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AO 599 MUSEUM

高尾山的奇珍异宝

Plants

高尾山位于暖温带和冷温带气候的交界处,因此两种气候带的植物在此混杂生长。山中野生植物种类繁多,随着四季变换,游客可观赏到各类花朵的缤纷芳姿。高尾山中已确认的植物种类多达1600余种,数量与英国全国的野生植物种类相匹敌。在高尾山首次发现的植物亦是种类丰富,包括高尾紫罗兰及高尾糙毛蓝刺头等在内,约60种之多。

  • 单子繁缕 石竹科
    单子繁缕
    单子繁缕 石竹科
    生长在山地林间等潮湿地带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茎干高大,垂直生长,在上端会长侧枝。因为生长于山地,且开出的花朵在繁缕类近缘植物中属较大种,所以在日文中得名“大山繁缕”。花柄长在茎干上端的叶腋下。花小、呈白色。花的直径约8mm,有5片花瓣。花瓣前端有很深的裂口,酷似螃蟹的大鳌。花下长有5片花萼,淡绿色,前端尖锐,比花瓣更长。花萼和花柄上有可以分泌液体的腺毛,触感稍有粘性。叶为长椭圆形,长约5~10cm。前端尖锐,叶缘有波浪状褶皱。花凋谢后结果,果实成熟后裂开并释放出种子。

    ●花期 9月中旬~10月下旬
    ●植株高 约40~80cm
    ●分布  高尾山1号路、3~4号路、6号路、里高尾
  • 长萼瞿麦 石竹科
    长萼瞿麦
    长萼瞿麦 石竹科
    生长于山间草地等光照条件良好地带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在日本是代表秋季的7种植物之一。也可直接称呼为瞿麦,据说因为经常开在河岸边,且花朵十分可爱,让人禁不住想去抚摸,因此在日文中得名“河原抚子“。
    花直径约4~5cm,有5片花瓣。多数花为紫红色,但颜色的深浅变化很大。其特点为花瓣末端有胡须状裂口。在花萼基部有3~4对花苞。叶长约3~10cm,宽约0.4~1cm,叶细长,前端尖锐。叶片犹如涂了一层粉般泛白。叶对生,叶根部包裹茎干。

    ●花期 7月中旬~9月中旬
    ●植株高 约30~80cm
    ●分布  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繁缕 石竹科
    繁缕
    繁缕 石竹科
    生长在山地林间、沿河一带等潮湿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茎干匍匐生长,节处能长出根须,顶端斜向上生长。
    茎干上部叶片的叶腋下会生长花柄,并开出白色小花,直径约1~1.5cm,1次1朵。有5片花瓣。前端有较浅的裂口。酷似裁缝使用的剪刀。由于其他石竹科植物的花朵裂口都较大,因此很好区分。叶呈圆润的三角形,前段尖锐,长约2~4cm。叶对生,背面有稀疏的短毛。
    花凋谢后结出球形果实,成熟后裂开,释放出长约2mm的椭圆形种子。

    ●花期 5月下旬~7月上旬
    ●植株高 约10~30cm
    ●分布  高尾山6号路
  • 戟叶蓼 蓼科
    戟叶蓼
    戟叶蓼 蓼科
    生长于山地水边、田间路埂等偏潮湿地带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在地面上匍匐生长,只有顶端直立。茎叶上有向下生长的尖刺。花的直径约6~8mm,茎顶端开花,一次10朵左右。花瓣5裂,呈带有淡粉色的白色,有时也有血红色的花朵。叶长约4~10cm,叶互生。前端尖锐,中间变细,基部两端有耳状组织,呈矛形。
    由于叶的形状类似荞麦,且多生于水沟,因此日文中得名“沟荞麦”。同时,由于叶片形状形似牛头,所以也有“牛额头”的别称。花凋谢后结出鹅卵形的种子。

    ●花期 8月中旬~10月下旬
    ●植株高 约30~90cm
    ●分布  高尾山1号路、6号路、里高尾
  • 黄花宽距兰 兰科
    黄花宽距兰
    黄花宽距兰 兰科
    生长在山地林间、沿河一带等潮湿地带的腐生植物(生长于腐殖土,于分解腐叶制造养分的菌类共生而生长的植物)。不含叶绿素,自身不能制造养分,因此通过吸收寄生于根部的寄生菌类的养分生长。地下茎很细,有侧生,并会结成块状。粗大的花茎(不长叶子而只开花的茎)伸出土壤,垂直生长。全株呈淡淡的黄褐色,花茎上开出10朵以上的肉质花,花朝上开放。花柄(支撑花朵的叶柄)上有鳞片叶(叶片呈小鱼鳞状的变态叶),但不起眼。
    黄色的花朵形似钟馗(中国传说中的驱鬼逐邪之神,在日本的人偶中也有钟馗的形象),因此在日文中得名“黄花钟馗兰”。花直径约2cm,有较长叶柄。与近缘植物宽距兰相比,其花瓣展开程度小。前端突出的花瓣上有黄色的绒毛,内侧有紫色斑点。

    ●花期 6月中旬~7月中旬
    ●植株高 约20~50cm
    ●分布  高尾山3号路
  • 曲唇羊耳蒜 兰科
    曲唇羊耳蒜
    曲唇羊耳蒜 兰科
    生长在山地林间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每株植株上有2片对生叶,从叶中间长出花茎(不长叶子而只开花的茎),花茎顶端开5~15朵花。水平展开的花萼长约8mm,呈细管状,酷似昆虫足。花色为淡绿色或深褐色,前端突出的花瓣向下卷曲,其上的合蕊柱(兰科植物花中的雌蕊和雄蕊互相愈合所成的器官)有黄色的结块花粉。叶长约5~12cm,呈椭圆形,叶缘有细小的波浪状叶齿,叶根包裹茎干。
    关于其日文名的来源有很多说法,比如其花的形状酷似小蜘蛛,又比如因其经常生长于云雾缭绕的地区,但没有定论。

