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AO 599 MUSEUM

高尾山的奇珍异宝

Others

具有丰富植被的高尾山,除了上述介绍的生物以外,还拥有着众多堪称珍宝的生物资源。在这里介绍一下与朴素的颜色相反,鸣声优美响亮的“伯氏树蛙(日本名:河鹿蛙)”、身披珠宝般美丽的浅绿色外表的“黑側绿姬鬼蛛”等。

  • 东日本蜥蜴 石龙子科
    东日本蜥蜴
    东日本蜥蜴 石龙子科
    分布于除北海道、伊豆半岛以外的本州京都―和歌山县以东地区。曾被认为是与分布于西日本的日本蜥蜴属于同种,直至2012年,始判定它们并非同种,并把东日本地区的种类,命名为东日本蜥蜴(西日本地区的就叫做日本蜥蜴)。主要栖息于低地到高山的草地、树林等处,在高尾山的山路地表或光照充足的山坡等地,也经常能看到它在晒日光浴。体色为黄褐色并附有金色光泽,表面光滑。尾巴是头及身长的1.5倍。幼体体色为黑色,尾巴闪烁着银蓝色的光泽,格外显眼。谨慎胆小,动作敏捷,一看见人影,就会快速地躲到隐蔽处,但如果被其他动物捉住,它就会自己切断尾巴逃生,这种现象,在动物学上叫做“自切”。主要以小昆虫、蜘蛛、鼠妇等为食。6月左右产卵,由雌蜥蜴孵化。

    ●全长/约15~25cm
    ●季节/4~10月
  • 日本草蜥 游蛇科
    日本草蜥
    日本草蜥 游蛇科
    分布于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乃至屋久岛、种子岛、中之岛等地。
    主要生活在平原、低海拔山地的草丛和灌木丛中。也栖居在民家附近等处,有时在水泥砖墙或庭院的景石上也可以看见它在晒太阳。
    白天活动,夜间在落叶或草叶上休眠。
    喜食昆虫、蜘蛛类、平甲虫等,属肉食性动物。典型特征是长有一条长尾巴,是头及身长的2倍。当受到外敌侵害时,为求自保会切断尾巴。
    周身从背面到侧腹部为茶色,腹部为白色,眼睛下方及侧腹部贯穿一条白线。
    极易与日本蜥蜴相混淆,但日本草蜥 的鳞片没有光泽且表面粗糙,这是区别二者的重要标志。

    ●全长/16~27cm
    ●季节/4~10月
  • 日本锦蛇 游蛇科
    日本锦蛇
    日本锦蛇 游蛇科
    分布于北海道乃至九州、国后岛、佐渡岛、五岛列岛等岛屿。
    主要栖息在平原至低山地的森林和草丛中,也栖附于民居的顶棚里等。
    可以说是本州本土极为常见的一种蛇。
    身体颜色各不相同,但多为略偏褐色的橄榄色。
    体格较大的可达2m以上,但性格温顺,无毒。擅长攀爬树木,腹部鳞片两端巧妙地附有隆起,可以攀上垂直的树木或电线杆,捕食鸟巢中的雏鸟或鸟蛋。
    一类出现“白化现象”的日本锦蛇,被称为“白蛇”,日本山口县岩国市有专门的饲育机构。
    是国家指定的自然保护动物。


    ●全长/100~200cm
    ●季节/4~10月
  • 日本四线锦蛇 游蛇科
    日本四线锦蛇
    日本四线锦蛇 游蛇科
    分布于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乃至国后岛、佐渡岛、大隅诸岛等各岛屿。
    以平原、山地为主要活动区域,喜日光浴,所以光照好的农田、河岸及草丛也是它们喜欢栖居的地方。
    与日本锦蛇 、虎斑颈槽蛇 一样,属常见蛇类。虽有个体差异,但正如名字所示,身上纵行长有4条黑色条状花纹。
    幼蛇体色为红褐色并无条状花纹。
    经过黑化的日本四线锦蛇 周身呈深黑色,取名为「黑蛇」。白天活动,主要以青蛙、老鼠、蜥蜴、山椒鱼、鸟蛋等为食。
    具有蛇食性,也吃钻地蛇、东亚腹链蛇等其他蛇类。当感觉身边有危险时,身体就会摆出S形以示威慑。

