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AO 599 MUSEUM

高尾山之寶

Others

 以豐富的植物生態著稱於世的高尾山,除了上述介紹的生物外,還有許多堪稱鎮山之寶的生物在此棲息。這裡為各位介紹的是外型雖然樸素、鳴聲卻是清亮動人的河鹿蛙,以及擁有寶石般鮮明黃綠色彩的類青新園蛛。

  • 東亞家蝠 蝙蝠科
    東亞家蝠
    東亞家蝠 蝙蝠科
    除北海道以外的日本各地都是東亞家蝠的棲息地。
    中國、朝鮮半島及台灣等地也是它們生活的地方。
    東京市中心暮色降臨的時候,可以看見敏捷地變換著方向飛來飛去的蝙蝠,其中大多都是東亞家蝠,正如同它的別名「家蝙蝠」一樣,幾十隻為一群,棲息在民房的頂棚裡面等處。
    在城市裡,橋桁的窄小間隙和高架道橋下等都是它們絕好的棲息處。
    屬夜行性動物,從微光依稀的黃昏開始活動,飛往河灘和草叢等處,捕食蚊子等小型昆蟲。
    雌雄蝙蝠的壽命不同,據說雄蝙蝠大致可以存活1年,雌蝙蝠則可以存活6年左右。

    ●體長/4~6cm
    ●季節/4~10月
  • 日本草蜥 草蜥科
    日本草蜥
    日本草蜥 草蜥科
    分布於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乃至屋久島、種子島、中之島等地。
    主要生活在平原、低海拔山地的草叢和灌木叢中。也棲居在民家附近等處,有時在水泥磚牆或庭院的景石上也可以看見它在曬太陽。
    白天活動,夜間在落葉或草葉上休眠。
    喜食昆蟲、蜘蛛類、平甲蟲等,屬肉食性動物。典型特徵是長有一條長尾巴,是頭及身長的2倍。當受到外敵侵害時,為求自保會切斷尾巴。
    周身從背面到側腹部為棕色,腹部為白色,眼睛下方及側腹部貫穿一條白線。
    極易與日本蜥蜴相混淆,但日本草蜥的鱗片沒有光澤且表面粗糙,這是區別二者的重要標識。

    ●全長/16~27cm
    ●季節/4~10月
  • 日本錦蛇 游蛇科
    日本錦蛇
    日本錦蛇 游蛇科
    分布於北海道乃至九州、國後島、佐渡島、五島列島等島嶼。
    主要棲息在平原至低山地的森林和草叢中,也棲附於民居的頂棚裡等。
    可以說是本州本土極為常見的一種蛇。
    身體顏色各不相同,但多為略偏褐色的橄欖色。
    體格較大的可達2m以上,但性格溫順,無毒。擅長攀爬樹木,腹部鱗片兩端巧妙地附有隆起,可以攀上垂直的樹木或電線桿,捕食鳥巢中的雛鳥或鳥蛋。
    一類出現「白化現象」的日本錦蛇,被稱為「白蛇」,日本山口縣岩國市有專門的飼育機構。是國家指定的自然保護動物。

    ●全長/100~200cm
    ●季節/4~10月
  • 日本四線錦蛇 游蛇科
    日本四線錦蛇
    日本四線錦蛇 游蛇科
    分布於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乃至國後島、佐渡島、大隅諸島等各島嶼。
    以平原、山地為主要活動區域,喜曬太陽,所以光照好的農田、河岸及草叢也是它們喜歡棲居的地方。
    與日本錦蛇 、虎斑頸槽蛇一樣,屬常見蛇類。雖有個體差異,但正如名字所示,身上縱行長有4條黑色條狀花紋。
    幼蛇體色為紅褐色並無條狀花紋。
    經過黑化的日本四線錦蛇周身呈深黑色,取名為「黑蛇」。白天活動,主要以青蛙、老鼠、蜥蜴、山椒魚、鳥蛋等為食。
    具有蛇食性,也吃鑽地蛇、東亞腹鏈蛇等其他蛇類。當感覺身邊有危險時,身體就會擺出S形以示威懾。

