,所以它并不刻意展示自己的花姿。
    花为雌雄同株,雄花聚开在茎的顶端,雌花开在叶的根部。
    叶3cm左右,呈近似于三角形的卵形,有光泽,边缘具很大的锯齿。

    ●季节 3月~4月
    ●株高 10~30cm
    ●分布区域 1号路、3~4号路、6号路、里高尾、奥高尾
  • 银钱草 金粟兰
    银钱草
    银钱草 金粟兰
    从山脚到山顶、无论是森林还是草原都有广泛分布 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4片叶子在茎干顶部对生,从中央长出一条白色花序(长有许多花的花轴)。其外形神似正在舞蹈的日本源义经的侧室静御前,因此在日文中的名“一人静”。花序长约3cm,形如白色的刷子。白色的组织全部为雄蕊,没有花瓣也没有花萼,十分特别。
    茎杆垂直生长,生长初期多为紫红色。叶长约6~10cm,前端尖锐,呈椭圆形,有光泽,颜色呈深绿色。叶缘有锯齿。
    花凋谢后结果,果实呈球形,直径约2.3~3mm。

    ●花期 4月上旬~5月上旬
    ●植株高 约10~15cm
    ●分布  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南高尾
  • 及己 金粟兰
    及己
    及己 金粟兰
    生长在山地林间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有2条花序(长有许多花的花轴),因此与银钱草(日文名:一人静)相呼应,在日文中得名“二人静”。
    茎杆上部有2对4片叶,稍有间隔地生长,从中央长出花序,花序长约2~5cm,开满白色小花。多为2根花序,也有3~5根花序的植株。白色的组织全部为雄蕊,没有花瓣也没有花萼。该花的雄蕊与银钱草细丝状的雄蕊不同,3根雄蕊呈包裹状将雌蕊包在中间,整体呈米粒状。
    叶长约8~16cm,呈椭圆形,无光泽,叶缘有细小的尖刺状锯齿。
    夏季到秋季期间在花序上开出大量闭锁花(不开放、闭花授粉型花朵)。

    ●花期 5月下旬~6月下旬
    ●植株高 约30~50cm
    ●分布  高尾山3号路、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虾脊兰 兰科
    虾脊兰
    虾脊兰 兰科
    生长于杂树林及竹林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茎秆垂直生长,上部间隔开花,每次可开10~20朵。近年来,出于造园等目的被大量滥采滥挖,数量大大减少。地下茎呈球状连结,其形状酷似卷曲的虾,因此在日文中得名“海老根”(意味虾根)。
    花的直径约2~3cm,有3片花瓣和3片花萼。最底端的花瓣有较深裂口,一般呈淡红色或白色。花瓣和萼片呈茶褐色,但有较多个体差异。根生叶(长于根部附近的叶片)长约10~30cm,宽约5~8cm,呈长椭圆形,从根部长出3~5片,包茎生长。叶片在冬季也不枯萎,在花期长出新叶时才会枯萎。

    ●花期 4月中旬~5月中旬
    ●植株高 约30~40cm
    ●分布  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金兰 兰科
    金兰
    金兰 兰科
    生长于山地丘陵及杂树林等光照条件良好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随着杂树林面积的减少,金兰的数量也在减少,在高尾山也变得越来越难被观察到。因为其花朵呈鲜艳的黄色,因此得名金兰。
    花的直径约1~1.5cm,在茎秆顶端开花,一次3~12朵,朝上开放。完全开放的情况极少,多为半开状。花瓣与花萼几乎同色。最下端的花瓣根部呈管状,内测有5~7个突出的茶褐色组织,称为隆起腺。叶与竹叶相似,长约8~15cm,宽约2~4.5cm。有纵向的叶纹,包茎生长,叶互生。地下茎深入地下吸取养分。

    ●花期 4月下旬~5月下旬
    ●植株高 约30~60cm
    ●分布  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银兰 兰科
    银兰
    银兰 兰科
    生长于山地丘陵及杂树林等光照条件良好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在高尾山属于很少能被观察到的稀有兰花品种。与花朵呈鲜艳亮黄色的金兰相对,该稀少种的花朵为白色,因此得名银兰。
    花的直径约1.5~2cm,在茎秆顶端开花,一次5~10朵,完全开放的情况极少,多为半开状。花瓣与花萼各有3片,中央的花瓣内测有隆起腺。叶与竹叶相似,长约3~8cm,宽约1~2.5cm。5~6片叶包茎生长,叶互生。银兰与竹叶银兰十分相似,但竹叶银兰的苞叶(由花基的叶片分化而来的叶子)比花瓣长得更高。而银兰的苞叶较短,而且植株也更矮,可通过这些特点加以区分。