    ●全长/80~200cm
    ●季节/4~10月
  • 钻地蛇 游蛇科
    钻地蛇
    钻地蛇 游蛇科
    分布于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国后岛、伊豆大岛、种子岛等岛屿。
    主要生活在低山森林中,也在农田、平原草丛等处活动。正如「钻地蛇」的名字一样,主要特征是头小,适合在地下活动,并且颈部没有凹凸形。
    主要以地下营巢的老鼠和小型鼹鼠等为食。
    找出这些动物的巢穴,潜入捕食。性情较温和,无毒,通常不会咬人。
    但要注意,如受到惊扰或感到危险时会咬人,并会从肛门释放出具刺鼻臭味的分泌物。
    冬天冬眠,由于不耐热,盛夏时也多躲藏在地下。


    ●全长/70~100cm
    ●季节/4~10月
  • 东亚腹链蛇 游蛇科
    东亚腹链蛇
    东亚腹链蛇 游蛇科
    分布于本州、四国、九州、佐渡岛、壹岐岛、隐岐岛、五岛列岛等地。
    属小型蛇类,广泛栖息于森林、草地、水田、耕地等地域环境中。日文名来源于「一旦被咬,当天毙命」,但实际上,它并非毒蛇。
    性情十分温和,不会突然攻击人。
    但如果感到身边有危险时,颈部就会扭曲成S形,强烈地显示威慑,还非常喜欢地面活动,但与其他蛇类相比,更擅长游泳,可长时间呆在水下。
    多以小型青蛙、蝌蚪等水边生物为食,也潜入水中捕食泥鳅等鱼类。

    ●全长/40~65cm
    ●季节/4~10月
  • 虎斑颈槽蛇 游蛇科
    虎斑颈槽蛇
    虎斑颈槽蛇 游蛇科
    分布于本州、四国、九州、佐渡岛、五岛列岛、屋久岛、种子岛等。
    主要生活在平原乃至低山地区,亦喜稻田和湿润地带。
    主要以蛙类、蜥蜴类、鱼类等为食,其中特别喜食青蛙,其他蛇类都避开蟾蜍,但大型的虎斑颈槽蛇却会毫不犹豫地吃掉它。
    比起黄斑原矛头蝮和日本蝮,虎斑颈槽蛇攻击人的案例较少,但它口内有毒牙,被深咬的话,会有危险。
    毒性很强,依个人体质不同也可能致命。
    颈部后面也有毒腺,如将此处皮段划破的话,毒素飞散,踩踏到也是很危险的。
    平素性情温和,如果不惊扰它的话,是不会咬人的。

    ●全长/70~150cm
    ●季节/4~10月
  • 日本蝮 蝰蛇科
    日本蝮
    日本蝮 蝰蛇科
    分布于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以及大隅诸岛、伊豆诸岛等岛屿上。主要栖息于平原到山地的森林或溪流沿岸的草丛等处,有时也出现在田地里。是人们较熟悉的一种毒蛇,每年都有数例死亡事故发生。体色多为淡褐色,中央缀有椭圆形黑色斑纹,但也有很多变异种,身上的斑纹呈深红色或全部黑色。本属夜行性,但气温低的时候,白天也出来活动。在高尾山地区固定的区域内行走,经常能看到它,但一般的登山者很难遇到它。如果与其相遇,可不予理睬,在距其1m以外的距离离开,不会受到袭击。主要以老鼠、蜥蜴、青蛙等小动物和昆虫为食。除视觉和嗅觉外,它还会用鼻子附近的窝状红外线感知器官来搜寻猎物。属卵胎生(受精卵留在母体内孵化,以胎儿的形式生产),一般夏末秋初繁殖,生产幼蛇10条左右。

    ●全长/约45~60cm
    ●季节/4~10月
  • 东京小鲵 小鲵科
    东京小鲵
    东京小鲵 小鲵科
    分布于除群马县以外的关东地区和福岛县的部分地区。
    主要栖息于丘陵山林和山涧水边等处。
    繁殖期外,成鲵多在陆地上生活。幼鲵在水中生活,形态酷似小型的「美洲小蝾螈」。
    以蚯蚓、平甲虫、蜘蛛、西瓜虫等土生生物为食。
    体色各不相同,但多呈暗褐色,浑身遍布黑色斑点。
    属夜行性动物,白天几乎都独自潜在地下或石头下方,很难被人发现。
    一到秋天,便开始为越冬和繁殖做准备,为了积蓄能量,白天也出来活动,寻找食物。
    2~3月,纷纷集结于池塘或稻田沟渠等静态水边,开始繁殖。