    ●全長/80~200cm
    ●季節/4~10月
  • 鑽地蛇 游蛇科
    鑽地蛇
    鑽地蛇 游蛇科
    分布於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國後島、伊豆大島、種子島等島嶼。
    主要生活在低山森林中,也在農田、平原草叢等處活動。正如「鑽地蛇」的名字一樣,主要特徵是頭小,適合在地下活動,並且頸部沒有凹凸形。
    主要以地下營巢的老鼠和小型鼴鼠等為食。
    找出這些動物的巢穴,潛入捕食。性情較溫和,無毒,通常不會咬人。
    但要注意,如受到驚擾或感到危險時會咬人,並會從肛門釋放出具刺鼻臭味的分泌物。
    冬天冬眠,由於不耐熱,盛夏時也多躲藏在地下。

    ●全長/70~100cm
    ●季節/4~10月
  • 東亞腹鏈蛇 游蛇科
    東亞腹鏈蛇
    東亞腹鏈蛇 游蛇科
    分布於本州、四國、九州、佐渡島、壹岐島、隱岐島、五島列島等地。
    屬小型蛇類,廣泛棲息於森林、草地、水田、耕地等地域環境中。日文名來源於「一旦被咬,當天斃命」,但實際上,它並非毒蛇。
    性情十分溫和,不會突然攻擊人。
    但如果感到身邊有危險時,頸部就會扭曲成S形,強烈地顯示威懾,還非常喜歡地面活動,但與其他蛇類相比,更擅長游泳,可長時間呆在水下。
    多以小型青蛙、蝌蚪等水邊生物為食,也潛入水中捕食泥鰍等魚類。

    ●全長/40~65cm
    ●季節/4~10月
  • 虎斑頸槽蛇 游蛇科
    虎斑頸槽蛇
    虎斑頸槽蛇 游蛇科
    分布於本州、四國、九州、佐渡島、五島列島、屋久島、種子島等。
    主要生活在平原乃至低山地區,亦喜稻田和濕潤地帶。
    主要以蛙類、蜥蜴類、魚類等為食,其中特別喜食青蛙,其他蛇類都避開蟾蜍,但大型的虎斑頸槽蛇卻會毫不猶豫地吃掉它。
    比起黃斑原矛頭蝮和日本蝮,虎斑頸槽蛇攻擊人的案例較少,但它口內有毒牙,被深咬的話,會有危險。
    毒性很強,依個人體質不同也可能致命。
    頸部後面也有毒腺,如將此處皮段劃破的話,毒素飛散,踩踏到也是很危險的。
    通常性情溫和,如果不驚擾它的話,是不會咬人的。

    ●全長/70~150cm
    ●季節/4~10月
  • 日本蝮 蝰蛇科
    日本蝮
    日本蝮 蝰蛇科
    分布於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以及大隅諸島、伊豆諸島等島嶼上。
    主要棲息於平原到山地的森林或溪流沿岸的草叢等處,有時也出現在田地裡。
    是人們較熟悉的一種毒蛇,每年都有數例死亡事故發生。
    體色多為淡褐色,中央綴有橢圓形黑色斑紋,但也有很多變異種,身上的斑紋呈深紅色或全部黑色。
    本屬夜行性,但氣溫低的時候,白天也出來活動。在高尾山地區固定的區域內行走,經常能看到它,但一般的登山者很難遇到它。如果與其相遇,可不予理睬,在距其1m以外的距離離開,不會受到襲擊。
    主要以老鼠、蜥蜴、青蛙等小動物和昆蟲為食。
    除視覺和嗅覺外,它還會用鼻子附近的窩狀紅外線感知器官來搜尋獵物。
    屬卵胎生(受精卵留在母體內孵化,以胎兒的形式生產),一般夏末秋初繁殖,生產幼蛇10條左右。

    ●全長/約45~60cm
    ●季節/4~10月
  • 東京小鯢 小鯢科
    東京小鯢
    東京小鯢 小鯢科
    分布於除群馬縣以外的關東地區和福島縣的部分地區。
    主要棲息於丘陵山林和山澗水邊等處。 繁殖期外,成鯢多在陸上生活。
    幼鯢在水中生活,形態酷似小型的「美洲小蠑螈」。
    以蚯蚓、平甲蟲、蜘蛛、西瓜蟲等土生生物為食。
    體色各不相同,但多呈暗褐色,渾身遍布黑色斑點。
    屬夜行性動物,白天幾乎都獨自潛在地下或石頭下方,很難被人發現。
    一到秋天,便開始為越冬和繁殖做準備,為了積蓄能量,白天也出來活動,尋找食物。
    2~3月,紛紛集結於水池或稻田溝渠等靜態水邊,開始繁殖。

