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AO 599 MUSEUM

高尾山的奇珍异宝

Plants

高尾山位于暖温带和冷温带气候的交界处,因此两种气候带的植物在此混杂生长。山中野生植物种类繁多,随着四季变换,游客可观赏到各类花朵的缤纷芳姿。高尾山中已确认的植物种类多达1600余种,数量与英国全国的野生植物种类相匹敌。在高尾山首次发现的植物亦是种类丰富,包括高尾紫罗兰及高尾糙毛蓝刺头等在内,约60种之多。

  • 云实 豆科
    云实
    云实 豆科
    生长在山地林间、沿河一带的攀援性落叶灌木。枝条呈藤蔓状生长,有大量尖锐的刺。因为枝条互相缠绕的样子使人联想到蛇,因此在日文中得名“蛇结茨”。叶为椭圆形的小叶(由多片叶组合而成的复叶中的单片叶),5~10片1组,左右并排生长,长约20~40cm。
    花期在5月~6月,在枝条顶端长出花序(长有许多花的花轴),花序长约20~30cm,花序上开满黄色花朵,花的直径约3cm,有5片花瓣。其中有1片略小,并有红色斑点。花凋谢后结出荚果,荚果长约10cm,宽约3cm。成熟后呈褐色,并对半裂开,释放出10颗左右的种子。种子呈椭圆形,长约1cm,颜色为黑褐色。

    ●植株高 (攀援性木本植物)
    ●分布 蛇瀑布
  • 刺槐 豆科
    刺槐
    刺槐 豆科
    落叶乔木,原产于北美,在明治初期引入日本。在各地都有种植,在野外也有分布。树皮呈淡褐色,有网状裂痕。其植株形态与近缘植物槐树相似,同时枝条上有尖刺,因此得名刺槐。另外有因为刺槐的花朵和金合欢属植物的花朵相似,但因有刺,所以又被称为“伪金合欢”。
    叶长约2.5~5cm,呈椭圆形,小叶(由多片叶组合而成的复叶中的单片叶)7~23片一组,小叶对生。复叶长约12~25cm,复叶互生。花期在5月~6月间,从叶腋下长出花序(长有许多花的花轴),在花序上大量开花,花白色,下垂。单朵花长约2cm左右,气味甘甜。果实为荚果,形状细长,长约5~20cm,宽约1.5~2cm,成熟后变为褐色。

    ●植株高 约15~20m
    ●分布 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紫藤 豆科
    紫藤
    紫藤 豆科
    生长于山地林间等日照条件良好地区的攀援性落叶树。枝条缠绕在其他植物上生长。幼年期时树皮上有红褐色的菱形裂纹,裂纹较浅。成年后树皮变为灰褐色,上有不规则的裂纹。小叶(由多片叶组合而成的复叶中的单片叶)呈长椭圆形,长约4~10cm,11~19片1组,小叶对生。复叶长约20~30cm,复叶互生。花期为5月左右,在枝条顶端长出花序(长有许多花的花轴),长约20~90cm,下垂。花序上开出大量紫色花朵。
    单朵小花长约1.5~2cm,花根部呈黄色。花凋谢后结荚果,长约10~20cm,荚果上长有大量天鹅绒般的绒毛。果实在10月左右成熟,成熟后果实干谒扭曲,对半裂开后释放出种子。

    ●植株高 (攀援性木本植物)
    ●分布 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马棘 豆科
    马棘
    马棘 豆科
    生长于山野河原的土坡及路边等日照条件良好地区的落叶灌木。外表酷似野草,但即使在茎秆枝条上套上幼马的缰绳用力拔也很难将其连根拔起。因此在日文中得名“驹繋”。
    叶长约0.8~2cm,呈长椭圆形,9~11片1组,叶互生。叶片从傍晚到第二天清晨都呈闭合状。花期为7月~8月,从枝条顶端的叶腋下长出花序(长有许多花的花轴),长约7cm,花序上开出淡紫红色的花。花长约5mm,大量开放形成花穗(聚生在茎的顶端的大量小花)。花凋谢后结果,果实为荚果,呈圆柱形,长约3cm。果实成熟后呈黑色,对半裂开后释放出种子。

    ●植株高 约50~90cm
    ●分布 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合欢 豆科
    合欢
    合欢 豆科
    生长于山间林地、原野等光照条件良好地区的落叶乔木。树皮呈灰褐色,有明显的皮孔,树干粗约30cm。夜间叶片闭合,犹如熟睡一般下垂,因此得名。叶为复叶,由30~60片小叶(由多片叶组合而成的复叶中的单片叶)1组构成,小叶对生。复叶12~12片1组,复叶互生。小叶长约1~1.7cm,宽约4~6mm,呈椭圆形。花期为6月~7月,在枝条顶端开花,一次10~20朵小花聚合成一朵同时开放。花瓣长约8mm,但粉红色的细长雄蕊大量伸出,形如花房,十分醒目。
    花凋谢后结荚果,荚果长约10~15cm。成熟后呈褐色,对半裂开后释放出10~18颗种子。

    ●植株高 约5~10m
    ●分布 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南高尾
  • 胡枝子 豆科
    胡枝子
    胡枝子 豆科
    生长于山间林地、草原等光照条件良好地区的落叶灌木。在日本为代表秋季的7种植物之一,人们说起“萩”一般就是指胡枝子。没有明显的主茎秆,而生有大量的细枝,几乎不弯曲。叶为3片小叶(由多片叶组合而成的复叶中的单片叶)1组的复叶,在枝条上互生。
    小叶长约2~4cm,呈鹅卵形,前端圆润,背面有细小的绒毛,颜色泛白。花期在7月~9月,在当年生长出的枝条上长出多条较长的花序(长有许多花的花轴),花序上开出紫红色的花,长约1.3~1.5cm。花萼4裂,前端尖锐。花凋谢后结荚果,呈平坦的椭圆形,长约1~1.5cm。荚果内只有1颗种子,在10月左右成熟。