    ●全长/8~13cm
    ●季节/4~12月
  • 比睿山小鲵 小鲵科
    比睿山小鲵
    比睿山小鲵 小鲵科
    分布于关东、中部、北陆、近畿、中国地区。
    栖息于山林浅谷、溪流等湿度适宜的地方。
    身体为深褐色,上有如同涂上金箔一样的黄色斑点,显得格外漂亮。常在夜间和阴暗的雨天时出来活动。
    白天隐藏在岩石或倾倒的树下等处休息,天色近暗之后开始活动,捕食蚯蚓、蛞蝓、蜘蛛及小昆虫。
    成鲵大部分时间在地面生活,但到了繁殖期时,便会移动至水边产卵。
    它们会在流动的溪流源头产卵,把裹着厚厚外皮的卵囊产在地表下的岩石表面等处。
    卵囊外皮发出蓝蓝的荧光色。

    ●全长/10~18cm
    ●季节/全年
  • 日本蟾蜍 蟾蜍科
    日本蟾蜍
    日本蟾蜍 蟾蜍科
    分布于北海道的部分地区(人为分布)、本州东北地方至日本海的近畿地区、山阴地区北部、纪伊半岛的部分地区。
    除平原、山林等地外,还栖息于神社寺院和民家的院里,俗称「癞蛤蟆」,自古便深为人们熟识。
    因栖息地不同,体型也各有差异,东北等寒冷地区的体型较小,温暖地区的,则体型偏大。
    身体颜色也各不相同,虽大多为茶褐色,但有偏于红色的、也有偏于黄色的。匍匐爬行,不善跳跃。
    肉食性,吃昆虫、蜘蛛和蚯蚓等。
    背部长满大大小小的疙瘩,从疙瘩处分泌的白色粘液有毒。

    ●体长/9~17cm
    ●季节/4~10月
  • 腹斑蛙 无尾目蛙科
    腹斑蛙
    腹斑蛙 无尾目蛙科
    分布于本州、四国、九州、佐渡岛。
    从平原的稻田、池塘及湿地直至海拔1000米的山林,都是它的栖息地。
    栖息区域非常广阔,是各地都十分常见的普通青蛙。
    身体颜色差异很大,但总体来说,与它的名字相符,背部从红褐色到暗褐色,身体的侧面和前足、大腿,由淡红色到橙色。捕食蚯蚓、蛞蝓和小昆虫。
    作为它的特殊习性,需提及一下它的冬眠办法。
    与其他很多青蛙一样钻入土中,但也有钻入水池底和溪流的石头下,在水中越冬的。

    ●体长/4~8cm
    ●季节/3~10月
  • 对马蛙 无尾目蛙科
    对马蛙
    对马蛙 无尾目蛙科
    分布于本州、四国、九州、五岛列岛。
    生活在山地林间和溪谷等地。
    身体颜色从土黄色到近红褐色,个体差异很大。主要以昆虫、蜘蛛、陆栖贝类等为食。
    雄蛙有鸣囊,一到繁殖期,便开始低声鸣叫,但幼蛙却常常躲在岩石缝中,很难看到。2~3月繁殖期,产卵比其他青蛙的大,孵化的蝌蚪,只靠卵黄的营养生长,变态后转向陆地。
    名字源于明治时代著名的两栖类学者田子胜弥先生。

    ●体长/3~5cm
    ●季节/3~10月
  • 河鹿蛙 树蛙科
    河鹿蛙
    河鹿蛙 树蛙科
    分布于本州、四国、九州、五岛列岛。
    栖息于河流上游至中流区域及周边的森林中。
    身体从灰色到茶褐色,有暗斑纹,主要生活在河川的岩石等处,此体色实为它的保护色,当它一动不动时,很难发现它的存在。
    在青蛙中,应特别提到的是,它美妙的声音,「fifififi,fee」的鸣声,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欢,且与鹿的鸣声非常相似,故被称为「河鹿」。
    江户时代,一度盛行饲养河鹿蛙,出现了饲养器具-「河鹿篓」。
    雌雄的体长相差很大,雌蛙几乎比雄蛙大一倍。