    ●全長/8~13cm
    ●季節/4~12月
  • 比叡山小鯢 小鯢科
    比叡山小鯢
    比叡山小鯢 小鯢科
    分布於關東、中部、北陸、近畿、中國地區。
    棲息於山林淺谷、溪流等濕度適宜的地方。
    身體為深褐色,上有如同塗上金箔一樣的黃色斑點,顯得格外漂亮。常在夜間和陰暗的雨天時出來活動。
    白天隱藏在岩石或傾倒的樹下等處休息,天色近暗之後開始活動,捕食蚯蚓、蛞蝓、蜘蛛及小昆蟲。
    成鯢大部分時間在地面生活,但到了繁殖期時,便會移動至水邊產卵。
    它們會在流動的溪流源頭產卵,把裹著厚厚外皮的卵囊產在地表下的岩石表面等處。
    卵囊外皮發出藍藍的螢光色。

    ●全長/10~18cm
    ●季節/全年
  • 日本蟾蜍 蟾蜍科
    日本蟾蜍
    日本蟾蜍 蟾蜍科
    分布於北海道的部分地區(人為分布)、本州東北地方至日本海的近畿地區、山陰地區北部、紀伊半島的部分地區。
    除平原、山林等地外,還棲息於神社寺院和民家的院裡,俗稱「癩蛤蟆」,自古便深為人們熟識。
    因棲息地不同,體型也各有差異,東北等寒冷地區的體型較小,溫暖地區的,則體型偏大。
    身體顏色也各不相同,雖大多為棕色,但有偏於紅色的、也有偏於黃色的。匍匐爬行,不善跳躍。
    肉食性,吃昆蟲、蜘蛛和蚯蚓等。
    背部長滿大大小小的疙瘩,從疙瘩處分泌的白色粘液有毒。

    ●體長/9~17cm
    ●季節/4~10月
  • 腹斑蛙 無尾目蛙科
    腹斑蛙
    腹斑蛙 無尾目蛙科
    分布於本州、四國、九州、佐渡島。
    從平原的稻田、水池及濕地直至海拔1000米的山林,都是它的棲息地。
    棲息區域非常廣闊,是各地都十分常見的普通青蛙。
    身體顏色差異很大,但總體來說,與它的名字相符,背部從紅褐色到暗褐色,身體的側面和前腳、大腿,由淡紅色到橘色。捕食蚯蚓、蛞蝓和小昆蟲。
    作為它的特殊習性,需提及一下它的冬眠辦法。
    與其他很多青蛙一樣鑽入土中,但也有鑽入水池底和溪流的石頭下,在水中越冬的。

    ●體長/4~8cm
    ●季節/3~10月
  • 對馬蛙 無尾目蛙科
    對馬蛙
    對馬蛙 無尾目蛙科
    分布於本州、四國、九州、五島列島。
    生活在山地林間和溪谷等地。
    身體顏色從土黃色到近紅褐色,個體差異很大。主要以昆蟲、蜘蛛、陸棲貝類等為食。
    雄蛙有鳴囊,一到繁殖期,便開始低聲鳴叫,但幼蛙卻常常躲在岩石縫中,很難看到。2~3月繁殖期,產卵比其他青蛙的大,孵化的蝌蚪,只靠卵黃的營養生長,變態後轉向陸地。
    其名稱源於明治時代著名的兩棲類學者田子勝彌先生。

    ●體長/3~5cm
    ●季節/3~10月
  • 河鹿蛙 樹蛙科
    河鹿蛙
    河鹿蛙 樹蛙科
    分布於本州、四國、九州、五島列島。
    棲息於河流上游至中流區域及周邊的森林中。
    身體從灰色到棕色,有暗斑紋,主要生活在河川的岩石等處,此體色實為它的保護色,當它一動不動時,很難發現它的存在。
    在青蛙中,應特別提到的是,它美妙的聲音,「fifififi,fee」的鳴聲,自古以來就深受人們的喜歡,且與鹿的鳴聲非常相似,故被稱為「河鹿」。
    江戶時代,一度盛行飼養河鹿蛙,出現了飼養器具-「河鹿簍」。
    雌雄的體長相差很大,雌蛙幾乎比雄蛙大一倍。