    ●花期 6月上旬~7月中旬
    ●植株高 约10~20cm
    ●分布  高尾山5号路、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血红肉果兰 兰科
    血红肉果兰
    血红肉果兰 兰科
    生长于山地林间、树丛中的腐生植物(生长于腐殖土,于分解腐叶制造养分的菌类共生而生长的植物)。不含叶绿素,与寄生在其根中的小蜜环菌共生。 叶已经退化,在粗大的根茎上有分化成小鳞片状的变态叶。
    茎粗大,生有茶色的绒毛,茎上部有侧枝,会开出大量花朵。花朵长约3cm,呈黄褐色。水平伸展的花萼形态几乎与花瓣一样,花萼外侧有大量细绒毛。前端伸出的花瓣肉质厚实,略短,内侧有黄色毛状突起。花凋谢后,结出血红色的肉质果实,长约6~10cm,形似香肠。因其破土而出,果实酷似通草的果实,因此在日文中被称为“土通草”。自古以来被作为治疗疲劳倦怠的中草药使用。

    ●花期 6月下旬~7月下旬
    ●植株高 约50~100cm
    ●分布  高尾山1号路
  • 绶草 兰科
    绶草
    绶草 兰科
    生长于山间草地及田埂边等光照条件良好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从叶间长出笔直的花茎(不长叶子而只开花的茎),其特点是花茎上部旋转生长,日文名“扭花”正是由此而来。旋转的方向有顺时针也有逆时针,也有中途改变方向的植株。花长约4~6mm,花茎的顶端长约5~15cm的花穗呈螺旋状开花。花色多呈粉红色,但最下端如舌状伸出的花瓣呈白色,边缘有锯齿,内侧长满小突起,有光泽。
    花下生有长约4~8mm的苞叶(由花基的叶片分化而来的叶子),呈窄卵形,紧贴花朵。根生叶(长于根部附近的叶片)长约5~20cm,宽约0.3~1cm,细长,前端尖锐,叶根包裹茎干生长。

    ●花期 6月~8月
    ●植株高 约10~30cm
    ●分布  高尾山1号路、5号路,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日本皿柱兰 兰科
    日本皿柱兰
    日本皿柱兰 兰科
    生长于气候温暖的常绿树林下的腐生植物(生长于腐殖土,于分解腐叶制造养分的菌类共生而生长的植物)。通过和菌类共生来获得生长需要的养分。不含叶绿素,整体呈黄褐色,如同枯萎的花朵,很不起眼。梅雨季时常可在高尾山栎木林见到。
    正如日文名“无叶兰”所写,它的叶片已经退化,只剩下少数的鳞片叶(叶片呈小鱼鳞状的变态叶)。花的直径约2~3cm,开放时是呈半开状,为略带黄色的白色花朵。在花茎(不长叶子而只开花的茎)上稀疏开放,一次5~6朵。水平伸展的花萼形态几乎与花瓣一样,长约1.5cm。前端突出的花瓣内侧有大量黄色毛状突起。花凋谢后结果,果实呈黑色细棒状。

    ●花期 6月上旬~7月上旬
    ●植株高 约30~40cm
    ●分布  高尾山3号路
  • 杜鹃兰 兰科
    杜鹃兰
    杜鹃兰 兰科
    生长在山地林间、沿河一带等微暗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花朵形态类似日本战国时期武将指挥时使用的麾令旗(日文:采配),因此得名“采配兰”。花形细长,约3cm。在茎干上一次可开10~20朵,自下而上开放。花色为略带粉色的褐色,也有偏红色的品种。
    朝前突出的花瓣尖端3裂。花中央生有合蕊柱(兰科植物花中的雌蕊和雄蕊互相愈合所成的器官),合蕊柱顶端有黄色花粉快。叶长约15~35cm,前端尖锐,呈长椭圆形,一般只有1片,冬季也不掉落。叶片有皱纹,形似竹叶,较大。使植株在非●花期也十分显眼。

    ●花期 6月上旬~7月上旬
    ●植株高 约30~50cm
    ●分布  高尾山1号路、3号路、6号路、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山萆薢 薯蓣科
    山萆薢
    山萆薢 薯蓣科
    是一种生长于山地间极其常见的攀援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于近缘植物日本薯蓣十分相似,但山萆薢叶互生,且没有珠芽,可以通过这些特点加以区分。地下茎肥大坚硬,生有大量须根。由于味苦,所以不食用,但在日本正月里经常被作为装饰品。日文中得名“鬼野老”,是因为其根茎上长有大量须根,形似在山野的老人。花的直径在5mm左右,呈淡黄绿色。在较长的花茎(不长叶子而只开花的茎)上大量开花。
    花分为雄花和雌花,花在叶腋下开放,雄花直立,雌花下垂。叶长约5~12cm,呈圆状心形,叶较大,前端尖锐。花凋谢后结出果实,果实上有3个圆形附属组织,朝上生长。种子呈椭圆形,单侧有翼。

    ●花期 7月~8月
    ●植株高 攀援性
    ●分布  高尾山6号路、里高尾
  • 日本薯蓣 薯蓣科
    日本薯蓣
    日本薯蓣 薯蓣科
    生长在山地林间的攀援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地下茎呈圆柱形,粗大且很长,可制成泥状供食用。在日文中于“里芋”(村庄中)相对应,得名“山芋”。另外由于自然生长于山间林地,因此也有“自然薯”的别名。叶长约5~10cm,前端尖锐,呈心形,有较长叶柄,叶对生。 叶基部常长有珠芽。珠芽直径在1cm左右,呈球形,可以炒食或与米饭一同煮食。
    花分雄花和雌花,雄花在叶腋下大量开花,花直立,直径约3mm,白色。雌花在叶腋下稀疏开花,花下垂,同为白色。花凋谢后结出果实,果实上有3个圆形附属组织。

    ●花期 8月中旬~9月下旬
    ●植株高 攀援性
    ●分布  高尾山1号路、4号路、6号路、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血红石蒜 鹿蹄草科
    血红石蒜
    血红石蒜 鹿蹄草科
    生长在山地林间、沿河草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早春长出较长的叶片,但在夏季枯萎,随后长出花茎(不长叶子而只开花的茎),开出3~5朵橘红色的花。
    叶细长,长约30~40cm。日文名为“狐狸的剃刀”,关于命名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认为其开花时没有叶片,就像妖狐变化的障眼法一样奇异,因此得名。花的直径约5~7cm,有6片花瓣,斜向上开放。与大血红石蒜十分相似,但大血红石蒜的雄蕊很长且伸出花朵,而血红石蒜的雄蕊与花瓣长度相同,可以通过这点加以区分。全草有毒,如果误食会引起恶心和腹痛。

