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AO 599 MUSEUM

高尾山之寶

Plants

高尾山林相豐富,分布有暖溫帶和冷溫帶氣候的各種植物。在這裡自然生長的植物種類甚多,一年四季呈現出不同的繽紛風貌,種類總計超過1600種,足以媲美英國全國自然生長的植物種類。更有許多植物是在高尾山最早發現的,如高尾菫菜、高尾平江帶等,多達60餘種。

  • 大丁草 菊科
    大丁草
    大丁草 菊科
    生長於向陽的草叢地帶,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特徵為春秋兩季開花,其模樣從春季到秋季全然變化,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植物。
    春季,株高約為15公分,開白色小花。
    花瓣內側綴有淡紫色,亦有「紫色蒲公英」的別名。
    葉片也與蒲公英的十分相似,葉端鈍圓,呈鏟形。
    到了秋季,莖可長至60公分長。
    花落之後,花蕾依舊留在頂端,這是自行授粉的種子結出的閉鎖花,它被包裹在柔軟的絨毛中。
    由於這種數支花莖並列生長的模樣,就像是日本古代諸侯儀仗隊的纓頭長槍,所以在日本也稱作「千支槍」(千本槍)。

    ●花期  4月中旬~5月下旬
    ●株高  春季5~15公分 秋季30~60公分
    ●分佈區域 1號路、5號路、稻荷山、奧高尾
  • 齒緣苦蕒菜 菊科
    齒緣苦蕒菜
    齒緣苦蕒菜 菊科
    生長於山野草叢、丘陵等寬闊地帶,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在高尾山則通常生長在向陽的路邊。
    折斷莖或葉,就會流出微苦的白色乳狀汁液,因此在日本又得名「苦菜」(味微苦,無毒,舔舐無礙)。
    莖葉均細長,模樣瘦高,縱向延伸。
    葉片基部具尖刺狀鋸齒。
    花直徑為1.5公分,由5~7片舌狀黃色花瓣組成。
    莖的頂端分杈,有數朵小花零亂綻放。
    花瓣偶有白色者,名為「白花齒緣苦蕒菜」。
    另有具7~11片花瓣,大了一圈的,則稱作「花齒緣苦蕒菜 」。

    ●花期  5月中旬~7月上旬
    ●株高  20~50公分
    ●分佈區域 1號路、5號路、稻荷山、裏高尾、奧高尾
  • 小薊 菊科
    小薊
    小薊 菊科
    生長於山路旁、堤壩、雜草叢等日照良好的地方,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莖直立,花色為紅紫色,花型為數朵小花聚成一朵花,向上綻開的「頭狀花序」。
    花朵直徑為4~5公分左右。
    包裹花朵的花苞稱為總苞,頂端漸尖,略帶粘性。
    葉緣帶有利刺。
    薊屬種類繁多,不易分別,但春夏只有小薊開花,所以較易辨別。
    其日文花名音近日文的「偽裝」,有一說稱這是源自它「花朵很美,葉片卻帶刺」的特徵。

    ●花期  5月上旬~6月下旬
    ●株高  60公分~1公尺
    ●分佈區域 5號路、裏高尾、奧高尾
  • 鼠麴草 菊科
    鼠麴草
    鼠麴草 菊科
    生長於田野、堤防、路邊等處,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通常在春夏兩季開花,也有的到了秋季仍生機勃勃地綻放。
    多見於高尾山向陽的林間道上。
    在日本另「御形」的別稱,是日本民間熟悉的春季七草之一。
    味道微苦的嫩芽,是烹煮七草粥不可或缺的材料。
    過去日本民間製作「草餅」時,習慣添加鼠麴草,但隨著香味和口感都略勝一籌的魁蒿出現,便漸漸為之取代。
    莖葉密佈白色綿毛,遠遠望去,銀光閃閃。
    初春時節,一眼便能望見偏佈腐葉的土地長出新芽。
    「頭狀花序」密集生於莖的頂端,呈黃色筒狀。

    ●花期 4月~6月
    ●株高  20~30公分
    ●分佈區域 1~6號路、稻荷山、奧高尾
  • 春飛蓬 菊科
    春飛蓬
    春飛蓬 菊科
    春季常見的雜草之一,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時常見於雜草叢生的曠野中。
    原產地北美洲,屬外來種。
    據說是大正時期作為觀賞植物引進後而擴散開來的。
    繁殖力極強,不僅高尾山地區,在都會區的空地、路旁及全國各地,隨處可見。
    花朵直徑約2公分,呈白色或淡粉色,蕾期下垂或傾斜,盛開時花朵向上。
    花瓣纖細,模樣精巧。春季開紫色花,在日本又得名「春紫苑」。
    特徵是全株被生柔毛,莖中空。
    葉片呈匙形,莖生葉半抱莖。

    ●花期 4月中旬~5月下旬
    ●株高  30~80公分
    ●分佈區域 1號路、5號路、稻荷山、裏高尾、奥高尾
  • 蜂鬥菜 菊科
    蜂鬥菜
    蜂鬥菜 菊科
    常見於山坡下或濕地旁的草叢林緣中,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早春時節花莖(不長葉只開花的莖)率先長出。
    這就是「蜂鬥菜的花莖」,它恰到好處的苦味,深受人們歡迎,是知名野菜之一。
    時常用來製作天婦羅或涼拌青菜等料理,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一種山產野菜。
    其花雌雄異株,雌花為白色,授完粉後,莖迅速長高,種子密佈柔毛,有如蒲公英一般,隨風飄散。
    雄花為黃色,花開後旋即枯萎。
    莖不在地面向上生長,而是在地下橫向生長。
    花謝後長出基生葉。
    葉15~30公分,葉柄長達60公分。
    葉片可煮湯、炒食

    ●花期 3月~5月
    ●株高  10~25公分(雄株)45公分(雌株)
    ●分佈區域 1號路、4~6號路、蛇瀧、裏高尾、南高尾
  • 嫩莖纈草 敗醬科
    嫩莖纈草
    嫩莖纈草 敗醬科
    常生長於山地潮濕的樹蔭下或濕地旁,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與秋季開花的黃花龍芽草同為敗醬科。
    由上往下俯看時,花蕾酷似「鹿子絞(Kanoko-shibori日本傳統染布模樣)」,
    花謝後根部會長出新苗,匍匐延伸,由此得名嫩莖纈草。
    其莖粗厚且柔軟,筆直挺立,頂端綻開數朵小白花。
    開花時,呈淺紅色,隨後漸漸變白。
    花瓣5裂,雄蕊不甚突出。
    葉呈羽狀裂開貌,邊緣有波狀鋸齒。
    初春時節,葉片無鋸齒,貌似完全不同的植物。
    花謝後,結出帶毛種籽,有如蒲公英一般。

    ●花期 4月上旬~5月中旬
    ●株高 20~40公分
    ●分佈區域 1~6號路、稻荷山、蛇瀧、裏高尾
  • 假蓋果草屬 茜草科
    假蓋果草屬
    假蓋果草屬 茜草科
    生長於山地略微潮濕的樹蔭下或濕地旁的道路上,屬於多年生草本植物。
    最早發現於三重縣的稻森山,故日文稱作稻森草。
    高尾山內野生的範圍廣泛,但數量不多。
    莖梗短,因非群生植物,所以不易發現。
    葉徑3~6公分,呈卵形。
    其柔毛有如胎毛筆。
    1根莖展開4~6葉片,花瓣呈淡紫紅色,綻放時狀似漂浮。
    花朵直徑2.5公分左右,頂端5裂。邊緣像褶邊一樣呈波浪狀,精巧別緻。
    雌蕊有長有短,依雄蕊位置不同而變。