    ●植株高 约1~2m
    ●分布 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短梗胡枝子 豆科
    短梗胡枝子
    短梗胡枝子 豆科
    生长于山野间光照条件良好地区的落叶灌木,十分常见。幼年期树皮光滑,呈褐色。成年后树干上出现皮孔,纵向分布。与胡枝子相比叶片更圆,因此在日文中得名“丸叶萩”。叶为3片小叶(由多片叶组合而成的复叶中的单片叶)1组的复叶,在枝条上互生。
    小叶长约2~3cm,呈鹅卵形,前端稍凹陷,背面有细小的绒毛,颜色泛白。花期在8月~10月,从叶腋下长出花序(长有许多花的花轴),花序上开出大量紫红色的花,长约1~1.5cm。花序与其他近缘植物相比显得稍短,不会从叶片间伸出。花凋谢后结荚果,呈平坦的椭圆形,长约6~7mm。果实上生有白色绒毛,荚果内只有1颗种子,在10月~11月左右成熟。

    ●植株高 约1~3m
    ●分布 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绿叶胡枝子 豆科
    绿叶胡枝子
    绿叶胡枝子 豆科
    生长于山地丘陵及林间空地等光照条件良好地区的落叶灌木,树皮呈灰色,有纵向的裂痕。新生枝条上有红褐色的细毛,枝干粗约5cm。是胡枝子类近缘植物中外形最像树木的品种,因此在日文中得名“木萩”。叶为3片小叶(由多片叶组合而成的复叶中的单片叶)1组的复叶,在枝条上互生。
    小叶长约3~4cm,呈鹅卵形,前端尖锐或圆润。花期在7月~9月,从叶腋下长出花序(长有许多花的花轴),花序上开出淡黄色的花,长约1cm,花瓣上有紫红色的条纹。花凋谢后结荚果,呈平坦的椭圆形,长约1~1.5cm。果实前端尖锐,有稀疏的绒毛,荚果内只有1颗种子,在10月左右成熟,成熟后呈褐色。

    ●植株高 约2~3m
    ●分布 高尾山1号路、5号路
  • 茵芋 芸香科
    茵芋
    茵芋 芸香科
    在山地林间自然生长的常绿灌木。多见于高尾山的冷杉林及山脊地带。因其生长于山地,枝叶与毒八角(八角科)相似,所以在日文中得名“深山毒八角”。叶长约4~9cm,宽约3~5cm,呈椭圆形,聚生于枝条顶端,叶质犹如皮革般坚韧,表面有光泽,并有稀疏的腺点。
    花期在3月~5月间,分雌株和雄株。从叶腋下长出花序(长有许多花的花轴),花序上开出大量白花,直径约1cm。花凋谢后结果,果实呈球形,长约5~8mm,果实内只有1颗种子。果实有光泽,成熟后变为红色。全株含有一种被称为洋地黄皂苷的有毒成分,在果实中的含量最高。如果误食会引起痉挛,需要注意。

    ●植株高 约1~1.5m
    ●分布 高尾山1号路、3~4号路、稻荷山
  • 野梧桐 大戟科
    野梧桐
    野梧桐 大戟科
    生长于山间林地、采伐后空地等光照条件良好地带的落叶乔木。幼年期树皮呈灰褐色,有纵向细裂纹。成年后树干有网状裂纹,粗约50cm。叶长约7~20cm,呈广卵形,有较长叶柄,叶互生。
    嫩叶上有大量红色绒毛,与槲树树叶相同,也可用于盛放食物。因此在日文中得名“红芽槲树”。花期在6月~7月间。雄花和雌花在不同植株开放,都没有花瓣。雄花的花序(不长叶子而只开花的茎)较长,约7~20cm,同时大量开花,有黄色的雄蕊。雌花花序较短,有结块的红色雌蕊。果实直径约8mm,呈椭圆形,在9月~10月间成熟,成熟后呈褐色。

    ●植株高 约5~15m
    ●分布 高尾山1号路
  • 毛漆树 漆树科
    毛漆树
    毛漆树 漆树科
    生长于光照充足的山地林缘的落叶小乔木(一年一次落叶,株高不足10m的树木)。全树含有漆酚成分,触碰到枝叶的话,皮肤会发炎。幼树的树皮为灰白色,并生有明显的菱形皮孔(树木表面的通气孔),长成成木后,树皮纵向浅裂,并生以褐色条纹。树干粗约5cm。奇数羽状复叶(羽状复叶:叶柄上着生数片小叶片的叶子)互生,每个叶轴生有9~17片小叶(构成复叶的一片片小叶)。长约5~12cm,宽约3~6cm,呈卵形,先端尖凸,幼树的叶缘呈粗锯齿状(锯齿状:叶缘像锯齿一样呈凸凹不平的裂状)。秋天叶片变红。花期5月到6月,花朵雌雄异株。从叶腋处长出约15~25cm的花序(簇生花茎),序开无数黄绿色的小花。核果扁圆形,直径约6mm,9~10月成熟,黄褐色。

    ●株高  约3~8m
    ●分布区域 1~2号路、4号路、稻荷山、南高尾、里高尾
  • 鸡爪槭 槭树科
    鸡爪槭
    鸡爪槭 槭树科
    落叶乔木,生长在山地光照充足的坡面和潮湿的湿地沿岸上。也常作为观赏树木,种植在庭院、公园和花盆里。又名为「伊呂波槭」、「高尾枫」。幼树的树皮为绿色,表面光滑,成树树皮为浅灰色,并有纵向裂缝。树围约60cm。树叶形状像张开的手掌,有5~7个分裂。以前用伊呂波歌数它做游戏,因此得名。槭树科的红叶有红、黄、橙、茶色等各种各样的颜色。林中的鸡爪槭树冠,朝阳面的树叶为红色,里面的为黄色。花期4~5月,雌雄同株,红色的花朵,开放在枝头上。