    ●花期 8月上旬~9月上旬
    ●植株高 约30~50cm
    ●分布  里高尾
  • 山地玉簪 菝葜科
    山地玉簪
    山地玉簪 菝葜科
    生长在山间草地等潮湿地带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根生叶(长于根部附近的叶片)较大,长约20~30cm。前端尖锐,呈椭圆形,有较长叶柄。背面叶脉十分清晰,有较小突起。柔软的嫩芽被称为“小润”,可制成天妇罗或在焯制后供食用。口感嫩滑,稍有苦味,容易于有毒的蒜藜芦(百合科)搞混,需要注意。
    花呈卷曲的管状,长约4~5cm。花色呈淡紫色或白色,在花茎(不长叶子而只开花的茎)上横向大量开花。花朵在花茎上自下而上开放。花基部有白绿色的苞叶。叶片较大,因花苞的形状酷似装饰在桥栏杆柱上的“拟宝珠”,因此在日文中得名“大叶拟宝珠”。

    ●花期 7月中旬~8月下旬
    ●植株高 约50~90cm
    ●分布  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黑麦冬 菝葜科
    黑麦冬
    黑麦冬 菝葜科
    生长在山地常绿树林间等昏暗环境中,是一种四季常绿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长长的卷须在浅地表生长,多见群生。叶的形状酷似麦冬,故得名。黑麦冬是麦冬的近缘植物,而黑麦冬的叶片更宽,且质地更厚实,因此在日文中得名“大叶麦冬”。从根部生出的叶片细长,约20~40cm,宽约4~7mm。叶表面有光泽,叶缘粗糙。花的直径约6~7mm,呈白色或淡紫色。在高尾山常见为白色花朵。花茎(不长叶子而只开花的茎)微微卷曲,花茎上大量开花,自下而上开放,花朵朝下。果实的表皮在成熟前就会脱落,种子外露,成熟后呈带有灰色的暗绿色。

    ●花期 6月下旬~7月中旬
    ●植株高 15~25cm
    ●分布  高尾山2~3号路、5号路、北高尾
  • 长管萱草 菝葜科
    长管萱草
    长管萱草 菝葜科
    生长在田间路埂,山沟溪流等偏潮湿地带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花茎(不长叶子而只开花的茎)粗大,开出数朵桔红色的花。颜色从浓到淡变化幅度较大,深红色的品种也被称为“红萱草”。有6片花瓣,呈喇叭状,为单瓣花。花在早晨开放,傍晚凋谢。
    花的直径约5~7cm,从花心伸出6根雄蕊。叶细长,约30~60cm,宽约1~1.5cm。从根部生出,呈弓形弯曲下垂。一般不结果,通过地面匍匐生长的茎繁殖。嫩叶和花苞甘甜滑口,可制成天妇罗或炖煮后供食用。

    ●花期 7~8月
    ●植株高 约50~70cm
    ●分布  里高尾、南高尾
  • 禾叶山麦冬 菝葜科
    禾叶山麦冬
    禾叶山麦冬 菝葜科
    生长于山间草地等光照条件良好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可通过贴地生长的纤匐枝(贴地匍匐生长的枝条)节处长出根系来繁殖,因此多见群生。根生叶(长于根部附近的叶片)稀疏,从叶根处长出花茎(不长叶子而只开花的茎),花茎长约10~15cm,垂直生长。在花茎上部开出数朵淡紫色的花,朝上开放,偶见白花。
    花的直径约1cm,椭圆形,有6片花瓣,开花时完全展开。叶细长,约10~20cm,宽约2~3mm。与近缘植物阔叶山麦冬相比叶更细,花朵更稀疏,可通过这些特点加以区分。花凋谢后结种,种子有光泽,酷似果实。种子直径在4~6mm左右,呈球形,起初为绿色,秋季成熟后变为紫黑色。

    ●花期 7月上旬~9月上旬
    ●植株高 约5~15cm
    ●分布  高尾山5号路、稻荷山、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重瓣萱草 菝葜科
    重瓣萱草
    重瓣萱草 菝葜科
    生长在山地林间、山野路边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被认为是在古代由中国引入日本。叶间长出细长的茎,茎干顶端开出数朵桔红色的花朵。花的直径在8cm左右,花早晨开放,傍晚凋谢。
    其特点为雄蕊雌蕊都已分化成花瓣,花朵为8片重瓣花。于近缘植物长管萱草相似,但长管萱草为单瓣花,可通过这些特点加以区分,从根部生出叶片,叶细长,约40~60cm,宽约2.5~4cm。
    不结果,通过鳞茎(植物休眠时用于存储养分,体型肥大的变态茎)繁殖。春季长出的新芽可以腌制后焯煮或制成天妇罗供食用。

    ●花期 7月上旬~8月中旬
    ●植株高 约80~100cm
    ●分布  高尾山6号路、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阔叶山麦冬 菝葜科
    阔叶山麦冬
    阔叶山麦冬 菝葜科
    生长于山地林间树荫下的四季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经常作为观赏草被种植在公园和庭院中。有大量根生叶(长于根部附近的叶片),整体植株较大。可同时生出数根花穗,花穗长约8~12cm,上面同时开满大量小花,小花直径在8mm左右。花色呈淡紫色,有6片花瓣,中心有6根黄色雄蕊。
    叶长约30~50cm,宽约0.8~1.2cm,叶细长,呈深绿色,有光泽。因为经常生长于灌木丛,叶形似兰花,所以在日文中得名“树丛兰花”。花凋谢后结种,种子有光泽,酷似果实。种子直径在6~7mm左右,呈球形,起初为绿色,秋季成熟后变为紫黑色。

    ●花期 8月中旬~10月上旬
    ●植株高 约30~50cm
    ●分布  高尾山2号路、5号路、里高尾
  • 油点草 菝葜科
    油点草
    油点草 菝葜科
    生长在山地林间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从茎干和叶腋下会长出花茎(不长叶子而只开花的茎),在花茎上开花,一次数朵同时开放。花朵朝上,花直径约3cm,白色的花瓣和雄蕊上有紫色斑点。由于斑点和杜鹃胸口的花纹相似,因此在日文中得名“山杜鹃草”。
    花瓣有6片,朝下卷曲。花朵中央的雄蕊和雌蕊的花柱如喷泉般伸出。叶长约8~13cm,前段尖锐,呈长椭圆形,叶根包茎。茎干上长有向下的绒毛,绒毛数量在个体间差异较大。花枯萎后结果,果实长约3cm,成熟后从上部开裂,并释放出种子。种子很小,呈椭圆形。