    ●花期 5月中旬~6月下旬
    ●株高 5~10公分
    ●分佈區域 1~2號路、6號路、稻荷山
  • 婆婆納 玄參科
    婆婆納
    婆婆納 玄參科
    生長於略微潮濕的地區,如濕地旁的樹林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開花期為樹木發芽後的晚春時節。開花後結果,果實呈扇形,花萼形狀酷似日本戰國時期武將所佩戴的頭盔,故在日文中得名“鍬形草”。
    花色呈淡紫紅色,開花的位置在莖桿上部的葉腋下,一次1~5朵。花直徑約1公分,花瓣上有紫色條紋。因碗狀花冠上有4處深裂,猶如有4片花瓣。葉對生,每次2片。葉呈卵形,前端尖銳,葉緣有鋸齒。靠上部的葉片較大,長約3~5公分。莖葉生有短小絨毛。

    ●花期 5月上旬~6月上旬
    ●株高 約10~20公分
    ●分佈區域 6號路、裏高尾
  • 匍莖通泉草 玄參科
    匍莖通泉草
    匍莖通泉草 玄參科
    生長於日照良好但略微潮濕的地區,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群生於田間小道等處。其種籽發芽率極低,繁衍方式為匍匐地面發枝,由枝節中冒出根部。由於其狀有如遍鋪地毯,故日文名為「紫鷺苔」,帶有「苔」字,唯並非苔蘚類植物。從根部長出大量葉片,長約4~7公分,呈卵形或橢圓形。
    在葉間長出莖,頂端稀疏開出淡紫色或紫紅色的花。花朵為唇形,長約1.5~2公分。開白色花的品種僅稱「鷺苔」。

    ●花期 4月~6月左右
    ●株高 約10~15公分
    ●分佈區域  裏高尾、奧高尾
SHOW MORE

Insects

高尾山有數千種的昆蟲棲息,和大阪的箕面山和京都的貴船山並稱日本三大昆蟲棲息地,這裡物種極富多樣性又靠近都心,自古以來就是昆蟲研究愛好者的寶地。這也使得在高尾山首次發現的物種甚多,許多昆蟲的名稱都冠有高尾之名,例如高尾天社蛾和高尾目高天牛等。

  • 柑橘鳳蝶 鳳蝶科
    柑橘鳳蝶
    柑橘鳳蝶 鳳蝶科
    主要分佈於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沖繩以及佐渡島和屋久島等島嶼。屬常見蝶類,幼蟲多喜歡庭園樹木和矮樹籬笆處的柑橘類食草,所以在居民區和市中心的街區經常可以看見它們。一般所說的「鳳蝶」,就是指這一物種。白天在光照充足的樹林裡或草地上飛舞,吸食杜鵑花、薊和烏蘞莓等的花蜜。與金鳳蝶相比,柑橘鳳蝶的翅面黃色較淺,呈黃白色或白色。沿著翅脈(翅面脈狀筋絡)長有黑線,形成複雜的花紋。後翅(生於兩對翅的後下方)下面則長有藍色或紅色的花紋。觀察腹部下端可以辨別雌雄,雄蝶長有交尾器,腹部下端稍尖,雌蝶則微圓。

    ●翅展(前翅展開的長度)/65~90mm
    ●成蟲活動期/4~10月
  • 金鳳蝶 鳳蝶科
    金鳳蝶
    金鳳蝶 鳳蝶科
    分佈於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佐渡島、五島列島、屋久島等地。好棲息於平原乃至山地的草原和水田等光照充足的地方。在城市的公園等地也比較常見。成蟲的生活範圍具有明顯的地勢差異,從平地乃至海拔3000m的高山帶都有金鳳蝶分佈。白天在青草地飛來飛去,吸食杜鵑花、薊等的花蜜。幼蟲主要以水芹、荷蘭芹等傘形科植物為食草。與柑橘鳳蝶十分相似,但正如名字所示,金鳳蝶的翅膀黃色更深,翅根呈大塊黑色,並不帶花紋。雄蝶有登峰的習性,並在山頂佔據自己的領域,所以山頂附近會有大量的蝴蝶聚集。

    ●翅展/70~90mm
    ●成蟲活動期/4~9月
  • 黑鳳蝶 鳳蝶科
    黑鳳蝶
    黑鳳蝶 鳳蝶科
    分佈於東北南部以南的本州、四國、九州、沖繩、八重山諸島等地。喜棲居於陰暗處或樹木茂盛的森林中,在城市的公園裡和住宅區周邊等地,也能看見它們。經常出現在高尾山的山路旁。正如名字所示,周身呈無光澤的黑色,尾部突起(後翅下方突出的突起)比其他鳳蝶科的蝴蝶稍短。雖沒有格外明顯的特徵,但這是區別其他相似種的標誌。雄蝶後翅下端的內側,長有紅色弦月形斑紋,雌蝶則內外兩側均有此斑紋。白天常避開陽光,在樹林中翩翩起舞,吸食杜鵑花等的花蜜。幼蟲喜食芸香科植物的葉子。

    ●翅展/80~120mm
    ●成蟲活動期/4~10月
  • 美姝鳳蝶 鳳蝶科
    美姝鳳蝶
    美姝鳳蝶 鳳蝶科
    分佈於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及奧尻島、佐渡島、小豆島等島嶼。主要棲息於丘陵地帶的雜木林和山地溪谷沿岸等處。翅膀全部為帶有金屬光澤的黑色,後翅外緣並排長有月牙形紅色斑紋,又以雌蝶更加明顯突出。雄蝶後翅前緣的白色,是分辨雌雄的主要特徵,但有時與前翅(兩對翅膀的前面部分)重疊,常常無法看到。與黑鳳蝶外形極為相似,正如它的名字「尾長」(日文),尾狀突起很長。白天在山地溪谷附近翩躚起舞,吸食杜鵑花和輪葉百合等花的花蜜,幼蟲喜食臭常山、花椒等植物的葉子。只有雄蝶會到河灘水窪或濕地處吸水(喝水),而成群結隊前去喝水的情形也時常可見。

    ●翅展/90~110mm
    ●成蟲活動期/4~9月
  • 碧鳳蝶 鳳蝶科
    碧鳳蝶
    碧鳳蝶 鳳蝶科
    分佈於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和五島列島等周邊離島。主要棲息於平原乃至山地森林之中。翅底色為黑色,其上覆有藍綠色的亮鱗,隨角度不同而呈現出多彩的顏色變幻,鮮豔華麗。翅反面為黑色,後翅外緣布有紅色新月形斑紋。雄蝶的前翅有無光澤的柔毛,是區別雌蝶的重要特徵。常於白天活動,飛舞姿態敏捷俊俏,喜食杜鵑花和針葉天藍繡球等花的花蜜。幼蟲多以臭常山、花椒等植物的葉子為食。在高尾山的山路旁,常常可以看到成群的雄蝶吸食山地表滲出的泉水。鳳蝶科的雄蝶有一種特殊習性,會沿著固定的路線來回飛舞,故有「蝶道」之稱。