    ●株高  约10~20m
    ●分布区域 1~4号路
  • 山楂叶槭 槭树科
    山楂叶槭
    山楂叶槭 槭树科
    落叶小乔木,生长在山地和丘陵地干燥明亮的地方(一年一次落叶,株高不足10m的树木)。树皮绿色,与香瓜皮相似,所以日文名为「瓜枫」。叶子是槭树科中形状最小的,长约4~8cm。花期4~5月,雌雄同株,开直径约8mm的淡黄色小花。新芽初出的叶片之间,长有花穗,上面附着无数的花朵。槭树科树木,一到夏天,就结出长有两翅的称为“翅果”的果实,迎风飘舞。果实形状像分叉的团扇,呈粉红色,十分醒目。秋天山楂叶槭的叶片变黄。而树皮相似的瓜肌楓的叶子,则变为红色。

    ●株高  约6~8m
    ●分布区域 1~2号路、4号路、南高尾
  • 大红叶槭 槭树科
    大红叶槭
    大红叶槭 槭树科
    落叶乔木,生长在山地的向阳且稍微湿润的坡面上。幼树的树皮为绿色,成木树皮为灰褐色,纵向浅裂。树围约60cm。树叶较大,别名亦称「广叶槭」。叶片长约7~11cm,掌状,有5~9个裂片,先端细长尖凸,叶缘为细小整齐的锯齿状(锯齿状:叶缘像锯齿一样呈凸凹不平的裂状)。花期4~5月,雌雄同株。一枝花穗上长有15~30朵小花,雄花与两性花(一朵花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混杂开放,花朵为5枚花瓣的淡黄色小花,有时也略带紫色。初夏时节,结出长2cm的带有两翅的翅果。

    ●株高  约10~13m
    ●分布区域 1~4号路
  • 鹅耳枥叶槭 槭树科
    鹅耳枥叶槭
    鹅耳枥叶槭 槭树科
    生长在山谷等湿润地方的落叶乔木。也多簇生于湿地岸边,树围约15cm。树皮暗灰色,幼树长有粒状皮孔,十分明显。长成成木后,树皮纵向开裂。叶为长椭圆形,长约7~15cm,宽约3~7cm,先端细长尖凸,叶缘为尖锯齿状(锯齿状:叶缘像锯齿一样呈凸凹不平的裂状)。特点是不像一般的槭树科叶片掌状深裂。花期5月,雌雄异株,由叶腋处长出约8cm的花序(簇生花茎),序开数朵直径为1cm的淡黄色小花。果实为槭树科树木常见的带翼翅果,8~10月成熟。张开的果实形状像千鸟飞舞,所以日文名为「千鸟之木」。

    ●株高  约8~10m
    ●分布区域 1~2号路、4号路、6号路、里高尾
  • 木通 木通科
    木通
    木通 木通科
    山野里常见的藤本植物。
    因果肉和厚厚的果皮均可食用而广为人知。
    果实一旦成熟,便会自动开裂,故取名「开实」(日文)。
    花果雌雄同株,春季到来时,淡紫色的穗低垂于嫩叶之间,穗顶端附着雄花,雌花开于根部。
    雌花大约3cm,比雄花大一倍左右。
    从雌花3片花瓣一样的萼片中,能看到棒状雄蕊。
    叶呈掌状复叶,5片椭圆形的小叶子,长在长茎上。
    3片叶子(3出复叶)的,称为三叶木通。
    果实椭圆形,5~10cm左右。9月左右,果实成熟变为紫色并纵向开裂。
    果肉甘甜可食用,但果皮最好是烘烤后再吃。

    ●季节 4月中旬~5月中旬
    ●株高 木质藤本
    ●分布区域 里高尾
  • 连香树 连香树科
    连香树
    连香树 连香树科
    生长在山谷边等湿润地方的落叶乔木。树体弥漫香甜的气味。幼树树皮为红褐色,表面光滑,成木树皮为暗灰褐色,树围约2m。老树树皮纵向浅裂,浅层剥落。叶为圆心形,长3~8cm。叶缘为波形钝锯齿状(锯齿状:叶缘像锯齿一样呈凸凹不平的裂状)。背面生有白色粉霜。花期3~5月,雌雄异株。此树不长叶先开花,且花朵无花瓣和萼片。雄花由无数紫红色的雄蕊组成,雌花由3~4个淡红色的雌蕊组成。果实弯曲如香蕉形,长约1.5cm,黑紫色,秋天成熟。

    ●株高  约20~30m
    ●分布区域 1~4号路、6号路、里高尾
  • 红淡比 山茶科
    红淡比
    红淡比 山茶科
    常绿乔木,多生长于山地。树皮为暗红褐色,表面光滑,生有无数圆形小皮孔(树木表面的换气孔)。树围约30cm。新枝为绿色,树枝先端生有冬芽,弯曲呈钩状。枝叶常被做成玉串,是祭神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树木,所以在神社附近广泛种植。叶为长椭圆形,长约8~10cm,宽约2~4cm。叶质厚并有光泽,花期6~7月,叶腋处生出1~3小花,下垂开放,直径约1.5cm。花瓣为5枚,初开时为白色,之后略带黄色。果实直径约为7mm,球状,先端雌蕊花柱残留。幼果为绿色,11~12月成熟后,变为黑紫色。

    ●株高  约10~12m
    ●分布区域 1~3号路
  • 柃木 山茶科
    柃木
    柃木 山茶科
    常绿小乔木(叶子全年为绿色,株高10m以下),通常生长在山地上,树皮为暗灰褐色到黑灰色,表面光滑,生有无数不规则的小褶皱纹。树围约20cm。有时也作为观赏树木,被种植在庭院、篱笆墙或公园内,木质细密,也用它制做器具等。叶椭圆形,长约3~8cm,宽约1.5~3cm,先端稍尖,叶缘为浅锯齿状(锯齿状:叶缘像锯齿一样呈凸凹不平的裂状),质厚有光泽,触感生硬。花期3~4月,雌雄异株,叶腋处生1~3朵吊钟形小花,朝下绽开,直径约5~6mm,雌花比雄花略小。花朵为黄白色,具有独特而强烈的臭味。果实球状,直径约4~5mm,10~11月成熟,成熟时,变为黑紫色。