    ●花期 8月中旬~10月上旬
    ●植株高 约40~70cm
    ●分布  高尾山2号路、4号路、6号路、里高尾
  • 山百合 菝葜科
    山百合
    山百合 菝葜科
    生长在山地林间及草原地带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茎干高大,大型植株一次可以开出10朵以上的花。花的直径在22~24cm之间,带有浓郁的香味,在远处便可闻到。有6片白色花瓣,朝下卷曲,花瓣中间有黄色条纹,周围有红色斑点。红褐色的花粉若沾在衣物上很难清洗。因为在山地十分常见,因此得名山百合。另外,百合(日文发音yuri)两字据说是因为其花朵大,在风中摇曳(日文中摇晃的动词yureru),因此得名。叶长约10~15cm,有较短叶柄。地下的鳞茎(植物休眠时用于存储养分,体型肥大的变态茎)较大,可供食用。花凋谢后结果,果实呈圆筒形,长约5cm,朝上生长。

    ●花期 7月上旬~9月上旬
    ●植株高 约1~1.5m
    ●分布  高尾山1号路、稻荷山、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南高尾
  • 鸭砣草 鸭砣草科
    鸭砣草
    鸭砣草 鸭砣草科
    生长在草地路边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极其常见。茎下半部分匍匐生长,并有侧枝,可在节处长出根系以繁殖。开花后一天之内凋谢,早晨开放,中午时开始凋谢。古时用该花的汁液染布,因此日文中得名“着草(染色草)”。
    花的直径在1.5cm左右,颜色鲜艳,呈蓝色。有3片花瓣,上端2片较大,下端花瓣为白色,稍小。花中央有6条黄色雄蕊,较长,其中有4条为不带花粉的假雄蕊。花闭合后可以自花授粉,但也可通过昆虫授粉。叶如竹叶般细长,长约5~6cm。叶互生,叶根处包茎生长。

    ●花期 7月中旬~9月中旬
    ●植株高 20~40cm
    ●分布  高尾山1号路、3~4号路、6号路蛇瀑布、稻荷山、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北高尾
  • 杜若 鸭砣草科
    杜若
    杜若 鸭砣草科
    生长在山地林间等潮湿地带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细长的茎干垂直生长,能开出大量白色小花。茎上有大量绒毛,触感粗糙。白色的地下茎横向生长。
    花的直径约6~8mm,在茎干顶端轮状开放,一次有5~6层。花在开放后一天内凋谢,有雌花也有两性花。叶为长椭圆形,长约15~30cm。
    每1条枝干的中间部分有6~7片叶,叶根部包裹枝条。由于叶形似生姜(姜科),生于树丛,所以得名“树丛生姜”。花凋谢后结果,果实球形,含有大量水分,直径在5mm左右。果实最初为白色,秋季成熟后呈蓝色。

    ●花期 8月中旬~9月中旬
    ●植株高 50~100cm
    ●分布  高尾山1~2号路、4~6号路、蛇瀑布、稻荷山、里高尾
  • 山蓟 菊科
    山蓟
    山蓟 菊科
    生长于山地林间、沿河一带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相对于分布 在九州、四国地区的山蓟,该植物更广泛地分布 在关东地区,因此日文中得名“东山蓟”。花朵为小花聚生而成的头状花(花轴前端呈圆盘状扩展,聚生很多无柄小花,整体形似一朵大花),一般在茎顶端开出1~3朵。花色呈紫红色,花底端长有管状总苞(花序基部由多枚苞叶集合而成的一种叶性器官)。总苞长约1.5cm,并长有大量绒毛,略带粘性。茎上的叶片细长,约20cm,呈羽状(形态酷似鸟类羽毛),顶端尖锐,有裂口,叶缘上也有刺。根生叶(长于根部附近的叶片)上有白色斑纹,在花期时枯萎。花凋谢后结果,果实上带有棉絮般的绒毛。冬季时茎杆中的水分结冰,会形成冰柱,宛如开出冰花而广为人知。

    ●花期 9月上旬~10月下旬
    ●植株高 1.5~2m
    ●分布  高尾山1~2号路、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槭叶兔儿风 菊科
    槭叶兔儿风
    槭叶兔儿风 菊科
    生长于山地林间树阴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日文名中的前半部分是因其生长于山地,且叶的形状酷似枫叶而得名,后半部分是因为其花朵形状酷似使用牦牛的毛制作而成佛教用具而来。叶的直径约6~12cm,有较长叶柄,茎杆中部有4~7片叶,叶轮生(茎上的叶呈环状生长的一种生长方式)。叶质地薄,形状酷似枫叶,掌形,有较浅裂口。叶缘有锯齿,两面都长有柔软的绒毛。
    从聚生的叶片中长出花茎(不长叶子而只开花的茎),开出数朵白花,花横向开放。花为3朵聚生的头状花(花轴前端呈圆盘状扩展,聚生很多无柄小花,整体形似一朵大花),直径约1.5~1.8cm。花瓣5裂,尖端卷曲,宛如展开的丝带。花凋谢后长出种子,种子上有羽毛状的绒毛。

    ●花期 9月中旬~10月中旬
    ●植株高 约40~70cm
    ●分布  高尾山1号路、4号路、5号路、稻荷山、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关苍术 菊科
    关苍术
    关苍术 菊科
    生长于山地较干燥地区及山脊草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茎细长而坚硬,最初有白色柔软绒毛。因其以古名“术”出现在日本最古老的歌集《万叶集》中而得以沿用。花朵为小花聚生而成的管形头状花(花轴前端呈圆盘状扩展,聚生很多无柄小花,整体形似一朵大花),小花直径约2cm,白色,偶见淡红色花朵。花的底端长有总苞(花序基部由多枚苞叶集合而成的一种叶性器官),其苞片形态特殊,犹如鱼骨。叶长约5~6cm,呈椭圆形,触感坚韧,有3~5裂。叶缘有锯齿。花凋谢后结出种子,种子上长有羽毛状的绒毛。幼芽煮熟后可凉拌供食用,也可制成天妇罗后食用。根部可入药,用于治疗胃肠疾病。