    ●翅展/80~110mm
    ●成蟲活動期/4~9月
  • 綠帶翠鳳蝶 鳳蝶科
    綠帶翠鳳蝶
    綠帶翠鳳蝶 鳳蝶科
    分佈於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沖繩、佐渡島、種子島、屋久島等地。主要棲息於低山地和山地森林中,也在海岸邊的樹林等處生活。外形並不十分華麗,黑色的翅膀表面滿布藍綠色的鱗片,陽光下閃耀著鮮豔的綠色或深藍色光澤,非常漂亮。也有人說它是代表日本的美麗蝴蝶。相較於外形相似的碧鳳蝶,綠帶翠鳳蝶前翅的表面和後翅的背面,多嵌有色彩明亮的色帶,但也有色帶不明顯的。雄蝶的活動範圍十分廣闊,在山頂等處也能看見它的身姿。常在樹林裡翩翩起舞,吸食杜鵑花等的花蜜。幼蟲主要以椿葉花椒等植物葉子為食。

    ●翅展/90~120mm
    ●成蟲活動期/5~9月
  • 麝鳳蝶 鳳蝶科
    麝鳳蝶
    麝鳳蝶 鳳蝶科
    分佈於本州、四國、九州、沖繩、五島列島、屋久島、奄美諸島等地。活動範圍極為廣闊,從河灘、平原草叢等較為明亮的地方,到樹木茂盛的低地和山地森林,都是它們的棲息地。雌雄蝴蝶顏色不同,雄蝶翅膀表面為無光澤、黯淡的黑色,雌蝶翅膀為色彩明亮的黃灰色或暗灰色,黑色的翅脈十分醒目。後翅的內側有半月狀的紅色斑紋。幼蟲以含有毒物質的馬兜鈴為食,所以成蟲的軀幹呈紅色,鮮豔的花紋正顯示出它所富含的毒性。白天活動,吸食杜鵑花、齒葉溲疏、薊等的花蜜。由於雄性成蟲的身體會散發出一種芳香味,故命名為麝鳳蝶。

    ●翅展/75~100mm
    ●成蟲活動期/5~9月
  • 玉斑鳳蝶 鳳蝶科
    玉斑鳳蝶
    玉斑鳳蝶 鳳蝶科
    分佈於宮城縣南部以南的本州、四國、九州、沖繩及五島列島、屋久島、種子島等島嶼,是日本體型最大的蝴蝶之一。棲息於平原以至山地樹木茂盛、陰涼的地方。後翅有大塊黃白色斑紋,故取名玉斑鳳蝶。翅緣有數個紅色新月斑點,色彩鮮豔,雌蝶的斑紋更加明顯。白天在森林周圍活躍地飛舞,吸食齒葉溲疏、海州常山、石蒜等的花蜜。幼蟲喜食椿葉花椒等植物的葉子。雄蝶在山間溪流沿岸等處飛舞,形成各種各樣的蝶道。相較於雄蝶,雌蝶的體型較大。

    ●翅展/110~140mm
    ●成蟲活動期/5~9月
  • 青鳳蝶 鳳蝶科
    青鳳蝶
    青鳳蝶 鳳蝶科
    分佈於東北南部以南的本州、四國、九州、沖繩及氣候溫暖的地域,主要棲息於平原到低山地的樹林等處。明顯特徵是黑色翅膀上嵌有帶狀水藍色花紋。反面各處綴有紅色或橘色斑紋,飛舞時不太顯眼。幼蟲以城市路邊種植的樟樹等為食,也常出現在城市周邊的公園等處。白天,敏捷地飛舞穿梭,吸食一年蓬、烏蘞莓等各種花的花蜜。夏天,在水窪等處常常能夠看到雄蝶成群聚集、吸水的景象。

    ●翅展/50~60mm
    ●成蟲活動期/5~10月
  • 冰清絹蝶 鳳蝶科
    冰清絹蝶
    冰清絹蝶 鳳蝶科
    分佈於北海道、本州、四國等地。主要棲息於平原、山地樹林、草地及農田等處。雖名為粉蝶,實際上卻屬於鳳蝶科,與菜粉蝶等粉蝶科並非同科屬。在其白色的翅膀上,有的地方呈半透明狀,黑色的翅脈清晰可見,獨特而美麗。胸部和腹部覆生著修長的黃色柔毛。白天在開闊的草叢處翩翩起舞,吸食蔥、紫雲英、一年蓬、蘿蔔等的花蜜。一年中只在4~5月間出現。幼蟲以刻葉紫堇或線裂齒瓣延胡索等為食。

    ●翅展/50~60mm
    ●成蟲活動期/4~5月
SHOW MORE

動物図鑑

高尾山位於東京都心近郊,除了周圍常見的杉樹、檜樹等人造林外,還有大片的自然林。南北側的斜坡,各有橡樹等常綠闊葉林和山毛櫸等落葉闊葉林廣布。                            許多為人熟知的動物在這個多樣化的植被生態環境中覓食、棲息,如鼯鼠和日本松鼠等,多達數十餘種。一邊散步、一邊探尋牠們的蹤跡,是享受高尾山豐富自然的方式之一。

  • 日本獼猴 猴科
    日本獼猴
    日本獼猴 Selected
    主要分布於本州、四國、九州。
    群居於青森縣北半島,是世界上生活地區最北的一種獼猴,也因「北限獼猴」而聞名。
    主要生活在山地森林裡。高尾山地區也有野生的獼猴,有時會成群地出現在山道路旁。
    特徵是具有緋紅的臉和屁股。
    通常是幾隻公猴與幾十隻甚至幾百隻母猴和小猴成群生活。
    如先看見一隻獼猴,則附近大多還會有其他的猴子。
    屬以植物為主的雜食性動物。
    多食植物的葉子和嫩芽、果實、昆蟲等,在食物稀缺的冬季,也吃樹皮等。
    口腔內的臉頰處長有「頰囊」,可將食物暫時貯存起來。

    ●體長/47~70cm
    ●季節/全年
  • 日本野豬 豬科
    日本野豬
    日本野豬 Selected
    分布於本州關東地區直至西部、四國、九州。
    冬天,多棲息在深山雜木林和山林中,很少到積雪深厚的地方。
    毛色灰褐色、淺黑色或茶色。
    幼豬長有條狀花紋(看上去像帶有花紋的瓜),所以也把它們叫做「瓜坊」。
    常夜間出來活動,用突起的鼻拱翻掘地面,以植物根莖、昆蟲、蚯蚓等為食。嗅覺靈敏,通過氣味,便可准確地找到埋在土中的薯類等。
    野豬還有一種特殊的習性;喜歡在泥水中洗澡,積水的坑窪地,常成為它的浴池,在那裡打滾、泥浴,洗掉身上的寄生蟲。高尾山的山間路旁,可看到野豬泥水浴的「泥坑」或土地被翻拱過的痕跡。