    ●株高  约3~7m
    ●分布区域 1~3号路
  • 山茶花 山茶科
    山茶花
    山茶花 山茶科
    常绿乔木,多生长在丘陵山地上。树皮为灰褐色,表面光滑,附有菌或藻类,也有的生有绿色或白色斑纹。树围约30~40cm。材质为红褐色,经常被用于建筑或雕刻上,种子可以榨油。叶为长椭圆形,长约5~10cm,宽约3~6cm。先端尖凸,叶缘为细锯齿状(锯齿状:叶缘像锯齿一样呈凸凹不平的裂状)。叶质厚,触感硬。花期为11~12月或2~4月,在树枝先端的叶腋处,绽开1~2朵大红花,直径约5cm,花瓣5片,雄蕊的下半部紧贴在一起,形状像圆筒竹刷。果实球状,直径约2~2.5cm,成熟后崩裂,掉出2~3枚茶褐色的种子。

    ●株高  约5~15m
    ●分布区域 1~3号路、蛇滝
  • 旌节花 旌节花科
    旌节花
    旌节花 旌节花科
    落叶灌木,生长在林缘及山林中。树皮为暗褐色,成木纵生褶皱纹。当年生的树枝为绿色或红绿色,表面光亮。叶为卵形,长约6~12cm,宽约3~6cm,先端细长尖凸,叶缘为锯齿状(锯齿状:叶缘像锯齿一样呈凸凹不平的裂状)。花期3~4月,雌雄异株,先开花,后长叶,花序长约4~10cm,垂生,上面着生数朵长约8mm的吊钟形小花,雄花为黄色,雌花为黄绿色。果实为椭圆形球状,长约8mm,7~10月由绿色渐渐变黄、成熟。果实可以代替付子(盐肤木的虫瘿)用作黑色染料,故取名「木付子」。

    ●株高  约3~5m
    ●分布区域 1号路、5号路、里高尾、奥高尾、南高尾
  • 瓜木 八角枫科
    瓜木
    瓜木 八角枫科



    落叶小乔木,生长于山地林间。叶子的形状与瓜叶相似,故得名瓜木。树皮为灰色,多皮孔(树木表面的通气孔),嫩枝上密生着绿色短毛。叶长约10~20cm,交错互生于树枝的两侧。边缘有3~5个钝锯齿状分裂,先端钝尖。叶质薄,表面绒毛稀生,背面柔毛密被。花期5~6月,从叶子的跟杈处长出花序(簇生花茎),吊生数个白色小花。花长约3~3.5cm,开放时,6枚花瓣向外反卷。雄蕊.12个,花药黄色细长,长约3cm。果实椭圆形或球形,长约7~8mm,成熟后为蓝色。秋天,叶子变为黄色。


    ●株高  约3~4m

    ●分布区域 2~3号路、5~6号路、稻荷山

  • 桃叶珊瑚 山茱萸科
    桃叶珊瑚
    桃叶珊瑚 山茱萸科
    常绿灌木,常生长在山林中。幼树树皮绿色有光泽,表面生有灰褐色的细纹和横裂的皮孔(树木表面的通气孔),成树的树皮表面为灰褐色,纵生浅裂。果实成熟后变成红色,越冬,一直延续到次年的春天,所以人们常把它作为观赏树木,栽植在庭院内。另外,果实呈原本的白色,有「白果桃叶珊瑚」之称,始发现于高尾山地区,明治41(1908)年命名。叶为长椭圆形,长约8~20cm,先端凸出,叶缘为粗锯齿状(锯齿状:叶缘像锯齿一样呈凸凹不平的裂状)。花期3~5月,雌雄异株。花序(簇生花茎)生于上年生的树枝先端,由无数紫褐色的小花聚集而成。果实为长椭圆形,长约1.5〜2cm,12月〜次年5月成熟。

    ●株高  约2~3m
    ●分布区域   1~6号路、稻荷山、奥高尾
  • 青荚叶 山茱萸科
    青荚叶
    青荚叶 山茱萸科
    落叶灌木,生长在山地林缘或潮湿的地方。树干簇生,枝杈繁多。幼树树皮为亮绿色,表面光滑,有光泽,成树树皮为暗褐色。显著特征是花小,生于叶面中央的主脉上。看起来像小花乘着一叶偏舟,故日文名为花筏。叶为饱满的椭圆形,长约6~12cm,叶缘为细长的锯齿状(锯齿状:叶缘像锯齿一样呈凸凹不平的裂状)。花期5~6月,雌雄异株。叶片的主脉上,雌花一般只开一朵,雄花数朵簇生。花为淡绿色,直径约5mm。果实球状,直径约0.7~1cm,8~10月成熟,熟果为黑紫色,味甘,可食用。嫩叶可也以做天麸罗和凉拌菜。

    ●株高  约1~3m
    ●分布区域  4号路、6号路、里高尾
  • 灯台树 山茱萸科
    灯台树
    灯台树 山茱萸科
    落叶乔木,通常生长于山地。喜欢近水边的湿润地带。树围约40~50cm。树枝延伸,几段重叠在一起,形成伞状树形,特征明显。树皮为灰黑色,纵生浅裂细纹。木质白色,经常用它做日本木偶等民间艺术品。树液多,特别是初春,折断树枝,树液就会滴答滴答地往外渗,所以日文名为「水木」。叶为饱满的椭圆形,长约6~15cm,聚生于枝端。背面密生细毛,白色,像覆一层粉末。花期5~6月,枝端生一花序(簇生花茎),由无数直径7mm的白色小花组成。果实球状,直径约7mm,6~10月成熟,熟果为黑紫色。