    ●体长/5~7cm
    ●季节/4~10月
  • 日本绿叶树蛙 树蛙科
    日本绿叶树蛙
    日本绿叶树蛙 树蛙科
    分布于本州、四国、九州和五岛列岛等地。如名字所示,主要栖息在森林中,成蛙几乎生活在树上。也生活在有水池的寺院和神社的树林等处,是栖息范围较广的一种自然保护动物。背部为浓绿色,有的全身为绿色,也有的带有红褐色斑纹。外形与施氏树蛙相似,但本种体格较大,瞳孔周围为红色,此为区分两者的明显特征。雄蛙常「kokoko」「kakaka」地鸣叫。4月下旬到7月为繁殖期,雌蛙常在伸展到水面的树枝上与数只雄蛙交配,产出蛋白酥皮状卵泡,一般7~10天孵化成蝌蚪,落入水中。

    ●全长/雄蛙约40~60cm、雌蛙约50~75cm
    ●季节/4~10月
  • 赫尔曼 · 施莱格尔蛙 树蛙科
    赫尔曼 · 施莱格尔蛙
    赫尔曼 · 施莱格尔蛙 树蛙科
    分布于本州、四国、九州、五岛列岛。
    多栖息在平原、丘陵湿地及水边、稻田处。不同寻常的名字,源于曾被赠送给任荷兰莱顿皇家自然史博物馆馆长的德国动物学家赫尔曼 · 施莱格尔。
    身体颜色,腹部为鲜艳的黄绿色,与同它极其相似的日本雨蛙相比,不同之处在于脸稍尖、没有黑色的过眼纹。捕食昆虫、蜘蛛和蜈蚣等。
    大多青蛙在水中产卵,但此种却在近水边的土里挖洞,产卵。
    卵群包裹在蛋白酥皮状的泡沫中,一经孵化,便随雨水一起流向水边。

    ●体长/3~5cm
    ●季节/4~10月
  • 日本雨蛙 雨蛙科
    日本雨蛙
    日本雨蛙 雨蛙科
    广泛分布于全日本境内,南部直至屋久岛,是日本最常见的青蛙。
    平原和低山水边是它们的主要栖息地。
    也许很多人都曾在稻田里看到过它吧?背部通常是鲜艳的绿色,但根据周围环境与状况的变化,可变为茶色或灰褐色等。
    「呱、呱、呱」鸣叫时,喉咙里的鸣囊像吹气球似地被鼓起。主要吃昆虫和蜘蛛等。
    因为觉得可爱,有时会不知不觉地想去抚摸它,但它的皮肤具有很强的毒性,所以,如果用触摸过雨蛙的手揉搓眼睛的话,眼睛会很疼,这一点请注意(其他的两栖动物也同样)。
    蝌蚪的两只眼睛相隔距离较远,极易与其他种类的青蛙幼体相区别。

    ●体长/3~4cm
    ●季节/4~10月
  • 珠星三块鱼 コイ科
    珠星三块鱼
    珠星三块鱼 コイ科
    广域分布于北海道到九州全境的河流山川中。
    从河流上游到河口周边乃至湖泊、池塘等都是它们生活的地方,栖息区域非常广阔,更可在其他鱼类无法生存的酸性水域中生活。
    有一生栖息在河流中的淡水型,也有洄游到海里的降海型。在日本,各地的叫法不一,有叫「akahara」、「ida」的,在东京,被亲切地称为「haya」。
    杂食性,喜食水生昆虫、水底青苔、鱼卵等。
    产卵期临近时,开始展示婚姻色,鲜艳的朱红色和黑色条状花纹清晰交替,非常美丽。

    ●全长/约30cm
    ●季节/全年
  • 樱鳟 鲤科
    樱鳟
    樱鳟 鲤科
    所谓「樱鳟」,实际并非鱼种的名字,而是马苏大麻哈鱼的“陆封型”,特指不洄游海里、留在河川里的马苏大麻哈鱼。分布在北海道、神奈川以北除本州、濑户内海以外的四国、九州的部分河川。
    栖息于夏季水温也在20℃以下的清澈的河川上游区域,以水生昆虫和坠河的昆虫、甲壳类、鱼类等为食。体侧分布有6~12个大斑纹(Parr mark),中央部位泛出淡淡的红光,非常美丽,更有「山溪女王」的美称。
    与其非常相似的玫瑰大麻哈鱼,是石川马苏大麻哈鱼的陆封型,区别特征是,体侧分布有朱红色斑点。

