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AO 599 MUSEUM

高尾山的奇珍异宝

Insects

高尾山与箕面山(大阪)、贵船山(京都)并列为日本三大昆虫栖息地,栖息着数千种昆虫,因其种类的多样化及与市中心相距不远的交通便利性,作为研究昆虫的圣地,自古以来备受青睐。因其特有的经纬度,在高尾山首次被发现的种类也很丰富,包括如高尾扁齿舟蛾和高尾翘翅天牛等以高尾山命名的多种昆虫。

  • 竹节虫 竹节虫科
    竹节虫
    竹节虫 竹节虫科
    分布于本州、四国、九州等地。栖息在平原到低山地的杂木林及周围的草木茂盛地带。体色呈绿色或褐色。经常模拟植物形态,停栖在树枝或草叶上一动不动,很难发现。此特性深为人们所熟悉。成虫无翅,所以不会飞行。在树上或草叶上缓慢移动,吃樱花和枹栎等植物的叶子。与枝竹节虫极为相似,但枝竹节虫的触角和前足长度基本相同,此为区分二者的特征之一。高尾山地区还生活着一种带翅的飞竹节虫,为罕见的单性生殖形态,雄虫与雌虫无需交尾即可产卵、繁殖后代。

    ●体长/60~100mm
    ●成虫活动期/7~11月
  • 天鹅绒蜂虻 蜂虻科
    天鹅绒蜂虻
    天鹅绒蜂虻 蜂虻科
    分布在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冲绳一带。从平地到山地杂树林、以及草地等地区都可繁衍生息。在花草茂密光照条件良好的公园也可被观察到。从头部到胸部、腹部都长有天鹅绒般密集的黄褐色绒毛。成虫在早春出来活动,活动期非常短。口器为细长的管状刺吸式口器,前端尖锐,在飞行状态下吸食花蜜。正是因为这种在空中同一位置悬停取食的习惯酷似被吊在空中,所以在日文中得名“吊虻”。幼虫寄生在姬蜂等昆虫的幼虫体内。

    ●身长 8~12mm
    ●成虫活动期 3月~5月
  • 日本通草蛉 草蛉科
    日本通草蛉
    日本通草蛉 草蛉科
    分布于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冲绳和屋久岛、种子岛等岛屿。生活在平原到低山地的原野和草丛等处。属草蛉科的一种,体色为浅绿色,半透明的翅膀上布有明显的绿色翅脉。背部贯穿一条黄线,以此可区别于其他草蛉科昆虫。眼睛为具金属光泽的红褐色。初春到秋天出现,成虫与幼虫都具肉食性,常捕食攀附在植物叶上的小型昆虫。喜食蚜虫,常用它来驱除虫害。通常在植物叶或果实上产卵,搭起约5毫米长的细茎,称为「草蜻蛉卵」。有时也会飞入有灯光的室内,在灯具上产卵。

    ●体长/约10mm
    ●成虫活动期/4~11月
  • 蚁狮 蚁蛉科
    蚁狮
    蚁狮 蚁蛉科
    分布在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西南群岛一带。从平地到山地林间、草地一带都可繁衍生息。成虫身体细长,有4片透明的翅,体型与蜻蜓相似,但飞形时看起来十分不稳。翅上有细密的网状翅脉(翅上的脉状条纹),前翅(两对翅中位于前方的翅)的前端附近有白色斑点。
    幼虫在日文中得名“蚁地狱”,在沙地和不易被雨水冲刷的地带挖出研钵状的巢穴,并在巢穴底部等待路过的蚂蚁滑落。在高尾山有树枝覆盖的斜面上、登山道的长椅下都可以发现蚁狮幼虫的巢穴。幼虫在巢穴内的沙土下结茧化蛹,到夏季时羽化并破蛹而出。