    ●體長/約140cm
    ●季節/全年
  • 日本獾 鼬科
    日本獾
    日本獾 Selected

    分布於本州、四國、九州。
    主要生活在低窪地帶或山林中。
    亦稱之為「貉」,但因地域不同,叫法也不同,有的地方也叫「狸」,常易混淆。
    它們的形態特徵和習性都很相似,但狸屬犬科,實際上它們並非近緣。
    另外,日文名為「穴熊」,雖然帶有「熊」字,但並不是熊的同類。如同名字寓意一般,它們善於刨穴,前肢長有堅硬的爪子,可以在地下刨挖長達10~20m的隧道,在隧道深處做窩。
    白天幾乎躲在洞穴裡休息,晚上開始出來活動。
    在山野中來回穿行,機敏活躍,喜吃橡子和果實、蚯蚓、昆蟲、青蛙、蝸牛等。

    ●體長/44~68cm
    ●季節/4~11月

  • 日本松鼠 松鼠科
    日本松鼠
    日本松鼠 Selected
    分布於本州、四國、九州。
    但是,由於生存環境的惡化,九州及中國地區幾乎看不到它的蹤跡。
    棲息於低山森林中,主要生活在樹上,也常常跑到地面上來。
    喜歡在樹穴或樹幹上營築多個球狀巢,巢材為小樹枝或苔蘚,棲居於巢內。白天活動,清晨和傍晚最為活躍,有時也出現在山路道旁等處。以樹種和嫩芽等為食,為了確保冬天食物充足,有把大量的橡子等儲藏在土裡的習慣。
    長長的密厚簇生的大尾巴十分顯眼,捧著橡子或核桃吃的樣子非常可愛。
    善於在樹上攀爬和跳躍,行動敏捷,有時能跳十幾米高。

    ●體長/約20cm
    ●季節/全年
  • 白頰鼯鼠 松鼠科
    白頰鼯鼠
    白頰鼯鼠 Selected
    分布於本州、四國和九州的部分地區。
    生活在平原和山林中。作為像滑翔機一樣在空中滑翔的哺乳類動物,深為人們熟悉。
    滑翔時,展開裹在身體上的飛膜,在樹與樹之間飛掠著尋找食物,愛吃樹葉、樹芽、花和種子等。具有高超的滑翔能力,可風度翩翩地滑翔於100m以上的高空。
    大多生活在樹上,在大樹穴裡或其他有縫隙的地方營巢,白天棲居在巢裡,傍晚出來活動、覓食。
    經常出現在高尾山的藥王院周邊,在配有導游的觀察旅行中,它也是不可或缺的觀賞動物之一。

    ●體長/34~50cm
    ●季節/全年

    (未翻訳)鳴き声を聞く

  • 日本小鼯鼠 松鼠科
    日本小鼯鼠
    日本小鼯鼠 Selected
    分布於本州、四國、九州。
    主要生活在山林裡。特有的大眼睛,非常可愛,像白頰鼯鼠一樣,可張開皮膜在空中滑翔。
    通常,滑翔距離20~30m,有時超過100m以上,空中滑翔能力,毫不遜於白頰鼯鼠。
    一生大都生活在樹上,利用樹穴、啄木鳥的舊巢、鳥的箱巢等營造巢穴,白天幾乎在巢裡休息。
    夜間開始活動,在樹與樹之間穿梭飛掠,以樹葉、樹芽、果實、種子、樹皮等為食。體型比白頰鼯鼠小,白頰鼯鼠體長約是它的2倍,體重是它的10倍之多。

    ●體長/14~20cm
    ●季節/全年
  • 大林姬鼠 鼠科
    大林姬鼠
    大林姬鼠 Selected
    分布於北海道乃至九州全境。
    與日本姬鼠一樣,日本境內的山野,幾乎都是它們的棲息地,屬日本固有的野生鼠類。
    日本姬鼠也在樹上生活,但是大林姬鼠幾乎完全生活在地面上,從不攀爬樹木。在地下刨穴營巢,以落在地面的植物的種子、根莖、小型昆蟲等為食。
    有在洞穴中儲存橡子等樹種果實的習慣,且儲存量常達普通食量的數十倍以上。
    毛色為紅褐色,故在日本稱為赤鼠,圓圓的眼睛和碩大的耳朵是其明顯的特徵,但因屬夜行性動物,所以很難看到它。
    後腳筋肉十分發達,一天可穿行數公裡。

    ●體長/8~14cm
    ●季節/全年
  • 日本姬鼠 鼠科
    日本姬鼠
    日本姬鼠 Selected
    幾乎分布於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佐渡島、三宅島、屋久島等日本全境。
    主要在低山乃至高山森林中繁衍生息,是日本具代表性的野生鼠類。
    與大林姬鼠十分相似,不同之處在於體型較小、具一條比身體還要長的尾巴、體重比地面生活的大林姬鼠要輕、長有柔軟的尾巴和尖細的爪子,多在樹上活動。
    長長的尾巴可以保持平衡,即使在藤蔓和細樹枝上也能靈活移動。
    活動範圍,大約在地上10m左右,屬半棲樹性,有時也在樹上營巢。主要以橡子、種子、昆蟲等為食。

    ●體長/6~10cm
    ●季節/全年
  • 史密斯絨鼠 鼠科
    史密斯絨鼠
    史密斯絨鼠 鼠科
    分布於本州的新潟、福島縣以南,以及九州、四國、隱歧道後,是日本的特有種。
    棲息範圍在與大片山塊相接的低地到高海拔山地間。在高尾山,於高尾山纜車站和1號路標高350公尺一帶的樹林有出沒紀錄。背部毛色有赤褐色和黃褐色等,腹部有淡黃色或淺橙色。 
    以石漠化地區的草類或樹木果實為食。
    眼睛和耳朵很小,短尾巴,適應地下生活,屬半地棲(在地上和地裡活動)動物,在森林中的地面挖掘淺淺的隧道,或在岩石縫隙、深處用枯草等築巢。

    ●身長/約7~11公分
    ●季節/全年
  • 東日本鼴鼠 モグラ科
    東日本鼴鼠
    東日本鼴鼠 モグラ科
    廣泛分布在東北到靜岡、長野、石川各縣的本州乃至京都、廣島、四國及紀伊半島的部分地區。
    主要棲息於低地原野、農田及山林等地。 鼴鼠的特長,莫過於刨穴。
    它可憑借發達的前腳,在地下掘出縱橫交錯的隧道網。
    體型為適合洞穴生活的圓筒型,身體表面覆有不易粘附泥土等污物的天鵝絨般的皮毛。
    定期在隧道裡穿梭巡邏,憑靈敏的嗅覺,嗅出蚯蚓、蜈蚣、昆蟲的幼蟲等氣味,並捕食它們。
    在高尾山,經常會看到山狀「鼴鼠冢」,這便是它們刨掘時堆積而成的。

    ●體長/12~16cm
    ●季節/全年
SHOW MORE

Birds

能與為數眾多的野鳥相遇,正是造訪高尾山的妙趣之一。高尾山的野鳥數量多達100種以上,可說是鳥類的樂園,也是日本頗具代表性的賞鳥地點。來到這裡,您可以觀賞、聆聽到許多野鳥,包括為了繁殖或過冬渡海而來的夏鳥、冬鳥,以及棲息在高尾山上的留鳥們,在求愛或宣示地盤時的千姿百態。