    ●花期 5月上旬~5月下旬
    ●植株高 约10~30cm
    ●分布  高尾山5号路
  • 春兰 兰科
    春兰
    春兰 兰科
    生长于干燥的杂树林等光照条件良好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在高尾山也已经属于很少能观察到的兰花品种之一。在同科兰花植物中,该种在早春最先开放,因此得名春兰。
    花直径约3~3.5cm,花茎(不长叶子而只开花的茎)的顶端一般开出1朵花。花瓣的侧瓣与花萼都呈黄绿色。最下端的花瓣有深红色的斑点,斑点很像人皮肤上的色素痣和老年斑,因此又被称为“小痣”或“老人”。花茎上有半透明的鳞片叶(叶片呈小鱼鳞状的变态叶),为较厚的肉质叶。叶细长,约20~35cm,宽约0.6~1cm。触感坚韧,很粗燥,叶缘有锯齿。一年四季都有新叶从根部大量长出,因此在早春时期也十分醒目。

    ●花期 3月下旬~4月下旬
    ●植株高 约15~25cm
    ●分布  高尾山5号路、稻荷山、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石斛 兰科
    石斛
    石斛 兰科
    生长在沿河一带及树木岩石上等潮湿地带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高尾山上的石斛经常生长在老杉树上,开出美丽的花朵。从叶片已经脱落的茎秆上长出花柄,上面开出1~2朵花。花的直径约3~4cm,呈白色到淡粉红色,气味甘甜。
    最下端的花瓣在花根部的内面长有短绒毛。叶细长,约3~5cm,叶质厚实,有光泽,能够在茎杆上保持2~3年不枯萎。从根部呈束长出茎,茎上有纵向的条纹和大量的节。在中医中被当作草药使用,被认为有健胃、消炎、壮阳的功效。

    ●花期 5月中旬~6月下旬
    ●植株高 约10~30cm
    ●分布  高尾山1号路、6号路
  • 蝴蝶花 鸢尾科
    蝴蝶花
    蝴蝶花 鸢尾科
    从山麓到顶峰、溪旁、树下和林缘等弱光照的地方都可看到它的身姿,属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
    此种植物,不结果实,根茎肆意蔓延、繁殖。
    利用此特征,常被种植于堤坝道等挡土墙上。
    花的直径约4~6cm,早上开花,傍晚枯萎。
    花瓣边缘微齿裂。整体浅紫色,外侧花瓣芯中有紫色和橙色图案,花美丽诱人。花期很长,因簇生,花瓣层叠不断绽开,格外引人注目,在高尾山,属常见植物。
    叶为剑形,长度30~60cm左右。
    光滑、鲜绿具有光泽。

    ●季节 4月中旬~5月下旬
    ●株高 50~60cm
    ●分布区域 1~6号路、稲荷山、蛇泷、里高尾、iroha、奥高尾
  • 玉竹 菝葜科
    玉竹
    玉竹 菝葜科
    生长于山野林地及路边草地等光照条件良好地带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
    地下茎粗大,与山萆薢(薯蓣科)相似,且带有甜味,因此在日文中得名“甜萆薢”。茎秆上有纵向条纹,有棱角,可通过这些特点与黄精加以区别。叶长约5~10cm,宽约2~5cm,呈长椭圆形。叶背面如同涂有一层粉般泛白。叶腋下开花,一次1~2朵。
    花长约1.5~2cm,呈管状,花瓣前端呈黄绿色。幼芽期叶片尖端卷曲,可制成天妇罗或凉拌菜供食用,吃起来很有嚼劲且略带甜味,十分鲜美。将地下茎晒干后可作为壮阳药使用。

    ●花期 5月上旬~5月下旬
    ●植株高 约30~60cm
    ●分布  高尾山1号路、4号路、蛇瀑布、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小花延龄草 菝葜科
    小花延龄草
    小花延龄草 菝葜科
    生长在山地林间、沿河一带等潮湿树荫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茎秆垂直生长,茎秆上的叶片很大,整棵植株如同披了一件大衣一般,令人印象深刻。从植株中央开出一朵较小的花,花色为绿色或茶褐色,高尾山一带的延龄草多为绿色的花朵。
    花没有花瓣,看似花瓣的组织实际上是花萼,花萼长约1.5~2cm。叶长约10~15cm,宽约10~15cm,前端稍尖锐,呈广卵形。3片一组在茎上环绕生长。在中国将该草的地下茎晒干后入药,称为延龄草根。因此该草也随之被称为延龄草。全草有毒,如果误食会导致强烈的呕吐症状,需要注意。