    ●全长/约30cm
    ●季节/全年
  • 小悦目金蛛 园蛛科
    小悦目金蛛
    小悦目金蛛 园蛛科
    分布在本州、四国、九州及西南群岛一带。从平地到山地、树林到草地都可繁衍生息。头胸部及步足呈茶褐色,腹部背面有黄色、褐色及白色的横条状斑纹,在褐色的条状斑纹上还有白色斑点。与悦目金蛛十分相似,但体型比悦目金蛛小得多,身长在悦目金蛛的一半左右(仅指雌蛛,雄蛛大小相差不大)。在树木间织出圆形的蛛网,网中央有X形(有时不完整)锯齿状白色宽丝带,蜘蛛居网中央,步足两两一组伸直对着白色丝带展开,称为隐藏带,可让其自身难以被察觉。小悦目金蛛性格胆小,感到有危险时会迅速离开蛛网躲入草丛中。

    ●身长 雌蛛8~12mm、雄蛛4~5mm
    ●成虫活动期 7月~10月
  • Yamaonigumo 园蛛科
    Yamaonigumo
    Yamaonigumo 园蛛科
    分布在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一带。从低矮山地到山间杂树林、草地等都可繁衍生息。体色为暗褐色,腹部后端呈尖锐的卵形,背面有茶色和白色的斑点,斑纹形状独特。步足黑白相间。主要生活在山地,是大腹园蛛的近缘蛛。夏季和秋季在高尾山林道周围地区十分常见。可在分开2m左右的树间张网,捕食蝉等大型昆虫。有时也会离开网,躲藏在连结蛛丝的树木或草丛中。

    ●身长 雌蛛17~20mm、雄蛛8~13mm
    ●成虫活动期 6月~9月
  • 梅氏毛蟹蛛 园蛛科
    梅氏毛蟹蛛
    梅氏毛蟹蛛 园蛛科
    分布在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西南群岛一带。从平地到山地、树林到草地、庭院等都可繁衍生息。其特点为腹部背面呈明亮的黄绿色。雄蛛腹部呈卵形,雌蛛腹部更接近圆形。近缘蛛类青新园蛛(形态酷似野漆树的果实,而野漆树在京都府、福井县一带被称为Satsumi,因此其日文名意为“像野漆树的果实”)相比,梅氏毛蟹蛛的腹部两测呈暗褐色,因此其日文名中带有“肋黑”二字。在树木草丛间结圆形的蛛网,在夜间活动,白天经常隐藏在蛛网附近的树叶背面。

    ●身长 雌蛛7~10mm、雄蛛6~8mm
    ●成虫活动期 7月~9月
  • 棒络新妇 肖峭科
    棒络新妇
    棒络新妇 肖峭科
    分布在本州、四国、九州及西南群岛一带。从平地到山地、树林到草地等都可繁衍生息。在居民区和公园内也很常见。雄蛛腹部有黄色和暗蓝色的条纹。成虫的腹部末端呈红色。与雌蛛相比雄蛛要小得多,身体呈红褐色。雌蛛体色鲜艳,又因其名字渗人,所以使人产生畏惧。而实际上它的毒性并不能对人类造成影响。在树木的枝条间张网,网呈圆形。有时可在相隔很远的树木间结网,并且在网前后也布有蛛丝,经过时不加注意很容易被缠上。成虫中只有雌蛛结网,雄蛛生活在雌蛛结的网上,有时甚至有多只雄蛛共同生活在一张网上的情况。

    ●身长 雌蛛20~30mm、雄蛛6~10mm
    ●成虫活动期 9~11月
  • 白斑涡蛛 涡蛛科
    白斑涡蛛
    白斑涡蛛 涡蛛科
    分布在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一带。从平地到山地、树林到草地、市区内的公园等地区都可繁衍生息。体型为5mm左右的小型蛛,喜欢生活在阴暗环境中,如林间草丛下等场所。体色呈明亮的褐色,腹部有白色斑点。从初夏开始出现,在植物间结网,蛛网相对地面呈略倾斜的圆形。网中心有螺旋状白色宽丝带(隐藏带),十分醒目,蜘蛛居网中央,自身难以被察觉。涡蛛的名字正是由此而来。