    ●體長/5~7cm
    ●季節/4~10月
  • 日本綠葉樹蛙 樹蛙科
    日本綠葉樹蛙
    日本綠葉樹蛙 樹蛙科
    分布於本州、四國、九州和五島列島等地。
    如名字所示,主要棲息在森林中,成蛙幾乎生活在樹上。
    也生活在有水池的寺院和神社的樹林等處,是棲息範圍較廣的一種自然保護動物。
    背部為濃綠色,有的全身為綠色,也有的帶有紅褐色斑紋。
    外形與施氏樹蛙相似,但本種體格較大,瞳孔周圍為紅色,此為區分兩者的明顯特徵。雄蛙常「kokoko」「kakaka」地鳴叫。
    4月下旬到7月為繁殖期,雌蛙常在伸展到水面的樹枝上與數隻雄蛙交配,產出蛋白酥皮狀卵泡,一般7~10天孵化成蝌蚪,落入水中。

    ●全長/雄蛙約40~60cm、雌蛙約50~75cm
    ●季節/4~10月
  • 赫爾曼·施萊格爾蛙 樹蛙科
    赫爾曼·施萊格爾蛙
    赫爾曼·施萊格爾蛙 樹蛙科
    分布於本州、四國、九州、五島列島。
    多棲息在平原、丘陵濕地及水邊、稻田處。
    不同尋常的名字,源於曾被贈送給任荷蘭萊頓皇家自然史博物館館長的德國動物學家赫爾曼·施萊格爾。
    身體顏色,腹部為鮮艷的黃綠色,與同它極其相似的日本雨蛙相比,不同之處在於臉稍尖、沒有黑色的過眼紋。
    捕食昆蟲、蜘蛛和蜈蚣等。 大多青蛙在水中產卵,但此種卻在近水邊的土裡挖洞,產卵。
    卵群包裹在蛋白酥皮狀的泡沫中,一經孵化,便隨雨水一起流向水邊。

    ●體長/3~5cm
    ●季節/4~10月
  • 日本雨蛙 雨蛙科
    日本雨蛙
    日本雨蛙 雨蛙科
    廣泛分布於全日本境內,南部直至屋久島,是日本最常見的青蛙。
    平原和低山水邊是它們的主要棲息地。
    也許很多人都曾在稻田裡看到過它吧?背部通常是鮮艷的綠色,但根據周圍環境與狀況的變化,可變為棕色或灰褐色等。
    「呱、呱、呱」鳴叫時,喉嚨裡的鳴囊像吹氣球似地被鼓起。主要吃昆蟲和蜘蛛等。
    因為覺得可愛,有時會不知不覺地想去撫摸它,但它的皮膚具有很強的毒性,所以,如果用觸摸過雨蛙的手揉搓眼睛的話,眼睛會很疼,這一點請注意(其他的兩棲動物也同樣)。
    蝌蚪的兩只眼睛相隔距離較遠,極易與其他種類的青蛙幼體相區別。

    ●體長/3~4cm
    ●季節/4~10月
  • 珠星三塊魚 鲤科
    珠星三塊魚
    珠星三塊魚 鲤科
    廣域分布於北海道到九州全境的河流山川中。
    從河流上游到河口周邊乃至湖泊、水池等都是它們生活的地方,棲息區域非常廣闊,更可在其他魚類無法生存的酸性水域中生活。
    有一生棲息在河流中的淡水型,也有洄游到海裡的降海型。
    在日本,各地的叫法不一,有叫「akahara」、「ida」的,在東京通常把它們叫做「haya」。
    雜食性,喜食水生昆蟲、水底青苔、魚卵等。
    產卵期臨近時,開始展示婚姻色,鮮艷的朱紅色和黑色條狀花紋清晰交替,非常美麗。

    ●全長/約30cm
    ●季節/全年
  • 鮭科 鲑鱼科
    鮭科
    鮭科 鲑鱼科
    所謂「櫻鱒」,實際並非魚種的名字,而是馬蘇大麻哈魚的「陸封型」,特指不洄游海裡、留在河川裡的馬蘇大麻哈魚。分布在北海道、神奈川以北除本州、瀨戶內海以外的四國、九州的部分河川。
    棲息於夏季水溫也在20度以下的清澈的河川上游區域,以水生昆蟲和墜河的昆蟲、甲殼類、魚類等為食。
    體側分布有6~12個大斑紋(Parr mark),中央部位泛出淡淡的紅光,非常美麗,更有「山溪女王」的美稱。
    與其非常相似的玫瑰大麻哈魚,是石川馬蘇大麻哈魚的陸封型,區別特徵是,體側分布有朱紅色斑點。