    ●株高  约10~20m
    ●分布区域  1~2号路、4号路、6号路、稻荷山、里高尾
  • 梾木 山茱萸科
    梾木
    梾木 山茱萸科
    生长在山间谷地等潮湿地带的落叶乔木。树皮呈略带灰色的绿色,幼年期时有纵向的条纹。成年后开裂,裂口较浅,茎干粗约30cm。梾木是灯台树的近缘植物,且在三重县熊野地区十分常见,因此在日文中得名“熊野灯台树”。植株形态与灯台树相似,不过梾木的叶较灯台树更细,开花也要晚1个月左右。
    叶长约6~15cm,宽约3~7cm,呈长椭圆形,在枝干顶端集中生长,叶对生。前端尖锐,两面有白色短毛。花期在6月~7月间,从枝条顶端长出花序(长有许多花的花轴),花序上开出大量黄白色的花,直径约7~8mm。花凋谢后结果,果实呈球形,直径约5mm。7月~10月间成熟,成熟后果实呈黑紫色。

    ●植株高 约8~12m
    ●分布 高尾山1号路、5号路、稻荷山
  • 狭叶四照花 山茱萸科
    狭叶四照花
    狭叶四照花 山茱萸科
    生长在山地林间、草原等潮湿地带的落叶乔木。年幼时期的树皮呈灰色或褐色,树皮光滑。随着植株成长树皮呈不规则脱落,成年后树干斑驳。叶长约4~12cm,呈广卵形,在枝条顶端聚集生长。叶对生,前端尖锐,叶缘呈波浪状,背面沿叶脉有绒毛。秋季叶片变为红色。花期为6月~7月,由20~30朵小花组成球状花序(长有许多花的花轴),周围有4片白色的总苞片(花序基部由多枚苞叶集合而成的一种叶性器官),如花瓣般展开。花形神似一位戴白色巫师帽的法师,因此在日文中得名“山法师”。花凋谢后结果,果实呈球形,直径约1~1.5cm。9~10月间成熟,成熟后呈红色,可食用,味道鲜美。

    ●植株高 约5~10m
    ●分布 高尾山1号路、稻荷山
  • 三叶杜鹃 杜鹃花科
    三叶杜鹃
    三叶杜鹃 杜鹃花科
    落叶灌木,生长在丘陵到山地的林间或多岩石裸露的地方。树枝先端3枚叶片轮生(叶片环列,生长于茎上),故取名三叶杜鹃。树皮灰黑色,表面光滑。嫩枝红紫色,初期被生柔毛,后退落。叶为圆菱形,长约4~7cm,宽约2.5~5cm,先端尖凸,叶缘波纹状,嫩叶内侧卷曲,两面生有腺毛,带粘性,成叶无毛。秋天叶片变红。花期4~5月,周围的植物还没发芽,本种鲜艳的紫红色的花朵已绽放枝头,十分显眼。花朵直径约3~4cm,花瓣5瓣开裂,雄蕊5支。果实长约0.7~1.2cm,圆柱形,7~9月成熟,裂开5瓣,露出种子。

    ●株高  约2~3m
    ●分布区域 奥高尾
  • 山杜鹃 杜鹃花科
    山杜鹃
    山杜鹃 杜鹃花科
    半常绿灌木(树叶四季常绿,但随季节变化,树叶会变少或变小,株高不足10m)。生长在低山丘陵的林缘或草原上。春天生发的叶子,秋天脱落;夏天生出的叶子,可越冬。树皮为灰黑色,表面光滑,成树表面生缝隙、剥落。叶椭圆形,纸质,长约3~5cm,宽约1~3cm,两面都生有褐色粗毛。夏叶比春叶小,长约1~2cm。花期4~5月,树枝先端开1~3朵朱红色或红色的花朵,直径约4~5cm,花瓣为5瓣开裂,内侧缀有深色斑点。有一种山杜鹃变种开白色花朵,称为「白山杜鹃」。果实长约8~13mm,椭圆形,密生褐色短毛,8~10月成熟,开裂。

    ●株高  约1~4m
    ●分布区域 奥高尾
  • 庐山梣 木樨科
    庐山梣
    庐山梣 木樨科
    生长在山地林间等干燥地带的落叶乔木。树皮呈暗灰色,树皮光滑。嫩枝呈绿色,有绒毛,第二年变为灰色。叶长约10~20cm,由5~7片小叶(由多片叶组合而成的复叶中的单片叶)1组,复叶对生。小叶长约5~12cm,呈广卵形,叶缘常呈波浪形。
    花期在4月~5月间,分雄株和雌株。在当年生长的枝条顶端、叶腋下长出圆锥状的花序(长有许多花的花轴),花序上开出数朵白色小花。花瓣细长,有4裂,长约6~7mm。花凋谢后结果,果实呈红色,长约3cm,宽约4~5mm,有翼,在果实末端有一颗种子。

    ●植株高 约5~15m
    ●分布 北高尾
  • 定家葛(日文) 夹竹桃科
    定家葛(日文)
    定家葛(日文) 夹竹桃科
    通常生长在山地林中,属常绿藤本植物。
    长长的茎上生有附着根(攀附在其他物体上,为了支撑枝叶,从茎生长出的根),常攀附在树木或岩石上。粗茎的直径约为8cm。
    叶椭圆形,长约3~7cm,触感像皮革一样微硬,有光泽。在树枝先端或上部的叶腋处开数朵小花,直径约2~3cm,芳香四溢。花瓣筒状,先端5片开裂,螺旋状扭曲绽开。
    开始为白色,后渐渐变为黄色。
    花谢后,结出长约15~25cm细长的果实,像弓形垂生,成熟后纵向开裂,无数长约3cm的种子散落。
    种子上生有白毛,随风飘散。
    名字来源于藤原定家的传说,所以取名定家葛。