  • 銅長尾雉 雉科
    銅長尾雉
    銅長尾雉 Selected
    日本特有的雉(鳥)的同類。
    略大于雉(鳥),雄鳥的特點是尾羽比自己的身體都長。與喜歡明亮的雉鳥相比,銅長尾雉喜歡生活在幽暗的樹林裏。
    由于雄鳥和雌鳥的全身都是茶色羽毛,混雜在樹林中,很難發現。壓低的咕咕咕叫聲,更不引人注意。
    它們穿行于樹木之間,覓食蟲、蚯蚓、草和樹種、樹芽。
    4月~6月爲繁殖期。
    一到繁殖期,平時低調的雄性銅長尾雉也異常活躍起來,「咚咚咚」地拍打羽翼發出聲響,宣告自己的地盤
    在樹根或傾倒的樹木的低窪處,用樹葉築巢,每巢産卵7~10枚。

    ●體長/雄鳥125cm(包括尾羽)雌鳥55cm
    ●季節/1月~12月(留鳥)
  • 灰胸竹雞 雉科
    灰胸竹雞
    灰胸竹雞 雉科
    野生竹雞原産于中國南部。
    大正8(1919)年,在東京都和神奈川縣放養了20只,從此作爲外來種,便在日本全國範圍內繁殖開來。
    竹雞常棲息于平原、灌木叢、竹林、草叢等地。
    從秋天到初春結群生活,主要以雜草、樹種、果子、嫩葉或樹芽、蚯蚓等爲食。
    竹雞善鳴叫;叫聲「扁罐罐--扁罐罐」,特點是聲高響亮,作爲棲息于鄉村的鳥類代表,它的聲音經常被用于電視劇、電影的音效中,但江戶時代還不曾有此種鳥類。
    繁殖期爲5月~6月,這時,它們會成雙結對地活動,在茂密的灌木叢中刨挖淺穴、內鋪枯草營巢,每巢産卵7~8枚。

    ●體長/27cm
    ●季節/1月~12月(留鳥)

    (未翻訳)鳴き声を聞く

  • 斑嘴鴨 鴨科
    斑嘴鴨
    斑嘴鴨 鴨科
    是日本唯一的全國範圍內繁殖的野鴨。
    棲息在湖泊、沼澤、河流、水田、公園的池塘和各地的近水邊。
    也有的養殖在城市高樓大廈的人工水池裏,它們經常成爲媒體報道的話題。
    在鴨類中,雄鳥比雌鳥的羽體鮮豔漂亮者居多,而斑嘴鴨卻是雌雄同色。
    它們通常白天休息,夜間活動,但近些年來,隨著數量的不斷增加,在市區公園的池塘等處,白天也能看到很多斑嘴鴨在覓食。
    斑嘴鴨喜食草種,但也雜食魚和蟲子等。
    繁殖期從4月開始到7月上旬,老鳥在近水的茂密枯葉和雜草叢中,用胸前的羽毛鋪墊營巢,每巢産卵8~13枚。

    ●體長/61cm
    ●季節/1月~12月(留鳥)
  • 山斑鸠 鸠鴿科
    山斑鸠
    山斑鸠 鸠鴿科
    羽體爲紅茶色的花紋,與雉相似,因此得名山斑鸠。
    又名山鸠,原活動棲息于山上或田間,現在也在城市的公園裏或街邊的樹上繁殖。
    常停棲在電線上,「kroo kroo-kroo---kroo」不停地低聲鳴叫。
    主要以樹種果實和草種爲食,也經常到餌食台(人們施食的地方)吃人們喂的面包屑或糧谷等。
    山斑鸠幾乎常年成對生活,是夫妻關系非常好的鳥類。
    一進入繁殖期,雄鳥爲了吸引雌鳥的注意,反複做敬禮的動作,吧嗒吧嗒地急速飛起滑翔做各種求愛行動。
    4月~7月,在樹上搭建簡單的巢穴,巢材爲樹枝,每巢産卵2枚。

    ●體長/33cm
    ●季節/1月~12月(留鳥)
  • 綠鸠 鸠鴿科
    綠鸠
    綠鸠 Selected
    全身呈黃綠色,嘴爲藍色,特點是顔色鮮豔漂亮。
    雄鳥與雌鳥基本同色,只是雄鳥的雙翼覆有紫色羽毛,較易分辨。
    綠鸠是棲息于森林中的鳥類,常在麻栎、楓樹、水楢等枝葉繁茂的闊葉林中成群生活,它們絕不到開闊寬敞的地方活動。
    吃橡子樹種、新芽、果實等。
    夏天到秋天,爲了汲取鹽分,成群結隊地飛到海邊喝海水或到山裏喝些含有鹽分的溫泉水。
    到了繁殖期,雄鳥就寂寥地一直「噢-啊-噢-」地長鳴。
    6月左右,用小樹枝或藤蔓在樹上營造,巢爲碟狀,每巢産卵2枚。

    ●體長/33cm
    ●季節/1月~12月(留鳥或漂鳥)

    (未翻訳)鳴き声を聞く

  • 原鴿 鸠鴿科
    原鴿
    原鴿 鸠鴿科
    在公園或神社等地,隨時可以看到它們,原本是歐洲野鴿,經品種改良後,成爲野生信鴿,屬外來種。
    體羽特點是:頸部有耀眼的紫色和綠色的羽毛、翼羽上有2條黑線。
    但經品種改良後,雙翼有黑、灰、棕等各種顔色。
    鸠鴿與其他鳥類明顯的不同在于,大多數的鳥類,喝水時都會先含一口在嘴裏,然後仰頭喝下,而鸠鴿可以直接用嘴啄水喝。
    育兒方面,雄鳥和雌鳥都能從嗉囊中分泌出鴿乳以哺養雛鴿。

    ●體長/31~34cm
    ●季節/1月~12月(留鳥)
  • 鹭科 鹭科
    鹭科
    鹭科 鹭科
    是夏天只在日本繁殖的鹭的同類。
    棲息在近低窪山地的幽暗沼澤林中,成對或單獨生活。
    身體爲深茶色,雄鹭與雌鹭顔色相同。
    白天多在草木繁茂處休息,到傍晚時,便飛向河溪、池塘等有食物的地方,覓食蚯蚓、小龍蝦、青蛙、魚。
    栗鸠感到危險時,會把嘴朝上,一動不動地直立著,采取這種姿勢,是想將身體模仿成樹枝形狀。
    繁殖期在5月~7月之間,雄鹭會不斷地發出「bo-bo-」的粗聲,引誘雌鹭。
    在近沼澤地的樹枝上,用小樹枝築成碟狀巢,每巢産卵4~5枚。
    孵育完幼雛後,便飛往東南亞越冬。

    ●體長/49cm
    ●季節/4月~9月(夏候鳥)
  • 夜鹭 鹭科
    夜鹭
    夜鹭 鹭科
    在平原和丘陵的山林中,與其他鹭類一起,成群生活繁殖。
    它們白天過著集群生活,到了夜晚,便去河川、沼澤和水池邊等處,瞄准魚、青蛙和小龍蝦等,待它們靠近時,快速用嘴銜住獵食。
    雄鹭與雌鹭顔色相同,也有人覺得它們與企鵝相似。
    長成成鳥後,頭後面長出2根裝飾羽毛。
    第1年的幼鳥,長相與父母完全不同,茶色的身體上,綴有白色的斑點花紋,看上去簡直象另外的鳥類,故被稱作星鹭。繁殖期從4月下旬到8月。
    在群落的樹上,用幹樹枝築起厚厚的巢,每巢産卵4~6枚。  