    ●全長/約30cm
    ●季節/全年
  • 小悅目金蛛 園蛛科
    小悅目金蛛
    小悅目金蛛 園蛛科
    分布在本州、四國、九州及西南群島一帶。從平地到山地、樹林到草地都可繁衍生息。頭胸部及步足呈茶褐色,腹部背面有黃色、褐色及白色的橫條狀斑紋,在褐色的條狀斑紋上還有白色斑點。與悅目金蛛十分相似,但體型比悅目金蛛小得多,身長為悅目金蛛的一半左右(僅指雌蛛,雄蛛大小相差不大)。在樹木間織出圓形的蛛網,網中央有X形(有時不完整)鋸齒狀白色寬絲帶,蜘蛛居網中央,步足兩兩一組伸直面對白色絲帶展開,稱為隱藏帶,可讓其自身難以被察覺。小悅目金蛛性格膽小,感到有危險時會迅速離開蛛網,躲入草叢之中。

    ●身長 雌蛛8~12mm、雄蛛4~5mm
    ●成蟲活動期 7月~10月
  • Yamaonigumo 園蛛科
    Yamaonigumo
    Yamaonigumo 園蛛科
    分布在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一帶。從低矮山地到山間雜樹林、草地等都可繁衍生息。體色為暗褐色,腹部後端呈尖銳的卵形,背面有茶色和白色斑點,斑紋形狀獨特,步足黑白相間。主要生活在山地,是大腹園蛛的近緣蛛。夏季和秋季在高尾山林道周圍地區十分常見。可在分隔兩公尺左右的樹間張網,捕食蟬等大型昆蟲。有時也會離開網,躲藏在連結蛛絲的樹木或草叢中。

    ●身長 雌蛛17~20mm、雄蛛8~13mm
    ●成蟲活動期 6月~9月
  • 梅氏毛蟹蛛 園蛛科
    梅氏毛蟹蛛
    梅氏毛蟹蛛 園蛛科
    分布在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及西南群島一帶。從平地到山地、樹林到草地、庭院等都可繁衍生息。其特點為腹部背面呈明亮的黃綠色。雄蛛腹部呈卵形,雌蛛腹部更接近圓形。相較於近緣蛛類青新園蛛(形態酷似野漆樹的果實,而野漆樹在京都府、福井縣一帶有Satsumi之稱,故其日文名意為「像野漆樹的果實」),梅氏毛蟹蛛的腹部兩測呈暗褐色,故其日文名中帶有「肋黑」二字。在樹木草叢間結成圓形的蛛網,夜間活動,白天經常隱藏在蛛網附近的樹葉背面。

    ●身長 雌蛛7~10mm、雄蛛6~8mm
    ●成蟲活動期 7月~9月
  • 棒絡新婦 肖峭科
    棒絡新婦
    棒絡新婦 肖峭科
    分布在本州、四國、九州及西南群島一帶。從平地到山地、樹林到草地等都可繁衍生息。在居民區和公園內也很常見。雄蛛腹部有黃色和暗藍色的條紋。成蟲的腹部末端呈紅色,與雌蛛相比,雄蛛要小得多,身體呈紅褐色。雌蛛體色鮮豔,又因其名字滲人,所以使人產生畏懼,但其毒性實際上並無法對人類造成影響。在樹木的枝條間張網,網呈圓形。有時可在相隔很遠的樹木間結網,並且在網前後也布有蛛絲,經過時若未注意,很容易被纏上。成蟲中只有雌蛛結網,雄蛛生活在雌蛛結的網上,甚至有多隻雄蛛共同生活在一張網上的情況。

    ●身長 雌蛛20~30mm、雄蛛6~10mm
    ●成蟲活動期 9~11月
  • 白斑渦蛛 渦蛛科
    白斑渦蛛
    白斑渦蛛 渦蛛科
    分布在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一帶。從平地到山地、樹林到草地、市區內的公園等地區都可繁衍生息。體型為5mm左右的小型蛛,喜歡生活在陰暗環境,如林間、草叢下等處。體色呈明亮的褐色,腹部有白色斑點。從初夏開始出現,在植物間結網,蛛網相對地面呈略傾斜的圓形。網中心有螺旋狀白色寬絲帶(隱藏帶),十分醒目,蜘蛛居網中央,身形難以察覺。渦蛛之名正是由此而來。