    ●花期  5~6月
    ●株高  -(攀援性) 
    ●分布区域 1~4号路、奥高尾
  • 日本紫珠 马鞭草科
    日本紫珠
    日本紫珠 马鞭草科
    落叶灌木,生长在平原到山地的林缘地带。树皮为淡灰色,表面光滑,老树树表纵向开裂剥落。果实紫色,光滑鲜艳,经常作为观赏植物,种植在庭院内,因果实的颜色而得名。但园艺用的多是另一种叫小紫珠的马鞭草科植物。叶为椭圆形,先端尖凸,长约6~13cm,背面零星布有黄色腺点,叶缘为尖细的锯齿状(锯齿状:叶缘像锯齿一样呈凸凹不平的裂状)。花期6~8月,由叶腋处长出花序(簇生花茎),缀生数朵淡紫色小花,直径约4mm,顶端4片开裂,水平绽开,伸出4根长长的雄蕊。果实球状,直径约3~4mm,秋天成熟。

    ●株高  约2~3m
    ●分布区域 稻荷山 、奥高尾
  • 山莺藤 忍冬科
    山莺藤
    山莺藤 忍冬科
    落叶灌木,生长于光照充足的林缘或山林间,枝杈多,枝叶茂盛。树皮 为黑褐色,老树的树表纵向开裂剥落,嫩枝为红棕色,叶为卵圆形,长约3~6cm,宽约2~4cm,相对互生。两面都不生柔毛,但背面略带白色。花期4~5月,当年生新枝的叶腋处长出约1~2cm的花柄,花柄上1~2朵淡红色小花下垂开放,细筒喇叭状,长约1~1.5cm,先端5瓣开裂,水平展开,长长的雌蕊突出。果实为椭圆形,长约1~1.5cm,6月成熟,果红色,香甜可食用。

    ●株高  约2~3m
    ●分布区域 1号路、稻荷山
  • 衝羽根空木(日文) 忍冬科
    衝羽根空木(日文)
    衝羽根空木(日文) 忍冬科
    落叶灌木,生长在光照充足的林缘或山林间,枝杈多,枝叶茂盛。幼树树皮为红褐色,成树树皮为灰褐色,并生有不规则的裂缝,剥落。叶长约2~5cm,卵圆形,叶缘为粗锯齿状(锯齿状:叶缘像锯齿一样呈凸凹不平的裂状)。花期5~6月,在当年生短树枝的先端上,绽放2朵淡黄色小花,花长约2~2.7cm,中间鼓起,呈吊钟型,尖端5瓣开裂,内侧缀有橙色斑点。果实长约8~14mm,棒状,先端残留5片萼片,形状像螺旋桨,也像羽毛毽子上的羽毛,故日文名为「衝羽根空木」。果实9~11月成熟,随风飘散。

    ●株高  约1.5~2m
    ●分布区域 5号路 、奥高尾
  • 雪球荚蒾 忍冬科
    雪球荚蒾
    雪球荚蒾 忍冬科
    生长在山地林间、沿河一带等潮湿地区的落叶灌木。枝条水平伸展,嫩茎呈褐色有绒毛。树皮光滑,呈灰黑色,有稀疏的皮孔。叶长约2~12cm,呈广椭圆形,前端尖锐。背面叶脉上生有大量绒毛,叶缘有锋利的锯齿。
    花期在5月~6月之间,从枝条顶端长出花序(长有许多花的花轴),花序上开大量米色两性花,花直径约5~6mm,花序外侧为大型瓣状萼(生长在花序周围由雄蕊和雌蕊退化而来的花),直径约3~4cm。因花朵形态酷似雪球,又多分布在灌木丛中而得名。
    果实长约5~7mm,呈椭圆形,8月~10月期间果实开始成熟,颜色变红,完全成熟时呈黑色。

    ●植株高 约2~6m
    ●分布 北高尾
  • 忍冬 忍冬科
    忍冬
    忍冬 忍冬科
    生长于山地林间等光照条件良好地带的落叶灌木。树皮光滑,呈灰褐色,有稀疏的皮孔。植株成年后形成较细的裂口,枝干较粗,直径可达4cm左右。叶长约6~14cm,宽约3~13cm,呈圆形,前端尖锐,叶缘有较浅锯齿。
    叶片两面有绒毛,背面有醒目的腺点。花期在5月~6月,从枝条顶端长出花序(长有许多花的花轴),直径约6~10cm,花序上开大量白色小花,花直径约5~8mm,花瓣前端5裂,开花时完全展开,有较长的雄蕊。果实长约6mm,呈椭圆形,9月~11月期间变红,冬季来临时果实表面覆盖一层薄薄的白霜,味甜,可供食用。

    ●植株高 约2~4m
    ●分布 高尾山4号路、稻荷山、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金银花 忍冬科
    金银花
    金银花 忍冬科
    生长于山野路边的半常绿攀援性灌木。枝条很长,常有侧枝。树皮呈灰褐色,成年植株有纵向裂口,嫩枝上有大量较粗的绒毛。因为花中含有大量花蜜,经常被昆虫吸食,因此在日本也被称为“吸葛”。叶长约3~7cm,宽约1~3cm,呈长椭圆形,尖端圆润。背面有大量绒毛,过冬时叶片朝内卷曲。花期在5月~6月之间,在枝头顶端的叶腋下开花,一次2朵,气味甘甜。花长约3~4cm,呈管状,前端分上下2片,上部的花瓣4裂。花开放初期呈白色或稍带红色,不久后变为黄色。果实直径约5~6cm,呈球形,在9月~12月期间成熟,成熟后果实变为黑色。