    ●體長/57cm
    ●季節/1月~12月(留鳥)
  • 蒼鹭 鹭科
    蒼鹭
    蒼鹭 鹭科
    是日本可看到的最大的鹭。
    體型瘦長,腳和頸均甚長,是極爲細瘦的一種鳥。
    雄鳥和雌鳥的體羽顔色相同,都是藍灰色。
    成鳥頭上長有黑色的裝飾羽毛,但幼鳥沒有。通常棲息于海岸、灘塗、江河、湖泊、沼澤、濕地等水域岸邊,在高尾山的淺水邊也時常能夠看見它的身姿。
    白天群棲,從傍晚到早上捕食。
    獵物以魚、青蛙、小龍蝦爲主。
    有時也捕捉一些蛇、老鼠或雛鳥等。
    可娴熟地抓住小魚,大魚則用尖尖的嘴,插入魚體獵獲。
    爲了繁殖,它們結群棲居,在林中高高的樹上,用樹枝營築很大的碟型巢。
    繁殖期爲4月到5月上旬,每巢産卵3~6枚。

    ●體長/93cm
    ●季節/1月~12月(留鳥)
  • 白鹭 鹭科
    白鹭
    白鹭 鹭科
    雖然白色的鹭稱爲白鹭, 但白鹭是其中最小的鹭。
    大小依次爲大白鹭,中白鹭、 白鹭。
    並且,白鹭的特點是鹭嘴的根部和腳趾呈黃色,這是區分于其他鹭的主要特征。
    它生活在湖泊、沼澤、 水田、 池塘和潮汐等處,城市的近水邊也會看到它的身影。
    爲了繁殖,它們與其他的鹭類混居于雜木林和竹草叢等處,結群棲居。
    一大早便飛向水邊有食物的地方
    傍晚,回到群落裏。
    喜歡吃魚、青蛙、水生昆蟲等。
    它們會進入到河流的淺水處,舞動雙足,趕出隱藏在水中的獵物並抓住它們。
    繁殖期從4月上旬開始到8月。
    營巢于樹枝上,巢材爲幹樹枝,巢爲碟狀。
    每巢産卵4~6枚。

    ●體長/61cm
    ●季節/1月~12月(留鳥)
SHOW MORE

Others

 以豐富的植物生態著稱於世的高尾山,除了上述介紹的生物外,還有許多堪稱鎮山之寶的生物在此棲息。這裡為各位介紹的是外型雖然樸素、鳴聲卻是清亮動人的河鹿蛙,以及擁有寶石般鮮明黃綠色彩的類青新園蛛。

  • 東亞家蝠 蝙蝠科
    東亞家蝠
    東亞家蝠 蝙蝠科
    除北海道以外的日本各地都是東亞家蝠的棲息地。
    中國、朝鮮半島及台灣等地也是它們生活的地方。
    東京市中心暮色降臨的時候,可以看見敏捷地變換著方向飛來飛去的蝙蝠,其中大多都是東亞家蝠,正如同它的別名「家蝙蝠」一樣,幾十隻為一群,棲息在民房的頂棚裡面等處。
    在城市裡,橋桁的窄小間隙和高架道橋下等都是它們絕好的棲息處。
    屬夜行性動物,從微光依稀的黃昏開始活動,飛往河灘和草叢等處,捕食蚊子等小型昆蟲。
    雌雄蝙蝠的壽命不同,據說雄蝙蝠大致可以存活1年,雌蝙蝠則可以存活6年左右。

    ●體長/4~6cm
    ●季節/4~10月
  • 日本草蜥 游蛇科
    日本草蜥
    日本草蜥 游蛇科
    分布於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乃至屋久島、種子島、中之島等地。
    主要生活在平原、低海拔山地的草叢和灌木叢中。也棲居在民家附近等處,有時在水泥磚牆或庭院的景石上也可以看見它在曬太陽。
    白天活動,夜間在落葉或草葉上休眠。
    喜食昆蟲、蜘蛛類、平甲蟲等,屬肉食性動物。典型特徵是長有一條長尾巴,是頭及身長的2倍。當受到外敵侵害時,為求自保會切斷尾巴。
    周身從背面到側腹部為棕色,腹部為白色,眼睛下方及側腹部貫穿一條白線。
    極易與日本蜥蜴相混淆,但日本草蜥的鱗片沒有光澤且表面粗糙,這是區別二者的重要標識。

    ●全長/16~27cm
    ●季節/4~10月
  • 日本錦蛇 游蛇科
    日本錦蛇
    日本錦蛇 游蛇科
    分布於北海道乃至九州、國後島、佐渡島、五島列島等島嶼。
    主要棲息在平原至低山地的森林和草叢中,也棲附於民居的頂棚裡等。
    可以說是本州本土極為常見的一種蛇。
    身體顏色各不相同,但多為略偏褐色的橄欖色。
    體格較大的可達2m以上,但性格溫順,無毒。擅長攀爬樹木,腹部鱗片兩端巧妙地附有隆起,可以攀上垂直的樹木或電線桿,捕食鳥巢中的雛鳥或鳥蛋。
    一類出現「白化現象」的日本錦蛇,被稱為「白蛇」,日本山口縣岩國市有專門的飼育機構。是國家指定的自然保護動物。

    ●全長/100~200cm
    ●季節/4~10月
  • 日本四線錦蛇 游蛇科
    日本四線錦蛇
    日本四線錦蛇 游蛇科
    分布於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乃至國後島、佐渡島、大隅諸島等各島嶼。
    以平原、山地為主要活動區域,喜曬太陽,所以光照好的農田、河岸及草叢也是它們喜歡棲居的地方。
    與日本錦蛇 、虎斑頸槽蛇一樣,屬常見蛇類。雖有個體差異,但正如名字所示,身上縱行長有4條黑色條狀花紋。
    幼蛇體色為紅褐色並無條狀花紋。
    經過黑化的日本四線錦蛇周身呈深黑色,取名為「黑蛇」。白天活動,主要以青蛙、老鼠、蜥蜴、山椒魚、鳥蛋等為食。
    具有蛇食性,也吃鑽地蛇、東亞腹鏈蛇等其他蛇類。當感覺身邊有危險時,身體就會擺出S形以示威懾。

    ●全長/80~200cm
    ●季節/4~10月
  • 鑽地蛇 游蛇科
    鑽地蛇
    鑽地蛇 游蛇科
    分布於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國後島、伊豆大島、種子島等島嶼。
    主要生活在低山森林中,也在農田、平原草叢等處活動。正如「鑽地蛇」的名字一樣,主要特徵是頭小,適合在地下活動,並且頸部沒有凹凸形。
    主要以地下營巢的老鼠和小型鼴鼠等為食。
    找出這些動物的巢穴,潛入捕食。性情較溫和,無毒,通常不會咬人。
    但要注意,如受到驚擾或感到危險時會咬人,並會從肛門釋放出具刺鼻臭味的分泌物。
    冬天冬眠,由於不耐熱,盛夏時也多躲藏在地下。