    ●花期 9月中旬~10月中旬
    ●植株高 约30~80cm
    ●分布  高尾山2号路、5号路、稻荷山、南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粗壮帚菊 菊科
    粗壮帚菊
    粗壮帚菊 菊科
    生长于山地林间较干燥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根状茎匍匐生长,茎杆不长侧枝,垂直生长。花朵为10朵左右小花聚生而成的头状花(花轴前端呈圆盘状扩展,聚生很多无柄小花,整体形似一朵大花)。花生长在茎杆上部,一般有5~6朵头状花。花呈白色,花瓣5裂,向内卷曲。花底部长有长约1.7~2.7cm的圆柱形总苞(花序基部由多枚苞叶集合而成的一种叶性器官)。叶长约10~20cm,类似槲树叶的长条椭圆形,叶缘有粗大锯齿。有较长叶柄,叶片聚集在茎杆的中间部分,叶互生。花凋谢后结出长约1cm的种子,种子上长有棉毛,长约1.4cm。冬季时茎杆中的水分结冰,会形成冰柱。

    ●花期 9月中旬~10月中旬
    高约 30~70cm
    ●分布  高尾山1~6号路、蛇瀑布、稻荷山、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秋分草 菊科
    秋分草
    秋分草 菊科
    生长于山地沿河地区及林间山道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因为其●花期正直秋分而得名。茎长到1m左右时开始长出侧枝,叶腋处长出短柄小花。花朵为直径5mm左右的头状花(花轴前端呈圆盘状扩展,聚生很多无柄小花,整体形似一朵大花),花色为淡黄绿色。
    花朵中央为5裂的管状花(花冠呈管状的花,中央聚生),周围有两列白色突起状的小花瓣。叶长约7~15cm,宽约2~3cm,呈细长的椭圆形,前端尖锐。叶的两面长有绒毛,短而硬,触感粗糙,叶片上半部的叶缘有波纹状锯齿。花凋谢后结出椭圆形种子,种子长约2.5mm。

    ●花期 9月中旬~10月中旬
    ●植株高 约50~90cm
    ●分布  高尾山1~6号路、稻荷山、蛇瀑布、里高尾
  • 东风菜 菊科
    东风菜
    东风菜 菊科
    生于山地中日照条件良好的干燥地区,是十分常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茎叶都长有短绒毛,触感粗燥。纤细的茎杆经常侧生,顶端开出大量头状花(花轴前端呈圆盘状扩展,聚生很多无柄小花,整体形似一朵大花)。花的直径在2cm左右,中心为黄色的管状花(花冠呈管状的花,中央聚生),周围生有稀疏的白色舌状花(生于管状花周围,一般称为花瓣的部分)。靠近植株底部生长的叶长约9~24cm,宽约6~18cm,呈略细的心形,长有带小附属叶的长柄,叶缘有粗大的锯齿。越向上叶片越小,叶柄也越短。偶尔在叶片上有细小芽状的虫瘿(因昆虫寄生使植物组织异常肥大而形成的瘤状物)。在日文名中,于近缘植物马兰(日文名:嫁菜)相呼应,被称为“婿菜”。春季发芽时嫩叶可供食用。

    ●花期 8〜10月
    ●植株高 约1~1.5m
    ●分布 高尾山1号路、5号路、稻荷山、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三脉紫菀 菊科
    三脉紫菀
    三脉紫菀 菊科
    生长于山地树荫及路边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茎上长有稀疏的白色绒毛,顶端会有少量侧枝。花为头状花(花轴前端呈圆盘状扩展,聚生很多无柄小花,整体形似一朵大花),直径约1.5~2cm,在枝条顶端数朵同时开放,并长有短小的花柄。黄色管状花(花冠呈管状的花,中央聚生)周围长有8~13瓣白色的舌状花(生于管状花周围,一般称为花瓣的部分)。花序基部长有约4mm的管状总苞(花序基部由多枚苞叶集合而成的一种叶性器官)。在日文中,因其白色花朵形似近缘植物“马兰”(日文名:嫁菜)而得名“白嫁菜”。叶长约10~15cm,呈长条状椭圆形,有较短叶柄,叶互生。表面粗糙,顶端尖锐,叶缘有粗大的锯齿。花凋谢后长出长约3~5mm的种子,种子上长有绒毛。冬季枯萎后,茎中的水分结冰,看上去犹如一根根白色的冰柱。

    ●花期 8~11月
    ●植株高 约30~100cm
    ●分布 高尾山1号路、3~6号路、稻荷山、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林风毛菊 菊科
    林风毛菊
    林风毛菊 菊科
    生长于山地林间及树林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因最初发现于高尾山,因此在1909(明治42年)年得名,是风毛菊的近缘植物。花为头状花(花轴前端呈圆盘状扩展,聚生很多无柄小花,整体形似一朵大花),直径约2cm。在茎顶端长有数朵紫红色花朵。花序基部长有总苞(花序基部由多枚苞叶集合而成的一种叶性器官)长约1.8cm,形如吊钟,总苞片末端尖锐。根生叶(长于根部附近的叶片)和长在靠近茎底部的叶片长约7~11cm,呈广卵形。叶柄很长,叶缘有粗大的锯齿。叶片中部向内凹陷,酷似小提琴。在阵马山可见到林风毛菊与高风毛菊的杂交品种,极少情况下能见到恩高风毛菊,叶片形状都酷似小提琴。根生叶在花期枯萎,花凋谢后结出种子,种子上长有白色绒毛,依靠风力传播。