    ●身长 雌蛛4~6mm、雄蛛4~5mm
    ●成虫活动期 6月~8月
  • 白额巨蟹蛛 巨蟹蛛科
    白额巨蟹蛛
    白额巨蟹蛛 巨蟹蛛科
    分布在本州、四国、九州、冲绳、对马、佐渡、屋久岛等岛屿一带。从平地到山地、树林到崖边、洞窟等地区都可繁衍生息。属于日本蜘蛛品种中的大型蛛种,体色呈暗茶褐色或暗褐色。腹部后方有白色或黄色的三角状斑纹。8条步足上有数个黑色斑点,黑斑中央为白色。近缘品种巨蟹蛛经常在室内筑巢,而白额巨蟹蛛更倾向于生活在室外活动(有时为了捕食趋光性的昆虫,也有进入室内筑巢的情况)。白天一般在树皮下的缝隙或岩石阴影下藏身,夜间出来活动,捕食蛾类、蟑螂等昆虫为生。并不结网,而是在各种环境中移动以寻找猎物。

    ●身长 雌蛛20~25mm、雄蛛16~20mm
    ●成虫活动期 全年
  • 溪跑蛛 盗蛛科
    溪跑蛛
    溪跑蛛 盗蛛科
    分布在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一带。从平地到山地沿河地带、草原到山崖、水田等地带都可繁衍生息。成年雌蛛在日本的蜘蛛中属于较大型蛛种,虫体呈带有蓝色的暗褐色。腹部后方为稍亮的褐色,步足上有规则排列的白色斑点。溪跑蛛并不通过结网捕食,而是通过在各种环境中移动寻找猎物。通常潜伏在地面及植物茎秆上,以捕食靠近的昆虫为生。雌蛛产卵后用蛛丝将蛛卵裹成球状,并置于腹部随身携带。

    ●身长 雌蛛22~27mm、雄蛛12~15mm
    ●成虫活动期 6月~9月
  • 赤条狡蛛 盗蛛科
    赤条狡蛛
    赤条狡蛛 盗蛛科
    分布在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一带。从平地到山地林间、草原到杂树林等地带都可繁衍生息。虫如其名,赤条狡蛛的头胸部到腹部的背面有较粗的红褐色斑纹,两侧边缘为白色。平时不张网,潜伏在草丛或树木的叶上,等待牛氓和苍蝇等昆虫靠近。一旦有昆虫靠近就会以极快的速度将其捕获。雌蛛用口器搬运球形卵囊,在临近孵化期时会结出不规则的蛛网,孵化初期在网中抚养幼蛛。

    ●身长 雌蛛11~15mm、雄蛛10~11mm
    ●成虫活动期 7月~10月
  • 蚓腹银斑蛛 球蛛科
    蚓腹银斑蛛
    蚓腹银斑蛛 球蛛科
    分布在本州、四国、九州及西南群岛一带。从低矮山地到山间杂树林、草地等地带都可繁衍生息。腹部非常细长,与一般蜘蛛在外形上有很大的差别。从早春到夏季都可在山地森林内被观察到,步足伸展时酷似一根细棒,很难联想到是蜘蛛。有时甚至会被误认为是竹节虫,但蚓腹银斑蛛没有体节。虫体呈绿色或褐色。蚓腹银斑蛛的习性也与一般蜘蛛不同,在枝条间只张有几根蛛丝,结出十分简易的蛛网。如果有其他蜘蛛沿蛛网爬过,蚓腹银斑蛛会非常迅速地出击并将其捕获。

    ●身长 雌蛛20~30mm、雄蛛12~25mm
    ●成虫活动期 5月~8月
  • 条纹绿蟹蛛 蟹蛛科
    条纹绿蟹蛛
    条纹绿蟹蛛 蟹蛛科
    分布在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一带。从平地到山地、杂树林到草地都可繁衍生息。在都市植被区也可被观察到。体色呈嫩叶般的鲜绿色。活动期也集中在5月~6月,正好是树木的抽芽期。成年雄蛛的头胸部以及前方的步足根部泛红色,而雌蛛成年后任然保持绿色。白天潜伏在树木草地上等待猎物到来,通过捕食靠近的苍蝇、金花虫等小型昆虫为生。前方的2对步足较长,朝左右展开的姿态酷似螃蟹,因此属于蟹蛛科。蟹蛛科的蜘蛛腹部多呈圆形,而条纹绿蟹蛛的腹部较细长。