    ●身長 雌蛛4~6mm、雄蛛4~5mm
    ●成蟲活動期 6月~8月
  • 白額巨蟹蛛 巨蟹蛛科
    白額巨蟹蛛
    白額巨蟹蛛 巨蟹蛛科
    分布在本州、四國、九州、沖繩、對馬、佐渡、屋久島等島嶼一帶。從平地到山地、樹林到崖邊、洞窟等地區都可繁衍生息。屬於日本蜘蛛品種中的大型蛛種,體色呈暗茶褐色或暗褐色。腹部後方有白色或黃色的三角狀斑紋。八條步足上有數個黑色斑點,黑斑中央為白色。近緣品種巨蟹蛛經常在室內築巢,而白額巨蟹蛛更傾向於在室外生活(有時為了捕食趨光性的昆蟲,也有進入室內築巢的情況)。白天一般藏身於樹皮下的縫隙或岩石陰影之下,夜間出來活動,捕食蛾類、蟑螂等昆蟲為生;並不結網,而是移動於各種環境之中,尋找獵物。

    ●身長 雌蛛20~25mm、雄蛛16~20mm
    ●成蟲活動期 全年
  • 溪跑蛛 盜蛛科
    溪跑蛛
    溪跑蛛 盜蛛科
    分布在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一帶。從平地到山地沿河地帶、草原到山崖、水田等地帶都可繁衍生息。成年雌蛛在日本的蜘蛛中屬於較大型蛛種,蟲體呈帶有藍色的暗褐色。腹部後方為稍亮的褐色,步足上有規則排列的白色斑點。溪跑蛛並不藉由結網捕食,而是移動於各種環境中尋找獵物。通常潛伏在地面及植物莖稈上,以捕食靠近的昆蟲為生。雌蛛產卵後,用蛛絲將蛛卵裹成球狀,並置於腹部,隨身攜帶。

    ●身長 雌蛛22~27mm、雄蛛12~15mm
    ●成蟲活動期 6月~9月
  • 赤條狡蛛 盜蛛科
    赤條狡蛛
    赤條狡蛛 盜蛛科
    分布在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一帶。從平地到山地林間、草原到雜樹林等地帶都可繁衍生息。蟲如其名,赤條狡蛛的頭、胸部到腹部的背面有較粗的紅褐色斑紋,兩側邊緣為白色。平時並不張網,潛伏在草叢或樹木的葉上,等待牛氓和蒼蠅等昆蟲靠近。一旦有昆蟲靠近,就會以極快的速度將其捕獲。雌蛛用口器搬運球形卵囊,會在臨近孵化期時結出不規則的蛛網,孵化初期在網中撫養幼蛛。

    ●身長 雌蛛11~15mm、雄蛛10~11mm
    ●成蟲活動期 7月~10月
  • 蚓腹銀斑蛛 球蛛科
    蚓腹銀斑蛛
    蚓腹銀斑蛛 球蛛科
    分布在本州、四國、九州及西南群島一帶。從低矮山地到山間雜樹林、草地等地帶都可繁衍生息。腹部非常細長,在外形上與一般蜘蛛有很大的差別。從早春到夏季都可在山地森林內得見,步足伸展時酷似一根細棒,很難聯想到是蜘蛛。有時甚至會被誤認為是竹節蟲,但蚓腹銀斑蛛沒有體節。蟲體呈綠色或褐色。蚓腹銀斑蛛的習性也與一般蜘蛛不同,在枝條間只張有幾根蛛絲,結出十分簡易的蛛網。如果有其他蜘蛛沿蛛網爬過,蚓腹銀斑蛛會非常迅速地出擊並將其捕獲。

    ●身長 雌蛛20~30mm、雄蛛12~25mm
    ●成蟲活動期 5月~8月
  • 條紋綠蟹蛛 蟹蛛科
    條紋綠蟹蛛
    條紋綠蟹蛛 蟹蛛科
    分布在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一帶。從平地到山地、雜樹林到草地都可繁衍生息。在都市植被區也可得見。體色呈嫩葉般的鮮綠色。活動期集中在5~6月,正是樹木的抽芽期。成年雄蛛的頭、胸部及前方的步足根部泛紅色,而雌蛛成年後仍然保持綠色。白天潛伏在樹木草地上等待獵物到來,藉由捕食靠近的蒼蠅、金花蟲等小型昆蟲為生。前方的兩對步足較長,朝左右展開的姿態酷似螃蟹,因而屬蟹蛛科。蟹蛛科的蜘蛛腹部多呈圓形,而條紋綠蟹蛛的腹部較細長。