    ●植株高 (攀援性灌木)
    ●分布 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高野帚菊 菊科
    高野帚菊
    高野帚菊 菊科
    落叶灌木(一年一次落叶,株高几乎不足1m),生长在光照充足且干燥的山林中,根部生发出很多枝干,枝叶繁茂。树枝为灰褐色,较细,遍生短毛。以前,高尾山地区的人们,把这个树枝扎起来,代替竹扫帚,故取名「高野帚」。花期9~11月,在当年生的树枝先端,开一朵朵的白花,一朵大花是由约13朵直径1cm左右的小花聚集而成。花瓣先端深裂为5瓣,向外弯曲。一年生的叶子长约2~5cm,圆形,交错互生在树枝两侧。在前一年生的枝节处,也簇生3~4片细长的叶子。叶片表面都生有短毛,叶缘为浅锯齿状(叶缘像锯齿一样呈凸凹不平的裂状)。

    ●株高  约0.6~1m
    ●分布区域 5号路、稻荷山、里高尾
  • 笔头菜 木贼科
    笔头菜
    笔头菜 木贼科
    一种生长在向阳山坡及原野的植物。可同时依靠孢子和地下茎繁殖,因此多为群生。地上茎分为笔头草和笔头菜两种。笔头草的茎能生产孢子,植株呈淡褐色。
    3月左右开始破土而出,顶端有多层包裹式孢子囊。当笔头草开始枯萎时,笔头菜开始生长。笔头菜茎叶一体,通过光和作用制造养分,这种茎被称为营养茎。茎秆颜色呈绿色,很像杉树的叶子。笔头草在孢子囊成熟之前可以通过炒制或制成调味品供食用。

    ●繁殖期 3月~9月
    ●植株高 约10~15cm(笔头草) 约10~40cm(笔头菜)
    ●分布 高尾山1号路、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大阴地蕨 阴地蕨科
    大阴地蕨
    大阴地蕨 阴地蕨科
    生长在丘陵以及山间林地等土壤肥沃地区,属于夏季枯萎冬季生长的蕨类植物。秋季从叶柄长出营养叶(绿色)和花茎状的孢子叶(生产孢子),两种叶分别生长。
    营养叶长约10~20cm。羽叶(由小叶片组成,形似羽毛),顶端尖锐,叶缘有锋利的锯齿。叶片触感柔软,呈绿色或茶色。最底端的羽叶最大,越往上叶片也越来越细长。形态酷似阴地蕨和红阴地蕨。大阴地蕨的营养叶顶端尖锐,茎、叶柄、叶轴上都长有细毛,因此可通过这些特征加以区分。孢子囊在10月~11月期间成熟。

    ●繁殖期 10~3月
    ●植株高 约30~50cm
    ●分布 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紫萁 紫萁科
    紫萁
    紫萁 紫萁科
    生长在丘陵和山林地、草地等地区。是冬季枯萎,夏季生长的蕨类植物。喜湿,通常生长在沿河地区和小溪附近。幼芽呈卷曲状,有绒毛。外形酷似日本古代的钱币,故其日文名来源于“钱卷”这个词。机械齿轮中的“紫萁齿轮”也是因为其形状相似而得名。作为野菜的一种而广为人知,但主要食用其营养叶的幼芽,孢子叶(生长孢子囊)因为太硬而无法食用。营养叶长约50cm,呈黄绿色,十分柔软,叶缘有锯齿。对光观察可以看到平行的叶脉。孢子叶呈棒状,孢子成熟后由绿色变成褐色。入夏后枯萎。

    ●繁殖期 4~9月
    ●植株高 约50cm~100cm
    ●分布 里高尾、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蕨菜 凤尾蕨科
    蕨菜
    蕨菜 凤尾蕨科
    生长在丘陵以及山间中阳光充足的草地和居住区附近。是冬季枯萎夏季生长的蕨类植物。地下根横向生长,因此多为群生。
    和紫萁一样,其卷曲状的幼叶被作为野菜食用。但若不去除苦味直接食用会出现中毒症状。从它的根茎中可以提取用于制作蕨粉的淀粉,进一步可以制做成日式糕点。叶长50~70cm,小叶呈羽状排列构成羽状复叶,小叶上也有较深的羽状裂口。底部的羽状复叶(由小叶片构成的形似羽毛的叶子)很大,整体呈三角形或五角形。触感偏硬,没有光泽,背面长有软毛,沿着缘长有孢子囊群。

    ●繁殖期 4~9月
    ●植株高 约1~2m
    ●分布 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掌叶铁线蕨 铁线蕨科
    掌叶铁线蕨
    掌叶铁线蕨 铁线蕨科
    生长在丘陵地带以及山地林间和悬崖等气温较低的地区。是冬季枯萎夏季生长的蕨类植物。从一片叶柄发散式生长出大量叶片,日文名(孔雀蕨)就因其叶排列结构酷似孔雀开屏而得名。茎贴近地面匍匐生长,有稀疏的鳞片叶(生长于蕨类植物茎秆与叶柄上,呈鱼鳞状的变态叶)。叶柄细长而坚硬,呈紫红色。叶长约15~25cm,叶片展开后宽度可达30cm。叶片呈鲜绿色、触感柔软,背面叶缘顶端长有数个半月形孢子囊群。新芽有时呈淡红色,远看似花。其近缘植物白背铁线蕨在花市作为观赏植物出售,掌叶铁线蕨在部分地区也被视为观赏植物。

    ●繁殖期 5月~9月
    ●植株高 30~60cm
    ●分布 高位山6号路一带
  • 大叶凤尾蕨草 凤尾蕨属
    大叶凤尾蕨草
    大叶凤尾蕨草 凤尾蕨属
    生长在丘陵以及山地林间,是四季常绿的蕨类植物。具有可以进行光和作用的营养叶和生产孢子的孢子叶(长有孢子囊)。其叶比近缘植物凤尾蕨草的更大而得名。但大叶凤尾蕨草的叶轴平整,没有突出部分。
    叶柄末端呈褐色,长有6~14片宽约1.5~3cm的细长小叶。整体长度可达20~60cm,最底端的叶片长度约16cm。营养叶的叶柄上长有稀疏的绒毛,质地柔软。叶缘呈波浪状,有细小的锯齿。孢子叶垂直生长,较高,宽约1~1.5cm,相对营养叶则略显细小,背面沿叶缘生有一排线状的孢子囊群。