    ●身长 雌蛛9~12mm、雄蛛7~11mm
    ●成虫活动期 4月~10月
  • 橙黄蝇虎 蝇虎科
    橙黄蝇虎
    橙黄蝇虎 蝇虎科
    分布在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一带。从平地到低矮山地、草原到杂树林等地带都可繁衍生息。在城市中住宅区的庭院和公园内也十分常见。有时为了捕食也会进入室内筑巢。身长不足1cm,雄蛛头胸部呈黑色,腹部呈茶褐色,中央有黑色斑纹。雌蛛全身长有明亮的褐色绒毛。橙黄蝇虎捕食时,常在地面草丛中爬行,有时跳跃式移动,以搜寻猎物。虽然不结网,但在移动时会分泌蛛丝,从高处悬丝落下或循着蛛丝回到原处。就如名字中的“蝇虎”二字所示,橙黄蝇虎以苍蝇等小型昆虫为食。

    ●身长 雌蛛7~8mm、雄蛛7~8mm
    ●成虫活动期 4月~8月
  • 蚁蛛 蝇虎科
    蚁蛛
    蚁蛛 蝇虎科
    分布在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西南诸岛一带。从平地到山地林间、草原等地带都可繁衍生息。体色为黑色或红褐色,因为外形和移动方式几乎与蚂蚁相同,所以得名蚁蛛。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蚂蚁有3对足,而蚁蛛有4对步足,因此可以通过步足的数量加以区分。但由于最前端的1对步足容易被误认为是触角,因此分辨起来略有难度。蚁蛛不结网,通常在各种树木花草的叶上爬行,同时捕食小型昆虫。一旦察觉到危险,会从叶片上跳落,躲进茂密的草丛中。雄蛛成年后,上颚会越来越发达,并且上颚朝前突出,十分显眼。雌蛛在树叶的背面用蛛丝编织卵囊,并在卵囊中产卵。

    ●身长 雌蛛7~8mm、雄蛛5~6mm
    ●成虫活动期 7月~8月
  • Oonamizatoumushi 盲蛛科
    Oonamizatoumushi
    Oonamizatoumushi 盲蛛科
    分布在北海道、本州、九州一带。从低矮山地到山地森林等地区都可繁衍生息。长脚盲蛛身如豆粒,并有8条与身体极不相称的细长步足。经常被误认为是蜘蛛的同类生物,但实际上长脚盲蛛的头胸部和腹部间无明显的分隔(可视为一个整体),不吐丝。一般其两侧各有一眼。该种长脚盲蛛的步足更长,全部展开后可达到成年人手掌般大,幼虫期虫体上有清晰的横条纹,成年后除腹部呈白色外,身体其余部分几乎都为黑色。在高尾山全域都可被观察到,一般多见于树干或草丛中。晚秋时节经常可看到雌雄蛛聚在一起或在地面上摇摇晃晃地爬行。以蚯蚓等小昆虫为食,也吃掉落在地面上发了酵、富含水分的果实。

    ●身长 6~12mm
    ●成虫活动期 7月~11月
  • Aakasabizatoumushi 盲蛛科
    Aakasabizatoumushi
    Aakasabizatoumushi 盲蛛科
    分布在本州、四国、九州及屋久岛一带。从低矮山地到山区森林等地带都可繁衍生息。虫体颜色随地域分布的不同有相当大的差异,包括高尾山在内的关东地带虫体都为接近红褐色的铁锈色,被称为“关东品种”。该品种的特点为背面略黑,在中央附近有一条黑色细长的针状突刺。成虫从7月开始出现,盛夏时多见于林内树干上和草丛中。高尾山长脚盲蛛的其他品种背部也有突刺,但其身长约7~10mm,身体细长全身黑色,与该种相比步足跟粗短,可通过此特点加以区分。两种长脚盲蛛在幼虫期都没有突刺。

    ●身长 4~6mm
    ●成虫活动期 7月~10月
  • Moegizatoumushi 盲蛛科
    Moegizatoumushi
    Moegizatoumushi 盲蛛科
    分布在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一带。从平地到山地森林中的树干草丛上、竹林等都有它的身影。虽然身材娇小,但比其他长脚盲蛛更耐旱,在杂树林等再生林等环境中常有分布。体型圆润,幼虫期呈鲜亮的黄绿色(嫩绿色),不久后便转变为亮褐色。步足呈暗褐色,关节处为白色,在昏暗的林间爬行时只有身体与步足上白色部分较明显。极少情况下有些个体长有1根较短的突刺。
    该长脚盲蛛与其余两种相同,1年繁殖1次,在土壤中产卵后过冬。幼虫从春季开始孵化,但孵化初期在地面下的落叶层生活,不易被观察到。随着成长开始爬上树干和草丛,也开始变得容易在登山中被发现。