    ●全長/70~100cm
    ●季節/4~10月
  • 東亞腹鏈蛇 游蛇科
    東亞腹鏈蛇
    東亞腹鏈蛇 游蛇科
    分布於本州、四國、九州、佐渡島、壹岐島、隱岐島、五島列島等地。
    屬小型蛇類,廣泛棲息於森林、草地、水田、耕地等地域環境中。日文名來源於「一旦被咬,當天斃命」,但實際上,它並非毒蛇。
    性情十分溫和,不會突然攻擊人。
    但如果感到身邊有危險時,頸部就會扭曲成S形,強烈地顯示威懾,還非常喜歡地面活動,但與其他蛇類相比,更擅長游泳,可長時間呆在水下。
    多以小型青蛙、蝌蚪等水邊生物為食,也潛入水中捕食泥鰍等魚類。

    ●全長/40~65cm
    ●季節/4~10月
  • 虎斑頸槽蛇 游蛇科
    虎斑頸槽蛇
    虎斑頸槽蛇 游蛇科
    分布於本州、四國、九州、佐渡島、五島列島、屋久島、種子島等。
    主要生活在平原乃至低山地區,亦喜稻田和濕潤地帶。
    主要以蛙類、蜥蜴類、魚類等為食,其中特別喜食青蛙,其他蛇類都避開蟾蜍,但大型的虎斑頸槽蛇卻會毫不猶豫地吃掉它。
    比起黃斑原矛頭蝮和日本蝮,虎斑頸槽蛇攻擊人的案例較少,但它口內有毒牙,被深咬的話,會有危險。
    毒性很強,依個人體質不同也可能致命。
    頸部後面也有毒腺,如將此處皮段劃破的話,毒素飛散,踩踏到也是很危險的。
    通常性情溫和,如果不驚擾它的話,是不會咬人的。

    ●全長/70~150cm
    ●季節/4~10月
  • 日本蝮 蝰蛇科
    日本蝮
    日本蝮 蝰蛇科
    分布於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以及大隅諸島、伊豆諸島等島嶼上。
    主要棲息於平原到山地的森林或溪流沿岸的草叢等處,有時也出現在田地裡。
    是人們較熟悉的一種毒蛇,每年都有數例死亡事故發生。
    體色多為淡褐色,中央綴有橢圓形黑色斑紋,但也有很多變異種,身上的斑紋呈深紅色或全部黑色。
    本屬夜行性,但氣溫低的時候,白天也出來活動。在高尾山地區固定的區域內行走,經常能看到它,但一般的登山者很難遇到它。如果與其相遇,可不予理睬,在距其1m以外的距離離開,不會受到襲擊。
    主要以老鼠、蜥蜴、青蛙等小動物和昆蟲為食。
    除視覺和嗅覺外,它還會用鼻子附近的窩狀紅外線感知器官來搜尋獵物。
    屬卵胎生(受精卵留在母體內孵化,以胎兒的形式生產),一般夏末秋初繁殖,生產幼蛇10條左右。

    ●全長/約45~60cm
    ●季節/4~10月
  • 東京小鯢 小鯢科
    東京小鯢
    東京小鯢 小鯢科
    分布於除群馬縣以外的關東地區和福島縣的部分地區。
    主要棲息於丘陵山林和山澗水邊等處。 繁殖期外,成鯢多在陸上生活。
    幼鯢在水中生活,形態酷似小型的「美洲小蠑螈」。
    以蚯蚓、平甲蟲、蜘蛛、西瓜蟲等土生生物為食。
    體色各不相同,但多呈暗褐色,渾身遍布黑色斑點。
    屬夜行性動物,白天幾乎都獨自潛在地下或石頭下方,很難被人發現。
    一到秋天,便開始為越冬和繁殖做準備,為了積蓄能量,白天也出來活動,尋找食物。
    2~3月,紛紛集結於水池或稻田溝渠等靜態水邊,開始繁殖。

    ●全長/8~13cm
    ●季節/4~12月
  • 比叡山小鯢 小鯢科
    比叡山小鯢
    比叡山小鯢 小鯢科
    分布於關東、中部、北陸、近畿、中國地區。
    棲息於山林淺谷、溪流等濕度適宜的地方。
    身體為深褐色,上有如同塗上金箔一樣的黃色斑點,顯得格外漂亮。常在夜間和陰暗的雨天時出來活動。
    白天隱藏在岩石或傾倒的樹下等處休息,天色近暗之後開始活動,捕食蚯蚓、蛞蝓、蜘蛛及小昆蟲。
    成鯢大部分時間在地面生活,但到了繁殖期時,便會移動至水邊產卵。
    它們會在流動的溪流源頭產卵,把裹著厚厚外皮的卵囊產在地表下的岩石表面等處。
    卵囊外皮發出藍藍的螢光色。

    ●全長/10~18cm
    ●季節/全年
SHOW MORE

Selected

TAKAO599MUSEUM精心規畫常設展覽,呈現在高尾山這片自然豐富的環境中營生的生物百態。例如四季時令花草、各類昆蟲的標本展示,還有將動物標本掛於牆面,和動態影片一同體現高尾山魅力的「NATURE WALL」等。

  • 柑橘鳳蝶 鳳蝶科
    柑橘鳳蝶
    柑橘鳳蝶 鳳蝶科
    主要分佈於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沖繩以及佐渡島和屋久島等島嶼。屬常見蝶類,幼蟲多喜歡庭園樹木和矮樹籬笆處的柑橘類食草,所以在居民區和市中心的街區經常可以看見它們。一般所說的「鳳蝶」,就是指這一物種。白天在光照充足的樹林裡或草地上飛舞,吸食杜鵑花、薊和烏蘞莓等的花蜜。與金鳳蝶相比,柑橘鳳蝶的翅面黃色較淺,呈黃白色或白色。沿著翅脈(翅面脈狀筋絡)長有黑線,形成複雜的花紋。後翅(生於兩對翅的後下方)下面則長有藍色或紅色的花紋。觀察腹部下端可以辨別雌雄,雄蝶長有交尾器,腹部下端稍尖,雌蝶則微圓。

    ●翅展(前翅展開的長度)/65~90mm
    ●成蟲活動期/4~10月
  • 金鳳蝶 鳳蝶科
    金鳳蝶
    金鳳蝶 鳳蝶科
    分佈於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佐渡島、五島列島、屋久島等地。好棲息於平原乃至山地的草原和水田等光照充足的地方。在城市的公園等地也比較常見。成蟲的生活範圍具有明顯的地勢差異,從平地乃至海拔3000m的高山帶都有金鳳蝶分佈。白天在青草地飛來飛去,吸食杜鵑花、薊等的花蜜。幼蟲主要以水芹、荷蘭芹等傘形科植物為食草。與柑橘鳳蝶十分相似,但正如名字所示,金鳳蝶的翅膀黃色更深,翅根呈大塊黑色,並不帶花紋。雄蝶有登峰的習性,並在山頂佔據自己的領域,所以山頂附近會有大量的蝴蝶聚集。