    ●繁殖期 全年
    ●叶长 约20~60cm 
    ●分布 高尾山3号路、5~6号路
  • 戟叶耳蕨 鳞毛蕨科
    戟叶耳蕨
    戟叶耳蕨 鳞毛蕨科
    生长在山林深处较阴暗地区以及林中潮湿地带。是夏季或全年生长的常绿蕨类植物。最底端的2片羽状复叶(长有多片小叶、形似羽毛的叶子)特别长,整体形状呈十字形,因此日文中叫做“十文字羊齿”。根茎和叶柄上生有密集的鳞片叶(生长于蕨类植物茎秆与叶柄上,呈鱼鳞状的变态叶),鳞片叶呈褐色。其幼芽在去除鳞片叶后可凉拌或制成天妇罗供食用。
    叶柄长约15~35cm,羽状复叶上的小叶长约3~5cm,呈镰刀状弯曲。整体长度可达60cm左右。叶的背面有圆形孢子囊群,沿着叶轴分散生长。孢子囊群被保护孢子囊的包膜所包裹,叶缘有不规则锯齿。孢子在初夏成熟,比其他蕨类植物的成熟期要早。

    ●繁殖期 全年
    ●叶长 约30~60cm
    ●分布 里高尾
  • 东方狗脊蕨 乌毛蕨科
    东方狗脊蕨
    东方狗脊蕨 乌毛蕨科
    生长在光照良好的山崖等地区,是四季常绿的蕨类植物。除了孢子外,还可以通过无性芽(从母体脱落长出新芽的器官)繁殖,因此在日文中得名“子持羊齿”(意为带着孩子的蕨类)。无性芽长于孢子囊群之间和末端,夏秋两季叶面会长出大量叶芽。不久后叶芽脱离母体,在土壤中生根后成长为新的植株。叶柄长约30~60cm,整体可长达30~200cm,叶经常呈下垂状。叶片厚实触感坚硬,略有光泽,小叶的叶缘有锯齿。叶片背面的叶轴和中肋长有孢子囊群,长约2~5mm,被包膜(保护孢子囊的膜)包裹。

    ●繁殖期 全年
    ●叶长 约30cm~200cm
    ●分布 里高尾
  • 团扇蕨 膜蕨科
    团扇蕨
    团扇蕨 膜蕨科
    生长在林内湿地,是四季常绿的蕨类植物。日文名中带有“苔”字,但实际上属于蕨类,经常群生于岩石、树干上等。根茎犹如钢针一般尖细,长有大量黑色绒毛。根茎匍匐生长,像地毯似地在地面蔓延。叶片多呈圆形,但也有呈心形的变异品种,直径在1~2cm左右。叶缘呈不规则状裂开,酷似手掌。
    因为外形像日本圆扇而得名。叶柄呈线状,长1cm左右。叶片非常薄,可透光。吊钟形的胞膜(保护孢子囊的膜)生于叶腋下的短柄尖端,里面长有大量孢子囊,形成孢子囊群。

    ●繁殖期 全年
    ●植株高 约1~2cm
    ●分布 高尾山6号路
  • 瓦韦 水龙骨科
    瓦韦
    瓦韦 水龙骨科
    经常生长在居住区周围的石墙头、长有苔藓的古树上,是四季常绿的蕨类植物。日文名来源于它过去通常生长在茅草屋的屋檐下。根茎很短,末端有鳞片叶(生长于蕨类植物茎秆与叶柄上,呈鱼鳞状的变态叶)。茎秆匍匐生长,通过长出大量须根来繁殖。叶子如柳叶般细长,长约12~30cm,从根部大量密生。叶片表面呈黄绿色,色彩明亮,但背面颜色较淡。触感犹如皮革般坚韧,叶片质地厚实且耐寒。在干旱季节叶片从左右两边向中间卷曲,等待雨季到来。在叶背片的上半部分长有2排孢子囊群,直径在3mm左右。

    ●繁殖期 全年
    ●植株高 约10~30cm
    ●分布 高尾山1号路、高尾山山顶到阵马山一带
  • 伏石厥 水龙骨科
    伏石厥
    伏石厥 水龙骨科
    伏石厥是在山地间十分常见的四季常绿蕨类植物。喜欢生长在树干、岩石上等较潮湿的地方。根茎较细长,匍匐生长。生有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营养叶(呈绿色)和生产孢子的孢子叶(长有孢子囊)。营养叶直径约1~2cm,呈圆形或椭圆形,叶柄较短,贴着物体表面生长。叶片像多肉植物一样厚实有光泽,十分耐旱。
    其日文名(豆蕨)来源于其叶片形小,且酷似豆子。孢子叶长约5~6cm,细长,形似刮刀,生长于营养叶之间。叶尖端稍稍向内卷曲,背面生有大量褐色的孢子囊群。

    ●繁殖期 全年
    ●植株高 约5~6cm
    ●分布 高尾山1号路、6号路
  • 鞭枝悬藓 蔓蘚科
    鞭枝悬藓
    鞭枝悬藓 蔓蘚科
    多在半阴环境中的树枝上垂挂生长,常见于山地中的沿河地带。喜欢空气湿度较大的地区。多见于千叶县清澄山,所以在日文中得名“清澄苔”。茎生长在树枝表面,呈不规则生成,长约10~20cm。茎末端的叶长约2~2.5mm,呈椭圆形,叶尖端的叶缘有不起眼的小锯齿。下垂的叶片尖端成细丝状。
    植株颜色亮绿且十分鲜艳,有绸缎般的光泽。分雌雄株,极少情况下茎的末端会长由3mm左右的蒴(带有盖子且内含孢子的器官),呈圆筒形。蒴上长有形似鸟喙状的凸起。

    ●繁殖期 全年
    ●长度 10~20cm
    ●分布 高尾山6号路
※来自takao手法应用程序山的引用
もっと見る 閉じる