    ●身長 雌蛛9~12mm、雄蛛7~11mm
    ●成蟲活動期 4月~10月
  • 橙黃蠅虎 蠅虎科
    橙黃蠅虎
    橙黃蠅虎 蠅虎科
    分布在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一帶。從平地到低矮山地、草原到雜樹林等地都可繁衍生息,城市中住宅區的庭院和公園內也十分常見。為了捕食,有時也會進入室內築巢。身長不足1cm,雄蛛頭胸部呈黑色,腹部呈茶褐色,中央有黑色斑紋。雌蛛全身長有明亮的褐色絨毛。橙黃蠅虎捕食時,常在地面草叢中爬行,有時跳躍式移動以搜尋獵物。雖不結網,但會在移動時分泌蛛絲,從高處懸絲落下或循蛛絲回到原處。誠如其名「蠅虎」二字所示,橙黃蠅虎以蒼蠅等小型昆蟲為食。

    ●身長 雌蛛7~8mm、雄蛛7~8mm
    ●成蟲活動期 4月~8月
  • 蟻蛛 蠅虎科
    蟻蛛
    蟻蛛 蠅虎科
    分布在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及西南諸島一帶。從平地到山地林間、草原等地帶都可繁衍生息。體色為黑色或紅褐色,因為外形和移動方式幾乎與螞蟻相同,所以得名蟻蛛。仔細觀察可以發現,螞蟻有三對足,而蟻蛛有四對步足,因此可以藉由步足的數量加以區分。但由於最前端的一對步足容易被誤認為是觸角,因此分辨起來略有難度。蟻蛛不結網,通常在各種樹木花草的葉上爬行,同時捕食小型昆蟲。一旦察覺到危險,會從葉片上跳落,躲進茂密的草叢中。雄蛛成年後,上顎會越來越發達,並且朝前突出,十分顯眼。雌蛛在樹葉的背面用蛛絲編織卵囊,並在卵囊中產卵。

    ●身長 雌蛛7~8mm、雄蛛5~6mm
    ●成蟲活動期 7月~8月
  • Oonamizatoumushi 盲蛛科
    Oonamizatoumushi
    Oonamizatoumushi 盲蛛科
    分布在北海道、本州、九州一帶。從低矮山地到山地森林等地區都可繁衍生息。長腳盲蛛身如豆粒,並有八條與身體極不相稱的細長步足。經常被誤認為是蜘蛛的同類生物,但實際上長腳盲蛛的頭胸部和腹部間無明顯分隔(可視為一個整體),不吐絲。通常其兩側各有一眼。該種長腳盲蛛的步足更長,全部展開後可達到成年人手掌般大,幼蟲期蟲體上有清晰的橫條紋,成年後除腹部呈白色外,身體其餘部分幾乎都為黑色。在高尾山全域都可得見,一般多見於樹幹或草叢中。晚秋時節經常可以見到雌雄蛛聚在一起,或在地面上搖搖晃晃地爬行。以蚯蚓等小昆蟲為食,也吃掉落在地面上經發酵、富含水分的果實。

    ●身長 6~12mm
    ●成蟲活動期 7月~11月
  • Aakasabizatoumushi 盲蛛科
    Aakasabizatoumushi
    Aakasabizatoumushi 盲蛛科
    分布在本州、四國、九州及屋久島一帶。從低矮山地到山區森林等地帶都可繁衍生息。蟲體顏色隨地域分布不同而有相當大的差異,在包括高尾山在內的關東地帶,蟲體都為接近紅褐色的鐵銹色,故稱「關東品種」。該品種的特點為背面略黑,在中央附近有一條黑色細長的針狀突刺。成蟲從七月開始出現,盛夏時多見於林內樹幹上和草叢中。高尾山長腳盲蛛的其他品種背部也有突刺,但其身長約7~10mm,身體細長,全身呈黑色,與該種相比,步足跟粗短,可藉此特點加以區分。兩種長腳盲蛛在幼蟲期都沒有突刺。

    ●身長 4~6mm
    ●成蟲活動期 7月~10月
  • Moegizatoumushi 盲蛛科
    Moegizatoumushi
    Moegizatoumushi 盲蛛科
    分布在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一帶。從平地到山地森林中的樹幹草叢上、竹林等都有它的身影。雖然身材嬌小,但比其他長腳盲蛛更為耐旱,在雜樹林等再生林等環境中常有分布。體型圓潤,幼蟲期呈鮮亮的黃綠色(嫩綠色),不久後便轉變為亮褐色。步足呈暗褐色,關節處為白色,在昏暗的林間爬行時,只有身體與步足上白色部分較明顯。在極少情況下,有些個體長有一根較短的突刺。該長腳盲蛛與其餘兩種相同,一年繁殖一次,在土壤中產卵後過冬。幼蟲從春季開始孵化,但孵化初期在地面下的落葉層生活,不易得見。隨著成長,開始爬上樹幹和草叢,漸漸容易在登山過程中發現。