    ●花期 9月下旬~10月下旬
    ●植株高 约40~80cm
    ●分布 高尾山4号路、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日本蓟关东变种 菊科
    日本蓟关东变种
    日本蓟关东变种 菊科
    生长于山地林间、山坡以及草原等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是日本南部薊(分布于日本本州中部)的变种,因其多见于日本关东地区,因此得名“利根(日本地名)蓟”。因为花朵比南部蓟大,因此也有“大蓟”的别名。花的直径在2.5~3cm,为紫红色的头状花(花轴前端呈圆盘状扩展,聚生很多无柄小花,整体形似一朵大花),在茎的顶端微微朝下几朵同时开花。花序基部长有吊钟形的总苞(花序基部由多枚苞叶集合而成的一种叶性器官)。总苞上长有针尖般细小的总苞片,向内弯曲生长。叶长在30~30cm之间,叶细长,前端尖锐,有枝条状突出。叶缘有宽而长的尖刺,不慎触碰时痛感明显。花凋谢后结果,长约2mm左右。果实上长有淡褐色绒毛,依靠风力传播。

    ●花期 9月中旬~10月下旬
    ●植株高 约60~150cm
    ●分布 高尾山1~2号路、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Himegankubisou 菊科
    Himegankubisou
    Himegankubisou 菊科
    生长于山地中偏干燥的林地以及森林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靠近地面处生长有放射状的根生叶(长于根部附近的叶片),中间有一根细长的茎,周围长满了柔软的绒毛,茎的顶端开花,花朵形似烟管的头部,朝下开放。花的直径在5mm左右,为黄色的头状花(花轴前端呈圆盘状扩展,聚生很多无柄小花,整体形似一朵大花)。在日本同属花种中也属于最小种。花序基部长有6.5mm左右的吊钟形总苞(花序基部由多枚苞叶集合而成的一种叶性器官)。根生叶的长度约6~15cm,形似刮刀,叶缘有不规则锯齿。茎上的叶片稀疏,叶互生。根生叶在开花时也不会枯萎,花凋谢后结出直径在3.5mm左右的果实。果实顶端的会分泌粘液,通过黏附在动物和人的衣物上传播。

    ●花期 8月下旬~10月上旬
    ●植株高 15~45cm
    ●分布 高尾山1~6号路,稻荷山,蛇瀑布,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南高尾,北高尾
  • 泽兰菊 菊科
    泽兰菊
    泽兰菊 菊科
    生长于山间林地等日照条件良好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茎上长有很细的绒毛,触感粗燥。因为其开花时正好是白头翁下山鸣叫之时,故得名。
    花为由五个管状花(花冠呈管状的花,中央聚生)聚生而成的头状花(花轴前端呈圆盘状扩展,聚生很多无柄小花,整体形似一朵大花),直径在5mm左右,在枝头前端同时大量开花。颜色为白色或淡红色,容易吸引大绢斑蝶。每片花瓣都非常小,尖端5裂,从中伸出一根分成两部分的花柱,雌蕊较长。叶长约10~18cm,呈细长的椭圆形,有短小的叶柄,叶对生。叶的两面稀疏地长有绒毛,绒毛较短,叶缘有锋利的锯齿,背面有腺点。

    ●花期 8月中旬~10月中旬
    ●植株高 约1~2m
    ●分布 里高尾
  • 天名精 菊科
    天名精
    天名精 菊科
    生长在山地沿河地带以及林间路边的二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发芽后越冬,第二年开花结果的植物)。因其生长在灌木丛中,叶子上有很深的褶皱,外形酷似烟叶因此在日文中得名“灌木烟草”。茎较粗,高约1m,茎杆上有大量侧枝,呈放射状展开。生长在植株底部的根生叶(长于根部附近的叶片)长约25~30cm,宽约10~15cm,呈长条状椭圆形。叶薄,两面都长有短绒毛。越往上叶片越小,根生叶在花期到来时枯萎。花为头状花(花轴前端呈圆盘状扩展,聚生很多无柄小花,整体形似一朵大花),直径在1cm左右,在叶腋下呈列状开花。花色为黄色,中间聚生管状花(花冠呈管状的花,中央聚生),周围开有雌花。花凋谢后结出长约3.5mm的种子,依靠分泌粘液黏附在动物或人的衣服上传播。

    ●花期 9月上旬~10月中旬
    ●植株高 约50~100cm
    ●分布 高尾山3号路、6号路、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龙脑菊 菊科
    龙脑菊
    龙脑菊 菊科
    生长于光照条件良好的山脊、悬崖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茎较细,长有大量绒毛,在上端长出稀疏的侧枝。因为其茎叶中含有一种油脂,香气类似香料“龙脑”,因此得名龙脑菊。花为头状花(花轴前端呈圆盘状扩展,聚生很多无柄小花,整体形似一朵大花),直径在2.5~5cm之间,黄色的管状花(花冠呈管状的花,中央聚生)周围长有白色或淡红色的舌状花(生于管状花周围,一般称为花瓣的部分)。花序基部长有半球形总苞(花序基部由多枚苞叶集合而成的一种叶性器官),长约7mm,细长的总苞片3列并生。叶长约4~8cm,一般开裂成3部分,有短小的叶柄,叶互生。叶片背面有密生的细绒毛,呈灰白色,叶缘有粗大的锯齿。将叶片捣碎混入生姜后,作为民间偏方用于治疗肩酸、腰痛。

    ●花期 10月中旬~11月中旬
    ●植株高 约40~80cm
    ●分布 高尾山1号路、稻荷山、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羊乳草 桔梗科
    羊乳草
    羊乳草 桔梗科
    生长于山地林间的攀援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茎可长到2m左右,攀附在其他植物上。日文名“蔓人参”正是由于其根部粗大,酷似高丽参而得名。又因花瓣内侧的斑点酷似老年斑,别名“爷爷斑”(源自日本木曾地区的方言)。花的直径在2.5~3cm之间,呈吊钟形。一般开于侧枝前段,向下生长。花色呈白色,稍泛绿,花朵内侧有紫色斑点。花瓣前端有较浅的5裂,微微向内卷曲。叶长约3~10cm,呈一端尖锐的长鹅卵形。触感柔软,叶片背面犹如涂了一层白粉。茎叶受伤后会分泌白色粘液,有强烈臭味。花凋谢后结出星形果实,果实直径约2cm。成熟后果实裂开,释放出褐色种子,种子上生有翅膀状的组织。