    ●花期 4月上旬~5月下旬
    ●植株高 约20~40cm
    ●分布  高尾山1号路、里高尾
  • 猪牙花 菝葜科
    猪牙花
    猪牙花 菝葜科
    生长于落叶阔叶林等光照条件良好地带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在南高尾的梅木平地区有大片的群生地。是早春短命类植物(在早春期树木发芽之前生长,在其他植物繁茂之前枯萎的植物)的代表性品种。
    叶长约6~12cm,呈长椭圆形,有较长叶柄,通常为2片叶。叶片较厚实,触感柔软,一般在叶表面有紫色的斑点。在花茎(不长叶子而只开花的茎)的顶端开出一朵淡红色的花,花朝下开放。有6片花瓣,长约4~5cm。花瓣朝上方大幅度卷曲。
    在《万叶集》(日本古代的诗歌集)中被称为“坚香子”,后渐渐由该称呼转变而成了如今的日文名“片栗”。地下茎含有大量淀粉,古时用于制作猪牙花粉。

    ●花期 3月下旬~4月上旬
    ●植株高 10~20cm
    ●分布  南高尾、北高尾
  • 顶冰花 菝葜科
    顶冰花
    顶冰花 菝葜科
    生长于山野草地及林内等光照条件良好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与同为百合科的山慈菇有相似的花朵,花呈黄色,因此在日文中得名“黄花甘菜”(“甘菜”为山慈菇的日文名)。山慈菇在茎秆顶端开花,每次只开1朵,而顶冰花却可以开出数朵花,有时多达近10朵。花的直径约2~2.5cm,有6片花瓣,花瓣内侧为黄色,外侧为绿色。
    花朵下有绿色的小苞叶(由花基的叶片分化而来的叶子)。花柄的长度各不相同,约1~5cm。花一般在晴天开放,雨天和多云时花朵紧闭。有1片根生叶(长于根部附近的叶片),长约15~20cm,形状细长,比花茎(不长叶子而只开花的茎)长得更高。根生叶较厚,呈绿色,略泛白。花凋谢后结果,果实呈球形,长约7mm。

    ●花期 3月下旬~4月中旬
    ●植株高 约15~20cm
    ●分布  里高尾
  • 儿百合 菝葜科
    儿百合
    儿百合 菝葜科
    生长于山地林间等光照条件良好地带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地下茎水平生长,可通过纤匐枝(贴地匍匐生长的枝条)繁殖。茎秆顶端开花,一次1~2朵,花呈白色,斜向下生长。个别情况下在侧枝会开出3朵花。小花的形状神似在行礼的幼童,因此得名儿百合。
    花的直径约2cm,前端尖锐,有6片花瓣。叶长约4~7cm,前端尖锐,呈椭圆形。叶质偏薄,有光泽,与竹叶十分相似。花凋谢后结果,果实为球形,直径约1cm,成熟后果实变成黑色。宝铎草与儿百合的自然杂交品种被称为“宝铎儿百合”,其植株形态介于两种之间,于昭和59(1984)年首次在高尾山被发现。

    ●花期 4月中旬~5月下旬
    ●植株高 约15~30cm
    ●分布  高尾山1~6号路、蛇瀑布、稻荷山、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伊吕波坡道、北高尾
  • 黄精 菝葜科
    黄精
    黄精 菝葜科
    生长于山间草地及路边等光照条件良好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呈弓形弯曲的茎秆上开满管状的花朵,使枝条更加下垂。
    其外型酷似为了驱赶田间麻雀而绑在绳头的鸣器,因此在日文中得名“鸣子百合”。花开于叶腋下,一次3~5朵,并排生长且下垂,长约2cm。花瓣前端呈深绿色。
    叶长约8~15cm,宽约1~2.5cm,与稍细长的竹叶相似。叶柄(支撑叶子的柄)较短,叶互生。幼叶期叶片上经常有白色叶纹。与近缘植物玉竹十分相似,但黄精的花朵数量更多,茎秆圆柱形有光泽,可通过这些特点加以区分。