    ●身長 3~4mm
    ●成蟲活動期 8月~11月
  • 日本棘蜈蚣 蜈蚣科
    日本棘蜈蚣
    日本棘蜈蚣 蜈蚣科
    分布在本州、四國、九州一帶。從平地到山地陰暗的雜樹林中、草地等地區都可繁衍生息。多出現在住宅區附近,也會進入室內。體色呈暗綠色,頭部和軀幹幾乎同色。步足呈黃褐色或紅色,尖端附近稍顯綠色。白天多隱藏在枯木下、茂盛草叢下的泥土、落葉層下及岩石縫隙中,偶爾也停留在樹葉或枝條頂端。夜間出來活動,用鋒利的齶牙捕捉蟑螂、蟋蟀等昆蟲,以及蜘蛛等節肢動物為食。齶牙能釋放出毒汁,若被咬傷將引發劇痛和紅腫,必須小心。有時會鑽入人們放在地上的行李下。雌蜈蚣將卵置於腹部加以保護,在後代成長到能夠獨立捕食之前,都會守護在周圍。

    ●身長 75~100mm
    ●成蟲活動期 7月~9月
  • 木球馬陸 球馬陸科
    木球馬陸
    木球馬陸 球馬陸科
    分布在本州、四國、九州一帶。從平地到山地陰暗的雜樹林中、草地等都可繁衍生息。喜歡生活在枯木落葉下等濕氣較重之處。在都市中心區、樹木較多的公園、神社等地也可發現其近緣種類。但該昆蟲知名度不高,因而常被誤認為球潮蟲。蟲體呈黑褐色,有光澤,體節邊緣呈白色,整體呈條紋狀。被天敵襲擊時,身體會蜷縮呈一團,隱藏頭部,使整體呈現球形,故而得名。在身體縮成球形的節肢動物中,球潮蟲更廣為人知,但球潮蟲蜷縮時無法完全隱藏頭部。與其他馬陸類節肢動物相同,體節每節有兩對足。在大量分布在高尾山落葉堆積處,以腐葉土和腐爛的植物為食。

    ●身長 7~8mm
    ●成蟲活動期 3月~11月
  • 溪蟹  溪蟹科
    溪蟹 
    溪蟹  溪蟹科
    分布在本州、四國、九州、佐渡島、隱岐島、種子島、屋久島等島嶼一帶。從低矮山地到山間溪谷、河流、岩石倒木下等潮濕地帶都有它的身影。是喜歡中上游流域河水清澈環境的淡水蟹,經常棲息在水中小石塊下、枯木、樹蔭等陰暗區域。頭胸甲顏色分紫黑色、紅褐色、青灰色三種,隨分布區域各有不同。分布於高尾山的溪蟹多為頭胸甲呈褐色,螯足呈較深的橙黃色。一般在夜間活動,陰雨天也會離開水邊,出現在登山道上。溪蟹為雜食性淡水蟹,以小型昆蟲、蝸牛、蚯蚓、水邊的植物及落葉為食。雌蟹夏季產50粒左右的卵,並儲存於腹部,直到小溪蟹孵化。冬季臨近時,鑽入水流中的石塊下過冬。

    ●身長 20~30mm(頭胸甲寬度)
    ●活動期 3月~11月
  • Yatsuwakugabiru Orobdellidae
    Yatsuwakugabiru
    Yatsuwakugabiru Orobdellidae
    分布於本州一帶,在低矮山地到山間溪谷邊的森林地帶繁衍生息。個體較大者將身體完全展開後可達40cm以上,為大型陸生蛭。在日文中「Kuga」是「陸地」之古語,「Yatsuwa」指身體中央部的環節(構成環節動物身體的一個部分),表面斑紋分為八個環狀。體色隨生活環境而有不同,高尾山上多見為接近橘紅色的黃色。背面中央部分有黑色斑紋。喜歡濕度適中的環境,經常出現在溪流沿岸的石塊下和落葉層中。雨天地面濕潤時,也會出現在林道上,經常會使登山者受到驚嚇。為肉食性環節動物,主要以蚯蚓為食,即使是體型比自身大的蚯蚓,也能從頭部將其整個吞下。這種蛭與一般為人所知的螞蟥不同,並不會吸血,因而對人類無害。

    ●身長 10~40cm
    ●活動期 全年
もっと見る 閉じ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