    ●身长 约34~38mm
    ●成虫活动期 8月~9月
  • 蛇蜻蜓 蛇蜻蜓科
    蛇蜻蜓
    蛇蜻蜓 蛇蜻蜓科
    分布在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一带。从平地到山谷地带、丛林中等都可繁衍生息。身体细长,有4片较大的羽翅,并非蜻蜓的近缘昆虫。与蜻蜓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其间存在化蛹阶段(蜻蜓没有化蛹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体色呈稍亮的黄褐色,翅上遍布黄色斑点。白天经常在河边的林中草丛休息,夜间出来活动,为吸食树液而在树木间聚集。经常被灯光吸引。有发达的下腭,如不慎触碰会摆动胸部做出啃咬等攻击动作。攻击形态酷似蛇类。幼虫在日文中称为“孙太郎虫”,栖息在溪水河流中,以水生昆虫为食。

    ●身长 约36~40mm
    ●成虫活动期 6月~9月
  • Yamatokurosujihebitonbo 蛇蜻蜓科
    Yamatokurosujihebitonbo
    Yamatokurosujihebitonbo 蛇蜻蜓科
    分布在本州、四国、九州、西南群岛一带。从平地到山地、沿河杂树林、草丛等地带都可繁衍生息。整体呈淡茶褐色,翅上的翅脉呈条状突出,十分显眼。经常在林间、沿河一带飞舞,以麻栎等树木的树液、果实的汁液为食。幼虫生活在河流上游等水流平缓的水域中,以蜉蝣类昆虫的幼虫为食。经常被作为垂钓的诱饵。终龄幼虫会上岸,并在河边土壤中化蛹。

    ●身长 约45~55mm
    ●成虫活动期 5月~7月
  • 日本蝎蛉 抬尾虫科
    日本蝎蛉
    日本蝎蛉 抬尾虫科
    分布在本州、四国、九州一带。从低矮山地到山区杂树林、以及草地等地带都可繁衍生息。属于抬尾虫科昆虫,腹部中间起向后的部分形似蝎子的尾巴般朝前卷曲。不过只有雄虫有该体征,雌虫的腹部粗大不卷曲。另外,雄虫腹部末端呈钳状,在与雌虫交尾时用以压住雌虫的身体,同时也作为武器在雄虫间争抢配偶时使用。以死去昆虫残骸中的体液和果实的汁液为食。雄虫为雌虫提供昆虫残骸,在雌虫进食期间与其交配,该习性十分罕见。春季期间的虫体呈黑色,夏季羽化后更接近黄色,颜色差别很大。幼虫生活在土壤中,会结茧并在茧中化蛹。

    ●身长 约13~20mm
    ●成虫活动期 4月~9月
  • 二条纹蜉蝣 蜉蝣科
    二条纹蜉蝣
    二条纹蜉蝣 蜉蝣科
    分布于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地。生活在低山到山地的河流流域和周边的草木茂盛处等。体色为灰色,腹部斜生线状纹,此为区别于其他蜉蝣科昆虫的重要特征。有长长的尾巴,大约是体长/的2倍,透明的翅膀上布有明显的黑色翅脉。常在水面上缓慢飞行。幼虫栖居于清澈干净的水中。成虫口器退化,不进食,依靠羽化之前体内积蓄的养分维持生命,在几天的时间内进行繁殖活动。时常飞舞着停落在水面上,成为鸟和鱼类的饵食。有很多飞钓的假饵就是模拟蜉蝣类的姿态设计的。

    ●体长/约10mm
    ●成虫活动期/6~10月
  • 日本石蛃 石蛃科
    日本石蛃
    日本石蛃 石蛃科
    分布于北海道和本州地区。生活在低山到山地比较湿润的杂木林中,常栖息在石头、倾倒的树木及落叶下面等。属石蛃科昆虫 ,没有翅膀,下颚等器官都保留着远古的形态,所以也被称为「活化石」。外形与虾相似,长有长长的触角,分3叉的尾巴,中间一根最长,体色和花纹是保护色。幼虫和成虫的形态基本不变,变成成虫后,仍有蜕皮的习性。主食地表和土壤中的藻类等,善跳跃,所以日文名字缀有「跳蚤」的意思,但它并不吸血。属于人们不太熟悉的生物,但在高尾山境内落叶堆积的地方,常能看到它们的出现。

    ●体长/约10mm
    ●成虫活动期/4~11月
※来自takao手法应用程序山的引用
もっと見る 閉じ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