    ●花期 5月上旬~6月上旬
    ●植株高 约50~70cm
    ●分布  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宝铎草 菝葜科
    宝铎草
    宝铎草 菝葜科
    生长于山地林内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可通过地下茎繁殖,因此多见群生。在侧枝上开花,一次2~3朵,花朵下垂,向下开放。其花朵的形状酷似悬挂在佛教寺院、五重塔的屋檐下的巨大风铃(宝铎),因此得名宝铎草。
    花朵呈管状,有6片花瓣,长约2~3cm。花色为带有淡绿色的白色。叶长约5~15cm,宽约1.5~4cm,呈椭圆形,前端尖锐,表面有光泽。花凋谢后结果,果实呈球形,直径约1cm。果实成熟后变成黑色。花朵整体泛绿色,前端带有暗紫色的品种被称为“阵马宝铎草”,于昭和52(1977)年首次在阵马山被发现。

    ●花期 4月下旬~5月下旬
    ●植株高 约40~60cm
    ●分布  高尾山1~6号路、蛇瀑布、稻荷山、里高尾
  • 延龄草 菝葜科
    延龄草
    延龄草 菝葜科
    生长在山地林间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也有大量群生的情况。花朵比小花延龄草大1倍左右,植株形态十分相似。因为经常分布 在深山野林,所以在日文中得名“深山延龄草”。
    另外,由于花朵为白色,因此也有“白花延龄草”的别称。它与小花延龄草的一个巨大区别就在于有3片花瓣,长约2~2.5cm,前端尖锐。花瓣呈淡紫红色的品种被称为“紫花延龄草”。叶长约10~15cm,宽约10~15cm,呈广卵形,前端稍尖锐,3片一组在茎上环绕生长。

    ●花期 4月中旬~5月上旬
    ●植株高 20~40cm
    ●场所 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Miyamanarukoyuri 菝葜科
    Miyamanarukoyuri
    Miyamanarukoyuri 菝葜科
    生长于山野林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日文名“深山鸣子百合”带有深山两字,但实际上在平地树林也比较常见。与黄精十分相似,但茎秆上有条状突出,叶的宽度也比黄精要大,可通过这些特点加以区分。叶长约6~11cm,宽约3~4.5cm,呈广椭圆形,叶互生。
    叶质地偏硬,背面如同涂有一层粉般泛白。花长约1.7~2cm,为管状花,呈白色。花的前端泛淡绿色。花丝(雄蕊支撑花妖的细长部分)生有大量白色柔软的细毛,十分特别。从叶腋下斜向上长出花柄,在花柄顶端开出1~3朵花,花下垂。花凋谢后结果 ,果实直径约8~12mm,呈球形。果实在秋季成熟,成熟后呈紫黑色。

    ●花期 5月中旬~6月上旬
    ●植株高 约30~60cm
    ●分布  高尾山1号路、4号路、稻荷山
  • 二苞黄精 菝葜科
    二苞黄精
    二苞黄精 菝葜科
    生长于山间草地等光照条件良好地带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全株呈灰绿色,是一种不太起眼的山间野草。从叶腋下生出长约1cm的花柄,顶端开出2朵下垂的花,花被2片苞叶(由花基的叶片分化而来的叶子)包裹。样子神似日本神社殿堂屋檐下垂钓着的鳄口(参拜者可以拉绳敲击的圆形中空大铃铛),因此在日本被称为“鳄口草”。花长约2~2.5cm,呈管状,颜色为淡绿色,前端稍稍卷曲。花朵上的苞叶呈卵形,长约2cm。叶长约5~10cm、宽约2.5~4cm,呈椭圆形,前端稍尖锐。花凋谢后结果,果实呈球形,直径约1cm,成熟后果实变为黑色。

    ●花期 5月下旬~6月中旬
    ●植株高 约20~40cm
    ●分布  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鞭序南星 天南星科
    鞭序南星
    鞭序南星 天南星科
    生长在平地及低矮山坡树阴一带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
    从叶柄根部长出花茎,继而长出暗紫色的佛焰苞(包裹在叶芽、花苞外的大型苞片)。分雌株和雄株,但是在年幼期都为雄株,成长后分化成雌株。其特征为佛焰苞中的花轴十分细长。样子十分神似日本传说中的人物浦岛太郎手持鱼竿,正在垂钓的样子,因此在日文中得名“浦岛草”。
    叶柄从靠近地面的根部长出,可长到约50cm,形似茎杆。叶柄上有11~17片叶,呈鸟爪状展开,十分巨大。鞭序南星含有皂角苷等有毒成分,如果误食会导致口内有灼烧般的疼痛感。

    ●花期 4月中旬~5月下旬
    ●植株高 约40~60cm
    ●分布  里高尾
※来自takao手法应用程序山的引用
もっと見る 閉じ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