    ●花期 9月上旬~10月中旬
    ●植株高 (攀援性)
    ●分布  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日本松蒿 玄参科
    日本松蒿
    日本松蒿 玄参科
    生长在日照条件良好的路边或草地,是一种半寄生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但同时通过根部从其它植物中获取生长所需的养分。整棵植株长有柔软的腺毛,会分泌粘液,触感粘稠。花长约1.5~2cm,呈淡淡的紫红色,外形酷似嘴唇。枝条顶端的每片的叶腋下都会开有1朵花。花瓣的尖端有很小的缺口并向内卷曲。下端呈较宽3裂。叶长约3~5cm,宽约2~3.5cm,呈三角形,如羽毛般深度裂开,叶缘有尖锐的锯齿。花凋谢后,长出1cm左右的果实,果实呈一端稍尖的鹅卵形。果实上保留长长的花柱,成熟后裂开并露出种子。

    ●花期 9~10月
    ●植株高 30~60cm
    ●分布 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鼠尾草 唇型科
    鼠尾草
    鼠尾草 唇型科
    分布在山地沿河路边,是十分常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茎的断面和其他唇型科植物一样呈四边形。茎顶端约10~20cm长的花穗(聚生在茎的顶端的小花)上,淡紫色的小花轮生(茎上的叶呈包裹状生长的一种生长方式),层层向上开放。
    花长约1~1.3cm,上端花瓣直立,下端花瓣3裂。花瓣外侧生有大量白色绒毛,花萼上也长有大量腺毛。叶片为3~7片一组的奇数羽状复叶( 叶柄上长有多片小叶的复叶) ,犹如展开的翅膀。复叶对生,底端的叶片有较长的叶柄。小叶(由多片叶组合而成的复叶中的单片叶)长约2~5cm,鹅卵形,叶缘有圆润的锯齿。
    花凋谢后,花穗(聚生在茎的顶端的大量小花)呈环形生长,留下数层花萼。秋天时叶片变红,可用于观赏。

    ●花期 8月下旬~10月下旬
    ●植株高 20~50cm
    ●分布 高尾山1~6号路、蛇瀑布、稻荷山、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日本香简草 唇型科
    日本香简草
    日本香简草 唇型科
    生长在山地树荫地带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冬天枯萎后茎杆中的水分结冰膨胀,撑破茎杆宛如开出一朵朵冰花,因此在日文中得名“霜柱”。
    茎的上部长有约10cm长的花穗(聚生在茎的顶端的大量小花),只有一侧会开出大量白花。花长约7~8mm,上端花瓣浅浅地裂成2瓣,下端的裂成3瓣。花朵中长出较长的雄蕊和雌蕊,覆盖着一层粉色的花粉,十分美丽。花瓣干而略微粗糙,像极了日本和纸。●叶长约8~20cm,宽约3~5.5cm,呈前端稍尖的椭圆形。叶表面沿着叶脉长有细细的绒毛,叶缘有锯齿。

    ●花期 9月上旬~10月中旬
    ●植株高 约50~70cm
    ●分布 高尾山1号路、5号路、南高尾、稻荷山、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香薷 唇型科
    香薷
    香薷 唇型科
    生长于林间、路边及草地等日照条件良好的地区。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会散发出强烈的臭气。茎的断面呈四边形,长有大量白色绒毛,上端常有侧枝生长。茎的前端会长出10~15cm的花穗(聚生在茎的顶端的大量小花),花色呈淡淡的紫红色。所有花朵集中在一侧,花穗稍稍弯曲的样子形似剃刀,因此得名“剃刀香薷”。香薷是它的中文名。
    花长约5mm左右,叶缘稍有裂口,看上去像长了绒毛,花的内侧并排长有圆形的苞叶(由花基的叶片分化而来的叶子)。叶长约3~9cm,宽约1~4cm,呈一端稍尖的鹅卵形,叶对生。背面有大量腺点,叶缘有锯齿。

    ●花期 9月下旬~10月下旬
    ●植株高 30~60cm
    ●分布 高尾山1~6号路、稻荷山、蛇瀑布、里高尾
  • 蓝香茶菜 唇型科
    蓝香茶菜
    蓝香茶菜 唇型科
    生长于丘陵地带、山地、草地和林间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茎的断面呈四边形,长有大量朝下的绒毛。叶味极苦,程度夸张到简直能把昏倒的人苦醒,其日文名“引起(有起身之意)”就来自传说中弘法大师曾把它的汁液给昏倒的修行者服用,昏倒的修行者一下子就恢复了活力。另外还传说药效可以延年益寿,因此又称延龄草。民间认为将全草制成粉末服用后,可以治疗腹痛、烧心等症状。花长约5~7mm,呈接近于白色的淡紫色,在枝条顶端和叶腋下大量开花。上端的花瓣直立,有浅浅的4个缺口,并有深紫色的斑点。下端的花瓣朝前伸出,包裹雄蕊和雌蕊。叶长约6~15cm,呈广卵形,叶对生,叶缘有长度整齐的锯齿。

    ●花期 9月上旬~10月中旬
    ●植株高 50~100cm
    ●分布 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山薄荷 唇型科
    山薄荷
    山薄荷 唇型科
    生长于山地林间等日照条件良好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地下茎木质化,向上长出茎杆,茎杆上生有朝下的绒毛。由于外形像薄荷(唇型科),并且生长于山中因此得名山薄荷,但没有薄荷的香味。花长约1cm,呈淡淡的紫罗兰色。枝条前端会长出细长的花穗(聚生在茎的顶端的大量小花),几朵一组层层开花。上端的花瓣裂开呈4瓣,朝上伸展,带有深紫色斑点。下端的花瓣开裂成2瓣,朝前突起,边缘向内卷曲。如果昆虫在上面停留,雄蕊和雌蕊会朝前探出,以确保花粉得以传播。叶长约3~6cm,宽约2~4cm,呈广卵形,叶柄上有褶皱,叶缘有粗大的锯齿。

    ●花期 9月中旬到10月下旬
    ●植株高 约40~80cm
    ●分布 高尾山1号路、3~6号路、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柠檬紫苏 唇型科
    柠檬紫苏
    柠檬紫苏 唇型科
    分布在山脚到山腰一带的林间及林道上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的断面呈四边形,长有大量柔软的短绒毛,多呈紫红色。揉搓叶子会散发出柠檬般的香气,且外形酷似同为唇型科的紫苏,因此得名柠檬紫苏。1913(大正2)年首次在高尾山被发现。花长约5mm,呈淡红色,在枝条末端会长出长约10~18cm的花絮(长有许多花的花轴),花序上大量开花。叶长约7~12cm,宽约5~8cm,广卵形,叶对生。叶脉上生有柔软的绒毛,背面的腺点十分醒目,叶缘有整齐的锯齿。花萼上长有白色长毛,结果时花萼会长到6~7mm长,并将种子包裹在内。