    ●翅展/70~90mm
    ●成蟲活動期/4~9月
  • 黑鳳蝶 鳳蝶科
    黑鳳蝶
    黑鳳蝶 鳳蝶科
    分佈於東北南部以南的本州、四國、九州、沖繩、八重山諸島等地。喜棲居於陰暗處或樹木茂盛的森林中,在城市的公園裡和住宅區周邊等地,也能看見它們。經常出現在高尾山的山路旁。正如名字所示,周身呈無光澤的黑色,尾部突起(後翅下方突出的突起)比其他鳳蝶科的蝴蝶稍短。雖沒有格外明顯的特徵,但這是區別其他相似種的標誌。雄蝶後翅下端的內側,長有紅色弦月形斑紋,雌蝶則內外兩側均有此斑紋。白天常避開陽光,在樹林中翩翩起舞,吸食杜鵑花等的花蜜。幼蟲喜食芸香科植物的葉子。

    ●翅展/80~120mm
    ●成蟲活動期/4~10月
  • 美姝鳳蝶 鳳蝶科
    美姝鳳蝶
    美姝鳳蝶 鳳蝶科
    分佈於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及奧尻島、佐渡島、小豆島等島嶼。主要棲息於丘陵地帶的雜木林和山地溪谷沿岸等處。翅膀全部為帶有金屬光澤的黑色,後翅外緣並排長有月牙形紅色斑紋,又以雌蝶更加明顯突出。雄蝶後翅前緣的白色,是分辨雌雄的主要特徵,但有時與前翅(兩對翅膀的前面部分)重疊,常常無法看到。與黑鳳蝶外形極為相似,正如它的名字「尾長」(日文),尾狀突起很長。白天在山地溪谷附近翩躚起舞,吸食杜鵑花和輪葉百合等花的花蜜,幼蟲喜食臭常山、花椒等植物的葉子。只有雄蝶會到河灘水窪或濕地處吸水(喝水),而成群結隊前去喝水的情形也時常可見。

    ●翅展/90~110mm
    ●成蟲活動期/4~9月
  • 碧鳳蝶 鳳蝶科
    碧鳳蝶
    碧鳳蝶 鳳蝶科
    分佈於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和五島列島等周邊離島。主要棲息於平原乃至山地森林之中。翅底色為黑色,其上覆有藍綠色的亮鱗,隨角度不同而呈現出多彩的顏色變幻,鮮豔華麗。翅反面為黑色,後翅外緣布有紅色新月形斑紋。雄蝶的前翅有無光澤的柔毛,是區別雌蝶的重要特徵。常於白天活動,飛舞姿態敏捷俊俏,喜食杜鵑花和針葉天藍繡球等花的花蜜。幼蟲多以臭常山、花椒等植物的葉子為食。在高尾山的山路旁,常常可以看到成群的雄蝶吸食山地表滲出的泉水。鳳蝶科的雄蝶有一種特殊習性,會沿著固定的路線來回飛舞,故有「蝶道」之稱。

    ●翅展/80~110mm
    ●成蟲活動期/4~9月
  • 綠帶翠鳳蝶 鳳蝶科
    綠帶翠鳳蝶
    綠帶翠鳳蝶 鳳蝶科
    分佈於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沖繩、佐渡島、種子島、屋久島等地。主要棲息於低山地和山地森林中,也在海岸邊的樹林等處生活。外形並不十分華麗,黑色的翅膀表面滿布藍綠色的鱗片,陽光下閃耀著鮮豔的綠色或深藍色光澤,非常漂亮。也有人說它是代表日本的美麗蝴蝶。相較於外形相似的碧鳳蝶,綠帶翠鳳蝶前翅的表面和後翅的背面,多嵌有色彩明亮的色帶,但也有色帶不明顯的。雄蝶的活動範圍十分廣闊,在山頂等處也能看見它的身姿。常在樹林裡翩翩起舞,吸食杜鵑花等的花蜜。幼蟲主要以椿葉花椒等植物葉子為食。

    ●翅展/90~120mm
    ●成蟲活動期/5~9月
  • 麝鳳蝶 鳳蝶科
    麝鳳蝶
    麝鳳蝶 鳳蝶科
    分佈於本州、四國、九州、沖繩、五島列島、屋久島、奄美諸島等地。活動範圍極為廣闊,從河灘、平原草叢等較為明亮的地方,到樹木茂盛的低地和山地森林,都是它們的棲息地。雌雄蝴蝶顏色不同,雄蝶翅膀表面為無光澤、黯淡的黑色,雌蝶翅膀為色彩明亮的黃灰色或暗灰色,黑色的翅脈十分醒目。後翅的內側有半月狀的紅色斑紋。幼蟲以含有毒物質的馬兜鈴為食,所以成蟲的軀幹呈紅色,鮮豔的花紋正顯示出它所富含的毒性。白天活動,吸食杜鵑花、齒葉溲疏、薊等的花蜜。由於雄性成蟲的身體會散發出一種芳香味,故命名為麝鳳蝶。

    ●翅展/75~100mm
    ●成蟲活動期/5~9月
  • 玉斑鳳蝶 鳳蝶科
    玉斑鳳蝶
    玉斑鳳蝶 鳳蝶科
    分佈於宮城縣南部以南的本州、四國、九州、沖繩及五島列島、屋久島、種子島等島嶼,是日本體型最大的蝴蝶之一。棲息於平原以至山地樹木茂盛、陰涼的地方。後翅有大塊黃白色斑紋,故取名玉斑鳳蝶。翅緣有數個紅色新月斑點,色彩鮮豔,雌蝶的斑紋更加明顯。白天在森林周圍活躍地飛舞,吸食齒葉溲疏、海州常山、石蒜等的花蜜。幼蟲喜食椿葉花椒等植物的葉子。雄蝶在山間溪流沿岸等處飛舞,形成各種各樣的蝶道。相較於雄蝶,雌蝶的體型較大。

    ●翅展/110~140mm
    ●成蟲活動期/5~9月
  • 青鳳蝶 鳳蝶科
    青鳳蝶
    青鳳蝶 鳳蝶科
    分佈於東北南部以南的本州、四國、九州、沖繩及氣候溫暖的地域,主要棲息於平原到低山地的樹林等處。明顯特徵是黑色翅膀上嵌有帶狀水藍色花紋。反面各處綴有紅色或橘色斑紋,飛舞時不太顯眼。幼蟲以城市路邊種植的樟樹等為食,也常出現在城市周邊的公園等處。白天,敏捷地飛舞穿梭,吸食一年蓬、烏蘞莓等各種花的花蜜。夏天,在水窪等處常常能夠看到雄蝶成群聚集、吸水的景象。

    ●翅展/50~60mm
    ●成蟲活動期/5~10月
  • 冰清絹蝶 鳳蝶科
    冰清絹蝶
    冰清絹蝶 鳳蝶科
    分佈於北海道、本州、四國等地。主要棲息於平原、山地樹林、草地及農田等處。雖名為粉蝶,實際上卻屬於鳳蝶科,與菜粉蝶等粉蝶科並非同科屬。在其白色的翅膀上,有的地方呈半透明狀,黑色的翅脈清晰可見,獨特而美麗。胸部和腹部覆生著修長的黃色柔毛。白天在開闊的草叢處翩翩起舞,吸食蔥、紫雲英、一年蓬、蘿蔔等的花蜜。一年中只在4~5月間出現。幼蟲以刻葉紫堇或線裂齒瓣延胡索等為食。

    ●翅展/50~60mm
    ●成蟲活動期/4~5月
SHOW MORE
※來自takao手法應用程序山的引用
もっと見る 閉じ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