    ●身长 3~4mm
    ●成虫活动期 8月~11月
  • 日本棘蜈蚣 蜈蚣科
    日本棘蜈蚣
    日本棘蜈蚣 蜈蚣科
    分布在本州、四国、九州一带。从平地到山地阴暗的杂树林中、草地等地区都可以繁衍生息。多出现在住宅区附近,也会进入室内。体色呈暗绿色,头部和躯干几乎同色。步足呈黄褐色或红色,尖端附近稍显绿色。白天多隐藏在枯木下或茂盛草丛下的泥土中、落叶层下及岩石缝隙中,偶尔也会停留在树叶或枝条顶端。夜间出来活动,用锋利的腭牙捕捉蟑螂、蟋蟀等昆虫以及蜘蛛等节肢动物为食。腭牙能释放出毒汁,如果被咬伤会引发剧痛和红肿,需要小心。有时会钻入人们放在地上的行李下。雌蜈蚣将卵置于腹部加以保护,在后代成长到能够独立捕食之前都会守护在周围。

    ●身长 75~100mm
    ●成虫活动期 7月~9月
  • 木球马陆 球马陆科
    木球马陆
    木球马陆 球马陆科
    分布在本州、四国、九州一带。从平地到山地阴暗的杂树林中、草地等都可以繁衍生息。喜欢生活在枯木落叶下等湿气较重地区。在都市中心区、树木较多的公园、神社等也可以发现它的近缘种类。但该昆虫知名度不高,因此常被误认为是球潮虫。虫体呈黑褐色,有光泽,体节边缘呈白色,整体呈条纹状。被天敌袭击时身体会蜷缩呈一团,隐藏头部使整体呈一个球形,故得名。身体缩成球形的节肢动物中,球潮虫更广为人知,但球潮虫蜷缩时并不能把头部完全隐藏起来。与其他马陆类节肢动物相同,体节每节有2对足。在高尾山落叶堆积处有大量分布,以腐叶土和腐烂的植物为食。

    ●身长 7~8mm
    ●成虫活动期 3月~11月
  • 溪蟹 溪蟹科
    溪蟹
    溪蟹 溪蟹科
    分布在本州、四国、九州、佐渡岛、隐岐岛、种子岛、屋久岛等岛屿一带。从低矮山地到山间溪谷、河流、岩石倒木下等潮湿地带都有它的身影。是喜欢河流上游到中游河水清澈流域水边环境的淡水蟹,经常栖息在水中小石块下,枯木树荫等阴暗区域。头胸甲颜色分紫黑色、红褐色、青灰色三种,根据分布区域的不同而不同。在高尾山分布的溪蟹多见为头胸甲呈褐色,螯足呈较深的橙黄色。一般在夜间活动,在阴雨天里也会离开水边出现在登山道上。溪蟹为杂食性淡水蟹,以小型昆虫、蜗牛、蚯蚓、水边的植物以及落叶为食。雌蟹夏季产50粒左右的卵,并储存于腹部,直到小溪蟹孵化。冬季临近时,钻入水流中的石块下过冬。

    ●身长 20~30mm(头胸甲宽度)
    ●活动期 3月~11月
  • Yatsuwakugabiru 石蛭科
    Yatsuwakugabiru
    Yatsuwakugabiru 石蛭科
    分布在本州一带。在低矮山地到山间溪谷边的森林地带繁衍生息。其中个体较大的将身体完全展开后可以达到40cm以上,是大型陆生蛭。在日文中“Kuga”是“陆地”的古语,“Yatsuwa”指身体中央部的环节(构成环节动物身体的一个部分)表面的斑纹分成8个环状。体色因生活环境的不同而不同,高尾山上多见为接近橘红色的黄色。背面中央部分有黑色斑纹。喜欢湿度适中的环境,经常出现在溪流沿岸的石块下和落叶层中。雨天地面湿润时也会出现在林道上,经常会使登山者收到惊吓。为肉食性环节动物,主要以蚯蚓为食,即使是体型比自身大的蚯蚓也能从头部将其整个吞下。这种蛭与一般为人所知的蚂蟥不同,并不会吸血,因此对人类无害。

    ●身长 10~40cm
    ●活动期 全年
もっと見る 閉じ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