    ●花期 9月中旬到10月上旬
    ●植株高 约20~70cm
    ●分布 里高尾
  • 菟丝子 旋花科
    菟丝子
    菟丝子 旋花科
    为攀援性一年生草本植物,属于寄生植物。生长在日照条件良好的山野间、草地以及低矮灌木上,长出细长的枝条依附在其他植物上,通过将寄生根深深扎入寄主植物来吸取养分。最初也长有根系,一旦寄生在其他植物上,其自身的根系就会枯萎,因此在日文中得名“根无葛”。植株不含叶绿素,只有长约2mm的鳞片状叶。茎约粗1.5mm,呈黄色,上有褐色斑点。茎上会长出较短的花絮(长有许多花的花轴),并开出大量白色小花,花朵朝上开放。花长约4mm,呈吊钟型,花瓣尖端裂开成5片。花凋谢后结果,果实长约4mm,呈鹅卵形。成熟后纵向裂开,顶部盖子脱落,散落出黑色的种子,种子长约3mm。

    ●花期 9月
    ●植株高 (攀援性)
    ●分布 里高尾
  • 日本獐牙菜 龙胆科
    日本獐牙菜
    日本獐牙菜 龙胆科
    生长在山脊上干燥草地一带的二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发芽后越冬,第二年开花结果的植物)。茎的断面为四边形,多呈紫色,从根部开始长出侧枝。自古以来就被作为肠胃药,将全草晒干后煎服。因为据说就算将药袋浸泡一千次后,泡出的药液仍然会带有苦味,因此在日文中得名“千振”。
    枝条尖端和叶腋下会开出数朵白色的花,并带有紫色花纹。花的直径约1.5cm,花瓣裂成5片,呈星形。内侧花瓣连接部分各生有2个蜜腺,同时长有较长的绒毛。叶长约2~4cm,细长,叶对生。常偏紫色,叶缘微微向外翻卷。

    ●花期 10月中旬~11月中旬
    ●植株高 约10~20cm
    ●分布 高尾山5号路、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龙胆 龙胆科
    龙胆
    龙胆 龙胆科
    生长于山地林间、草原等日照条件良好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茎秆垂直生长,不长侧枝。汉字写做龙胆,日文名正是使用了龙胆的中文发音。枝条顶端和叶腋下会开花,呈紫罗兰色,朝上开放,只在晴天或有光照时开花。花长约4~5cm,呈吊钟型,花冠前端5裂,其中生有三角形的副片。花朵内侧有茶褐色的斑点。
    叶长约3~8cm,呈细长的椭圆形,叶对生。3条叶脉十分鲜艳,叶缘有细小的突起,很粗糙。果实被包裹在枯萎的花瓣中,成熟后对半裂开,释放出带有小翼的种子。根茎晒干后,被当作健胃药使用。

    ●花期 10月中旬~11月中旬
    ●植株高 约20~80cm
    ●分布 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拐芹 伞形科
    拐芹
    拐芹 伞形科
    生长于山地树荫、沿河潮湿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茎杆中空,垂直生长,茎干上端有稀疏的侧枝。因为最初是在日光百根山被发现,同时外形又酷似中国的药草川芎(伞形科),所以日文得名“白根川芎”。枝条末端的花絮(长有许多花的花轴)上能开出大量白色小花,直径约5~9cm,成块状聚生。花的直径在5mm左右,有5片向内弯曲的花瓣,细长的雄蕊呈放射状生长。叶为3~4回羽状复叶( 叶柄上长有多片小叶的复叶) ,有大量小叶(由多片叶组合而成的复叶中的单片叶),展开后叶面很大。小叶长约3~6cm,呈长椭圆形,前端尖锐,叶缘有锋利的锯齿。叶薄无光泽,背面犹如涂了一层粉一般呈白色。

    ●花期 9月下旬~10月下旬
    ●植株高 约80~150cm
    ●分布 高尾山1号路、4号路、6号路、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土当归 伞形科
    土当归
    土当归 伞形科
    生长于山地林间及草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茎杆垂直生长,茎干上端有稀疏的侧枝,呈暗紫色。伞形科多为白花,而土当归的花为暗紫色,十分罕见。有时还能见到绿色或白色的花朵。花的直径约2mm,在枝条末端的花絮(长有许多花的花轴)上大量开花。
    由于5片花瓣都朝内卷曲,因此在开放时外形也形似尚未开花的花苞,从花朵中会伸出细长的雄蕊。叶为3片1组的复叶。小叶(由多片叶组合而成的复叶中的单片叶)长约3~6cm,呈椭圆形,有较大裂口。叶缘有粗大的锯齿,背面偏白。叶柄根部长有袋装叶鞘,并包裹住茎杆。果实长约6mm,呈不规则的椭圆形,散发咖喱般的香味。

    ●花期 8月下旬~10月上旬
    ●植株高 约80~150cm
    ●分布 高尾山1号路、5号路、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hikagemitsuba 伞形科
    hikagemitsuba
    hikagemitsuba 伞形科
    生长于山地林间、昏暗潮湿处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出新芽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在高尾山上的分布很少。茎杆呈圆柱形,垂直生长,上端生有侧枝。
    由于生长在阴暗处,叶的形状类似鸭儿芹(伞形科)因此日文得名“日阴三叶”。花的直径约2mm,白色,一般在茎末端的花絮(长有许多花的花轴)上集体开花,一次10朵左右。5片花瓣向内卷曲,细长的雄蕊伸出花外,雌蕊尖端有2处裂口。叶为2回3出的复叶,3片一组在枝干上分开生长。叶片由细长叶柄,叶互生。小叶(由多片叶组合而成的复叶中的单片叶)长约2~10cm,椭圆形,两面长有短绒毛,叶缘有锯齿。叶质较薄,触感柔软。

    ●花期 9月上旬~10月上旬
    ●植株高 约30~80cm
    ●分布 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来自takao手法应用程序山的引用
もっと見る 閉じ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